确立“程前脂后”说所必须越过的两个障碍

作者:梅玫
九十年代初,欧阳健先生提出了一系列和几十年来红学研究主流派观念大不相同的说法。其主要观点有:甲戌本来历可疑,脂砚斋及其批语不可信,手抄本的避讳问题,脂本是由程本抄的,一些和曹雪芹有关的资料真伪问题,以及《红楼梦》创作于康熙年间等。这些论点及问题的提出,从百家争鸣的角度讲,是很有益的,可以促进人们对和《红楼梦》有关的许多问题的认识深化。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程前脂后”说,最具有挑战性。如果这种说法能确立,不但脂砚斋及其批语的价值彻底消失,而且,几十年来的大量红学研究论文只好扔进废纸堆中。为了辩明,人们广泛地讨论许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例

如文字的优劣和窜文脱行现象,虽然可以举出不少例子,只是由于《红楼梦》的版本源流极为繁杂,看来,短时间内是两方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对同一现象,具有不同的观点的作者似乎也可以找到不同的解释,而有些文章似乎也象是在绕开难题。所以,找寻一些问题或论点,经过对其辩论,能事半功倍地使论点的可靠性变得清晰起来,则是一个大好事。
为了能把一种观念论点升华成为学说,能建立一种学术流派,其论点中可以有存疑,也可以有大量待研究的内容,但是,一般说来,不应该和现存资料矛盾,在其观念及论点的表述中,也不应该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确立“程前脂后”说,存在一些障碍,其中也有些是不容易超越的,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看法,并不意味着别人也无法逾越。这里就将笔者认为比较难超越的两个问题表述如下,以求教于高明之士。

一、十七十八回分断及回目问题

《红楼梦》的第十七、十八回,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庚辰、己卯本尚未分断。这两回合为一回,其合回的回目是: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其他各本,都已分断,但在何处分断和回目,颇有差异。例如程甲本(还有梦觉

本)中这两回的回目为: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其中第十七回的回目和庚辰、己卯本相同;程甲本第十七回结束于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说完有关妙玉事处。按传统的看法,庚辰、己卯本在前,梦觉本和程甲本是根据未分回的抄本分回,拟定第十八回的回目而成。而另一方的意见则认为是脂评本由程本抄时,抄手漏抄所致。

不过,抄手抄写时怎么就那么凑巧,漏掉了“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红楼梦第十七回终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话说彼时”,另写上“等后话暂且阁过此时不能表白当下”,而且漏掉了分回的空页。这样说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这就是抄手,或雇用抄手的人在故弄玄虚。当他发现程甲本的第十七回回目正好涵盖十七、十八两回的内容,于是他就有意将两回合并为一回,以显示为原始本子。这样说似乎也颇为雄辩,也有道理。但是,若进一步考察其它本子,就会发现,其中还大有问题。因为各种不同的抄本,两回的分断处及回目也不全相同。

列藏本、杨藏本、蒙府本和戚序本的两回分断处相同,第十七回收结于贾宝玉题罢对额,从大观园出来。 对于这几种本子,两回的回目不尽相同。列藏本虽然两回分开了,但第十八回没有回目。蒙府本和戚序本这两回的回目是: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怡红院迷路探曲折庆元宵贾元春归省 助情人林黛玉传诗有种戚序本的“曲折”二字为“深幽“。杨藏本这两回的回目为:

会芳园试才题对额 贾宝玉机敏动诸宾

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舒本第十七回结束于元春进园后,石头对比此时园中繁华与当年大荒山的冷落,这种分回方法和上一种比较,其中竟有约三千字的差别。这两回的回目为: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奉旨赐归宁

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

这样,包括程甲本在内,第十七至十八回间三种不同的分断,有四种不同的回目,还有列藏本只分回没有回目的情况。这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现象。如果承认庚辰、己卯本是抄自程甲本,那么,其它那些本子又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说它们也是抄自程甲本,其回目不同,还是可能的,而分断处各不相同,就是无法理解的了。在《红楼梦》和各种版本中第三回、第五回等的回目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回间的分断处在各本并没有差异。

如果假定各种不同抄本的分断处和回目有所不同,是因为最初抄写时,所见到的是个和庚辰、己卯本类似的,十七、十八回间没有分回的本子,于是藏书家或主持抄写的文人就按各自对文本的理解和本人的观点,将这两回内容分断,并拟出新的回目。其中,列藏本则是按一个过渡性的、虽已分回但没有似出回目的本子抄写的。

如果承认这种说法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就得承认庚辰、己卯本是很早的抄本,至少早于程甲本,也不会比其它上面提到的抄本晚。

如果坚持“程前脂后”,假定程甲本是现存各本中最早的,笔者愚鲁,绞尽脑汁也没法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说明为什么这些抄本在第十七回、十八回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然,假定早期的程甲本在第十七回和十八回中,有某种超自然力,人们一抄到这里就会神经出点毛病,没事找事地另行分断,另立回目,而在抄写其它回时,又回复到神经正常。
这也可以算作一个有趣的故事,当然,这样说只能是茶余饭后吹牛,而不是学术。这是笔者向高明之士求教的第一个问题。
二、己卯本的避讳问题

己卯本中六个玄字五个缺末笔,桢改为贞,也没出现弘字,避讳相当认真,和程甲本的避讳严格程度相差无几。这个本子更特殊之处则是避祥字和晓字讳。在己卯本中,笔者查到五个祥字,其中只有目录中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的

