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黄花堆积”辨析

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  王力

   

    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词被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所选,但对其中一句“满地黄花堆积”的理解却存在着争议。争论的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黄花”是自然形态的菊花,还是人工栽植的菊花?二是“堆积”是指倒伏匍匐在地的自然形态的菊花,还是形容菊花开得很多,或是凋落的菊花?《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1期“来搞选登”栏目选登了安徽省萧城一中张楠老师的《也说“满地黄花堆积”》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认为“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菊花多为自然生长的形态”,“这种自然形态的菊花”,“才是古代知识分子借以自况的对象”。“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黄花’应为作者居所的菊花,诗人或因愁闷的生活,惆怅的心情而无心打理它,任其随意生长。如此自然形态的菊花,屡经风吹雨打,在没有外力支撑的情况下,自然匍匐在地“满地黄花堆积”了。张文的说法颇有新意,但笔者认为这些说法似乎还有进一步推敲的必要。首先,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用以自况的多为自然形态的菊花,而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情感与这种自况有无必然的联系和相同之处?其次,“满地黄花堆积”是否应该理解为自然形态的,经历了风吹雨打,匍匐在地的菊花?

     实际上,从中国古代文人的观念与众多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来看,菊花被称为花之君子,文人以之自况,似乎并不在乎菊花是人工栽植还是自然形态的,而在乎的是菊花这个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因为在他们看来,无论什么形态的菊花,都具有菊花的本质特征。菊花的自然本性喜欢凉爽、耐寒、耐旱,有经霜不凋的坚韧品质,这也是它被誉为花之君子的根本原因,并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另外,人们对菊花的看重还与古代重阳节赏菊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而此时所赏的菊花也并非全是自然形态的菊花。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文人墨客在表现自己的孤高或与现实不协调时,以自然形态的菊花来自况,如屈原《离骚》中的“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等,均属于此种情形,而李清照于这种情形距离较远。

    从《声声慢》词的本身内容来看,“黄花”应是作者居所的菊花,但不一定是自然形态的菊花,而其居所的菊花更应该是人工栽植。在庭院中栽植、欣赏自然形态的自然形态的野菊花,似乎有些不合生活情理。从下文“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来看,李清照应该是在所居之地的室内,孤独寂寞之时看到庭院之中,目所能及的人工栽种的菊花。而李清照是通过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愁苦,对菊花的生机、花朵形态等比较在意,至于菊花是否为自然形态,倒属于其次。菊花陨落的花瓣,足以形容她的憔悴之形,如她的名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是从菊花花瓣的纤弱、细长形状,以夸张的笔法写其愁苦的情形,让人感叹,亦让人怜。

从李清照的出身及生活经历来看,她所接触的菊花大多应该是人工栽养的菊花。她出身名门,家中不可能无观赏的菊花;晚年流转江湖,也缺少欣赏山野菊花的闲逸心情。尽管李清照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样的写菊花的名句,但这只能说明她喜欢菊花,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诗句为己之用,并不能说明李清照写的菊花就是自然形态的,更不能说明她以野生的菊花自况,因为李清照与陶渊明的思想、生活经历不一样,也无陶渊明的“出世”思想与隐居山野的超然心态。

从全词的表现情感的手法来看,“满地黄花堆积”是作者铺陈、渲染自己凄惨处境和愁苦之状的一种方式。从表情达意效果来看,应把“满地黄花堆积”理解为“菊花的落蕊铺满了的地面,堆积的到处都是”还是比较妥当一些,因为坠落满地的菊花花瓣比匍匐在地的菊花更能表现作者凄惨处境和悲痛心情,也更能体现全词的主旨。匍匐在地的菊花其花朵大多还是完整的,只是有些萎靡而已;而满地的菊花花瓣,早已没有了完整的花朵形态,成为被风雨任意驱使的孤独无依的花瓣,这些情形却能让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生命的凄惨之状。如此美丽与坚韧的菊花,现在却在风雨之中无可奈何地凋零,生命的风采荡然无存,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李清照生命状态的隐喻与象征,从而与她此时此地的处境、心境、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共通之处,这样就足以反衬出李清照的悲苦与憔悴之形。还有人认为“满地黄花堆积”应理解为开放得很多的菊花堆积在一起,满地都是,只是无人采摘而已。这种理解似乎对“堆积”一词有新的认识与理解,但菊花开得生气勃勃的景象与李清照的处境及思想感情基调不协调,而且离词的意境、作者的情感愈来愈远,其表现力度也明显弱于凋零、堆积满地的菊花,更不可取。

     再从词句之间的逻辑意义来看,“满地黄花堆积”与下句“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所表达的意蕴是一脉相承的。“憔悴损”紧承“满地黄花堆积”,是对其意蕴的进一步延伸,也只有满地堆积满地的菊花落蕊最能体现菊花与作者“憔悴损”的情形;而“如今有谁堪摘”则是在“满地黄花堆积”基础上的进一步生发,面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境况,如今想摘也摘不得了。实际上,李清照本人非常喜欢菊花把菊花采摘下来,插在花瓶之中,置于室内。据说其丈夫赵明诚生前也喜欢给李清照采摘菊花,而词中“如今有谁堪摘”就有她对曾经幸福生活的回忆,对丈夫的怀念,对当下孤苦生活境遇的感叹。一是菊花已在风雨中陨落,堆积满地,已经无法采摘;二是丈夫已故,又有谁能替她摘呢?物是人非,此悲难忍;物非人亦非,人何以堪?其孤独、悲苦的伤痛也自在其中,不待多言。所以,这几句之间有意义上的层递性,也表现了作者伤痛的情感程度在逐渐加深,穿彻心扉。

     另外,从许多大家对李清照作品研究情况及宋词选集来看,他们对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一句并未进行特别的注释,如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胡云翼的《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等著作均未对此句有特别的说明。其中以王仲闻先生的《李清照集校注》引述资料最为详备,共引述历代名家对《声声慢》一词的述评资料二十八则,也未见对此句有任何特别的解释。综合以上各家词选,足以说明本句的理解在以前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应该按照一般生活常识与经验来理解,是众所周知的意思,不需要特别注释,所以,“满地黄花堆积”就是指落了、堆积满地的菊花,而李华先生编著的《宋词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3版)则支持了这种理解。本书在李清照的《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句注云:“此指菊花枯槁凋零遍地。”因此,我们在阐释经典作品,提出新的见解时,一定要有直接、充分的依据,而且还要慎之又慎,否则会使本来清楚的意思变得扑朔迷离。

     综上所述,“满地黄花堆积”不能理解为张文所认为的“如此自然形态的菊花,屡经风吹雨打,在没有外力支撑的情况下,自然匍匐在地‘满地黄花堆积’了。”更不是菊花开得很多的意思。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