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和《红楼梦》

作者:张?训

约在《红楼梦》问世后半个世纪,十九世纪初叶,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一部长篇小说,就是李汝珍的《镜花缘》。

清人王之春评论《镜花缘》时说:“小说之《镜花缘》,是欲于《石头记》外,别树一帜者”(《红楼梦卷》第286页,以下注引此书不注书名)。胡适也在《镜花缘考证》里,评价《镜花缘》为“第二流佳作”。小说以独有的创作形式和新奇的艺术构思,在我国文学史上赢得了较高的地位。李汝珍的好友、妻兄许乔林,在《镜花缘序》里说:是书“……另具一副手眼,另出一种笔墨,为《虞初》九百中独开生面,雅俗共赏之作”。《镜花缘》确是一部别具风格,“另具一副手眼,另出一种笔墨”的长篇小说。但是,“《虞初》九百”中“独开生面”的并不是《镜花缘》,而是我国小说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珠《红楼梦》。《镜花缘》则是承受了《红楼梦》的艺术影响,而创作出来的“第二流佳作”。

一部好作品的产生,除作者自身具备的条件之外,还有客观社会现实生活作为源泉,和有一个对前人优秀作品的借鉴和继承的问题。自称是“读了些四库奇书”、“穷探野史”(《镜花缘》第100回、第48回)的李汝珍,在他创作《镜花缘》之前,《红楼梦》便以《石头记》的书名流传于世,正如程伟元、高鹗所说:“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几二十余年”“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可谓不径而走者矣”(31页),到一七九一年,程、高摆印出版的百二十回《红楼梦》,“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42页)。“穷探野史”的李汝珍也许是读过的。因为许乔林在《镜花缘》的题诗里有这样的诗句:“十年未醒红楼梦,又结花飞镜里缘”(注)。这说明《镜花缘》的成书是受着《红楼梦》的影响。本文想就这方面做一些粗浅的探求,望同好者斧正。

第一,从两书的结构形式看《镜花缘》对《红楼梦》的借鉴和继承。

一、先看两书开卷之前的作者“自白”。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在开卷的第一回正文之前,有一段三百多字作者独特的“自白”,用来说明自己创作《红楼梦》的目的、原因和主要内容。无独有偶。我们遍翻《红楼梦》以后的几十部长篇小说,都没有类似这样的开头,唯有《镜花缘》卷首也有一段二百多字的作者“自白”。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觉得两书的作者“自白”如出一辙,其旨意不但完全一样,都是说要为女子鸣不平和要为她们树碑立传,而且行文遣词也十分类似。如“开卷”、“闺阁”、“历历有人”、“使之泯灭”、“不肖”等等。两相比较,很显然,李汝珍创作《镜花缘》是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是很深的,并借鉴了《红楼梦》的开头。
二、看两书作者介绍自己的写作过程。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说:“《石头记》是写石头的“亲自经历”,“空空道人”然后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于是写成了《红楼梦》。李汝珍在《镜花缘》第100回里也说:“这仙猿访来访去,一直访到圣朝太平之世,有个老子的后裔,略略有点文名”,“此人见上面事迹纷纭,补叙不易。恰喜欣逢圣世,……”,“心有余闲,涉笔成趣,每于长夏余冬,灯前月夕,以文为戏”,“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才写成《镜花缘》。《镜花缘》创作过程的介绍,和曹雪芹叙述写作《红楼梦》的过程,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之处。《镜花缘》借鉴于《红楼梦》且受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了。

三、看《红楼梦》的前五回和《镜花缘》的前六回,它们在结构上颇有相拟之处。从内容看,《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情节的浓缩。从总体艺术构思来看,它是囊括了全书思想内容、艺术布局和人物性格描写的纲领性序曲。它既表明了作者的创作原则,又交待了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并展示了作者创作小说的意图。前五回在全书里既可独立成段,又与全书有血肉联系。《镜花缘》的前六回在结构上和《红楼梦》前五回基本相类。虽然内容完全不同,但它们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是吻合的。李汝珍在“自白”里已给读者交待这六回书是“以发其端”,是全书的“首卷”和“梗概”。这六回作为交待全书故事起源和历史背景,写得旖旎秀丽,花香四溢,神话色彩十分浓郁,是全书内容的缩影,情节发展的纲要,主要人物形象的蓝图。不难看出,《镜花缘》前六回在结构手法上和《红楼梦》是一样的模式。

四、看两书交待的缘起和对结尾的照应。《红楼梦》第1回向读者强调:此书本旨意在“梦、幻”二字,并用神话故事作缘起。写女娲炼石补天,青埂峰、石头、一僧一道、空空道人抄下石头上所记之事,书名曰《名头记》等等。全书最后,复以空空道人传书作结(第120回)。《镜花缘》则在开卷第一回提示读者:本书讲的是一段仙缘故事。编织一个仙境叫小蓬莱,薄命岩、红颜洞、女魁星、百花仙子、玉碑等。后写唐小山抄书,仙猿窃书,最后还以仙猿传书收结全书(第100回)。两书的缘起和结尾都用的是神话故事,情节也基本相似。用这种形式交待缘起,给人无孤立的、外加的感觉,成为全书情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还可举出一些例证,说明《镜花缘》是深受《红楼梦》的艺术启迪,在形式上既借鉴于《红楼梦》而又进行再创造。我们知道《红楼梦》的创作是“深得《金瓶》壶奥”的(脂砚斋批语),也就是说,《红楼梦》在题材选择和对素材的处理上,曹雪芹借鉴了《金瓶梅》又进行天才的再创造,使《红楼梦》登上古典小说的顶峰。同样,《镜花缘》的创作,也借鉴了《红楼梦》,使它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颗明珠”(端木蕻良:《李汝珍的传说序》)。