祥字未讳,而在十二回的回目中,也还是避讳的。笔者查到十七个晓字,其中在第一回的《好了歌》中四个晓字全部未避,三十七回宝玉的咏白海棠诗中“晓风不散愁千点”的晓字未讳,还有五十九回中“一日清晓,宝钗……”中的晓字也不讳。十七字中六字未避讳,比例不小,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仍是避讳的。
由此可见,己卯本是在避这两个字的讳的,或准确一些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避讳的。就我们现在掌握的知识,认定这个本子是在避怡亲王允祥和弘晓的名讳,是有道理的。至于为什么还有少数情况下不讳,这可以找出多种理由来解释,例如:说这个本子是过录本,再次抄写的人不是怡亲王府的,不必为之避讳,抄本中避讳,只是抄手们照猫画虎的照抄下来的;或说抄手中有辈分比较高的人,例如,晚年所纳小妾所生,其家庭地位并不一定高,也可能被组织起来进行抄写工作,他们可能写字时不需要避讳;或可能只是马虎所致,就如同程甲本未避雍正帝名讳一样等等。虽然,有人会不同意这些说法中的任何一个,但是,总还是可以找出理由来说明。

然而,如果不假定这个本子(或其底本??)和怡亲王府有特殊关系,是经怡亲王府的人们抄过的本子,则很难找出理由来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个祥字和晓字被避讳。

可以肯定,己卯本不是那种纯出于文人的雅兴或怪癖的抄本。如果没有实用的目的,只是出于个人爱好,是不会请多个水平不高的写手以流水线式的方式抄写的,而己卯本显然是多个抄手抄写的。所以很可能是抄写来为自己和家人阅读的,和我们现在借到一本珍爱的书,却无处可购同样的书,只好复印一份类同。

纯出于雅兴、爱好或怪癖而抄写的人过去有,现代有,将来也会有,但是,为了实用目的,和我们现在复印一本书式的整本抄写现象,只有在买不到这种书时才会出现,所以其抄写年代应该是比较早的,一般来说应该是在印刷程甲本之前,或在其出版后不长时间内。清人毛庆臻在《一亭考古杂记》中曾写到:“乾隆八旬盛典后,京版《红楼梦》流行江浙,每部数

十金。至翻印日多,低者不及二两。”(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p44)也就是说程高本初上市时定价是很高的,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抄写是可能的;以后,翻刻的多了,价格降了,为了阅读就应该去买一本,而不必高成本地组织抄手抄写。所以,这种抄写本出世应在此之前,而不是以后。也就是说,这种抄本的最晚年代应该和程甲本印刷的年代差不多,而不应再晚。这个本子可能是怡亲王弘晓组织人抄写的,弘晓死于乾隆四十三年,这个本子应该是乾隆抄本。这个本子也可能是按怡亲王府的抄本再次被转抄过,但抄写的遍数不可能多,否则避讳就不可能被保留下来这么多。其出现的年代应该比程甲本早,最晚也只会是几乎和程甲本同时,也应该是乾隆抄本。

也许还会有人提出,除了上面提到两种抄写《红楼梦》的情况,还可能会是奸商们设骗局,在很晚的时代抄写,冒充古本,但是,这也是很可疑的。为什么这位奸商在组织人抄写这部大书时,特别要安排避怡亲王家的名讳?难道他是怡亲王嫡派子孙?但是,若作伪是晚一些时间,例如清末或民初,他们也没有为其高祖的高祖避名讳的道理。

当然还可以有别种说法,这就是奸商是为冒充是怡亲王府本才这样作的。如是这样,这个奸商也愚笨的无可复加了。他伪造些怡亲王府某人的名章徽记,加盖在某处,不比这样作明显的多,也可以卖个比较好的价钱,所以真有点不象是奸商的大作。

设想一个奸商为了谋利,组织几个抄手按程甲本伪造一个古本,在抄写时,让这几个低水平的抄手这里漏抄点,那里窜改点,有些地方还得加上点,以冒充古本;在窜改和增加处,又绝不能混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才出现的习惯用语(这种新出现的用语是很多的)及习惯写法,这真是件浩大的系统工程。从头抄写伪造一部六十万字的几百年前的古书,且没有明显的漏洞,可不像伪造一轴画,也不像在古书上挖补修改以提高身价那样,是件极繁难的工作。如果有人愿意花这样的笨工夫作伪,很难说还有奸味,只有蠢味。

笔者孤陋寡闻,不清楚象甲戌、己卯、庚辰诸本在它们出世时价格几何,如伪造可以赚多少暴利。在《红楼梦学刊》九九年第二辑中讲了吴晓铃先生购舒元炜序抄本(四十回)的过程,书店老板以八十元买了二百多种书,吴先生发现其中有此抄本,以四十元价格买下。当时一位教授月薪约为二三百元,可见这个抄本实在不能算贵。但书店老板也赚了不少钱,因为,这只是用八十元买来的一大堆书中一部。由此可以合理的推论,别的手抄本也绝不会象古董行买卖那样,动辄买成千上万大洋。己卯本出现在社会上也只是个残本,这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明,如果有奸商伪造销售,也未能卖上高价,否则,买主会比较更珍爱这个高价买来的宝贝,不会让它散落的。

事实上,在过去,这种不可能在古董店挂号的旧手抄本,花大力气伪造后能得到足够的利润回报,很象是一种天方夜谭。进行了这样艰巨的劳动,而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益,其行骗的动机何在呢?以上就是笔者想到的,建立“程前脂后”学说的两个障碍,笔者愚鲁,百思而不知如何超越,在此,诚恳地求教于高明。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