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中感受英雄气

在诗词中感受英雄气

中国诗词史上,豪放词是一朵奇葩。今天,品读这些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人物的豪放派词人的忠肝义胆、气节风骨,也让我们从中感受豪迈的英雄气概,激发以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

豪放中有政治理想。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一直是词家的政治理想。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贬官在野时,借左手牵黄犬,右臂擎苍鹰,一副出猎的雄姿,表达了报国疆场、抗击侵略的政治抱负。再者,辛弃疾在《永乐遇·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那豪迈的报国情怀让后人无不感同身受、激情满怀。豪放词的作者,境遇多有相似,仕途虽失意,可政治抱负矢志不移,仍时刻关心国家社稷,永葆炽热的爱国情怀。

豪放中有家国情怀。以身许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豪放词的主题。敦煌曲子词《生查子》写道:“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词中昂扬无畏的斗志和杀敌报国的情怀跃然纸上,使人有纵马疆场、建功立业之感。李纲的《苏武令》:“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同样抒发了词人忠贞爱国的胸怀和济世救民的抱负,扫平金人、收复国土、建功立业之情回荡在天地间,成为经久绝响。

豪放中有卓见哲思。如果说豪迈是一种激情,哲思则是一种理性。一首词中,豪情和哲思到达完美结合,方称精品。很多词作,就是如此。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曰:“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亡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作者告诉我们,龙和虎逞威之时,能教天昏地暗;如没有云和风的资助,也是一筹莫展。正是有了英明的贤者,才成就了人才;否则,英雄便无用武之地。

豪放中有奋争之志。诗言志,志贵高远;诗抒情,情贵笃深。很多词人身遭被贬或怀才不遇,但他们不是一味消沉,而是胸怀浩然之气,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黄庭坚被贬后在《定风波》中写道:“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作者重阳登高、簪菊驰射,身处逆境、气概傲岸,表现出风流慷慨、老当益壮的豪迈性情。李纲在《六幺令·长江千里》里说:“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似乎让我们看到词人为了人生理想、矢志不移前进的步伐。

豪放中有山河情思。张志和的《渔歌子》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此人自号“烟波钓徒”,但“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只是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并陶醉其中。人生豪迈,不过如此!祖国山河,气象万千,气韵无穷,气势恢宏,身处其中,必然辽阔心胸,壮大情怀。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词人以景喻理,暗示人间事物瞬息万变,人生应多留下壮美的景致。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