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重游南京考
作者:杨光汉
【内容提要】
曹雪芹是否曾经在定居北京后重回南京?作者根据已掌握的史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乾隆二十四年(1759)春以前曹雪芹在北京,当年夏秋离京远游故地南京,到南京的目的是任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幕宾。作者认为这一结论对有关曹雪芹的诗文资料,都可以得到合理、统一的解释。
南京,这座著名的古城,是我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作家曹雪芹的诞生地。他在这里度过了饫甘餍肥的童年时代。后来,雍正皇帝穷治政敌,查抄江宁职造曹家,将曹頫逮京问罪,十二三岁的雪芹便作为罪臣的家口,押回北京了。他在皇帝的眼皮底下,熬过了三十多年的坎坷岁月,不足五十岁,就在北京西郊的茅屋里贫病而殁。
曹雪芹以他南京时期的生活为主要素材,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留下了一部世界最辉煌的小说《红楼梦》,然而却没有在南京为自己留下一点可资纪念的遗迹,也没有在其他地方留下一篇传记或一块墓碑,致使我们今天想纪念他的诞辰或忌日也无法确定日期。一代才人之厄若此,思之怆然!也正因此,有关这位作家的断简残篇,便成了后人钩稽他生平行迹的珍贵史料。本文就是想在现存的吉光片羽般的资料中,设法弄明白一个问题:雪芹定居北京后,晚年是否曾经重游留下他“秦淮旧梦”的地方——石头城南京?关于这个问题,六十年代初就已有红学家提出。当时还在国外的吴世昌先生说,敦敏诗似乎暗示曹雪芹曾经离开北京一年许(见1961年牛津版《ontheredchamberdream》)。次年,周汝昌先生撰文指出,曹雪芹曾重至南京(见《曹雪芹与江苏》,《雨花》1962年第八期)。后来,吴恩裕先生在介绍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的《雪芹先生小照》时,据画上题记认为,曹雪芹与两江总督尹继善应有“通家之谊”(见《有关曹雪芹十种》1963年版)。这些结论很对。可惜他们都只是在论及其他议题时顺笔点到这个问题,未曾有专文对此展开全面的论证。另外,这个问题在《
【内容提要】
曹雪芹是否曾经在定居北京后重回南京?作者根据已掌握的史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乾隆二十四年(1759)春以前曹雪芹在北京,当年夏秋离京远游故地南京,到南京的目的是任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幕宾。作者认为这一结论对有关曹雪芹的诗文资料,都可以得到合理、统一的解释。
南京,这座著名的古城,是我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作家曹雪芹的诞生地。他在这里度过了饫甘餍肥的童年时代。后来,雍正皇帝穷治政敌,查抄江宁职造曹家,将曹頫逮京问罪,十二三岁的雪芹便作为罪臣的家口,押回北京了。他在皇帝的眼皮底下,熬过了三十多年的坎坷岁月,不足五十岁,就在北京西郊的茅屋里贫病而殁。
曹雪芹以他南京时期的生活为主要素材,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留下了一部世界最辉煌的小说《红楼梦》,然而却没有在南京为自己留下一点可资纪念的遗迹,也没有在其他地方留下一篇传记或一块墓碑,致使我们今天想纪念他的诞辰或忌日也无法确定日期。一代才人之厄若此,思之怆然!也正因此,有关这位作家的断简残篇,便成了后人钩稽他生平行迹的珍贵史料。本文就是想在现存的吉光片羽般的资料中,设法弄明白一个问题:雪芹定居北京后,晚年是否曾经重游留下他“秦淮旧梦”的地方——石头城南京?关于这个问题,六十年代初就已有红学家提出。当时还在国外的吴世昌先生说,敦敏诗似乎暗示曹雪芹曾经离开北京一年许(见1961年牛津版《ontheredchamberdream》)。次年,周汝昌先生撰文指出,曹雪芹曾重至南京(见《曹雪芹与江苏》,《雨花》1962年第八期)。后来,吴恩裕先生在介绍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的《雪芹先生小照》时,据画上题记认为,曹雪芹与两江总督尹继善应有“通家之谊”(见《有关曹雪芹十种》1963年版)。这些结论很对。可惜他们都只是在论及其他议题时顺笔点到这个问题,未曾有专文对此展开全面的论证。另外,这个问题在《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