第二,《镜花缘》在塑造人物方面和作品思想性方面,也都借鉴了《红楼梦》

一,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两书都是以女性为描写对象的。《红楼梦》里描写的妇女有二百多人,突出描写的也有二三十人之多。《镜花缘》里描写的主要人物是“百花”。百花有“十二师”、“十二友”、“十二婢”之分,在海外还有“名花十二”等等。《红楼梦》第五回有“十二钗”判词,概括地描绘出主要人物的性格,暗寓她们的命运和身世。《镜花缘》里的“百花仙子”也有类似的判词,即第48、49两回里所描写的泣红亭碑记“百花”名姓之后概述的事迹。如唐闺臣是“只因一局之误,至遭七情之磨”。阴若花“虽屈花王之选,终期藩服之荣”。颜紫绡的“幼谙剑侠之术,长通元妙之机”等等。另有仙姑“阐元机”的新诗与碑上人名之后的一段总论,和《红楼梦十二支曲》近似。《红楼梦》是一部为女子鸣不平的书,要为妇女树碑立传。这在卷首“自白”里已说得很清楚了。“……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于是作者要为妇女们“编述一集”,得以“使闺阁昭传”。

《镜花缘》呢?正是继承了《红楼梦》中提出的妇女问题,并在此思想基础上大大地发展了一步。胡适在他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提出:《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并指出,“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毫无疑问,《镜花缘》也和《红楼梦》一样提出了妇女问题。所不同的,《红楼梦》只仅仅是提出这个问题,而没有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镜花缘》却进了一步,它不光是继《红楼梦》之后提出了妇女问题,而且是指出了解决妇女问题的办法。从思想性来说,较之《红楼梦》又高了一筹。

二,提出解决妇女问题的理想《红楼梦》以“金陵十二钗”为纲,写了一百多个妇女形象,总括出在封建社会里,妇女们不可能有好的命运。《镜花缘》则是以遭贬谪的“百花仙子”为代表,也描写了一百多个妇女。她们都是有才华、有胆识或有武艺的才女,是男人们所不及的。《红楼梦》里只是尖锐地提出了妇女问题,却没有找到解决妇女命运的办法。曹雪芹笔下的女性都是薄命的,她们倍受蹂躏和践踏,结果一个个忧郁悲愤地死去。作者对她们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悯惜,用“辛酸酸泪哭成此书”(甲戌本第1回眉批)。

《镜花缘》可不一样了,它不仅提出了妇女问题,而且按照作者的观点和见解,提出了解决妇女问题的办法。那便是妇女通过文化教育,参加科举考试,进入政权机构与男人一样平等地分享社会权力。

这是曹雪芹没有想到的也不可能想到的。他在《红楼梦》里塑造出许多才干优长的女性。就如探春,她是个有心机又聪敏、有杀伐决断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品性。她掌管过家政大权,办过“兴利除宿弊”的改革(第五十六回)。可她的眼光只局限在一个家庭之内,是想挽救家庭危亡命运而已。她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第五十五回)。这么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也只好承认女子的社会地位是应该绝对低于男子。因为是女子,就不能“立一番事业”——虽然她觉得自己的才能比男人还强些。《镜花缘》里的女孩子们,她们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要和男子一样,要去干一番事业。她们有才华,会写诗。如第六回写宫娥上官婉儿学识非凡,她做诗“毫不费力。”真是“胸罗锦绣,口吐珠玑”,是男人们所不及的。作者借唐小山之口,道出自己的主张和表明解决妇女问题的办法。唐小山道:“当今既开科考文,自然男有男科、女有女科了。……”,“想当今既是女皇帝,自然该有女秀才、女丞相,以做女君辅弼……”(第7回)。

李汝珍在上述文字里,十分明白地提出:妇女也应该完全和男子一样去担当社会重任,治理朝政。这个观念,正是向几千年封建统治者的伦理道德的挑战,它所显示的思想光辉是《红楼梦》无与伦比的。《红楼梦》里一个很有才气的淑女薛宝钗,她的诗做得很有水平,而她对女子在社会上的地位是怎样认识的呢?她对林黛玉说:“……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第42回)。

黛玉听了这段话“心下暗伏”,赞许地答应一个“是”。二百多年来被读者和评论家们誉为具有反封建思想、追求爱情自由,叛逆性格的林黛玉,完全没有突破“男尊女卑”的思想框子。她生活目标只是为了追求、向往纯洁的爱情和自由的婚姻。这固然是反封建的,但她并不懂得,要想取得婚姻自主,必须首先要取得与男子一样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平等地位之后,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必须强调的是:要看一个社会是否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高低是一把精确的尺子(恩格斯)。要求提高妇女地位,反对男尊女卑是《镜花缘》十分突出的主题。作者在第48回里说:“盖主人自言穷探野史,尝有所见,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流露出作者有志于为妇女扬眉吐气的创作动机。因此,《镜花缘》里所表现的妇女解放的观念,不该只看成是一个单纯的妇女解放的问题,而要看到其中所包涵的社会解放的理想。李汝珍不光写了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女皇帝,还用欢快的笔调描写了上官婉儿和一百位才女,她们追求着社会地位和权利。更大胆地描写了一个海外的女儿国,那是个把男女社会地位颠倒过来的社会,一切都是以女性为中心。作者通过对林之洋在女儿国被选为王妃,受缠足、穿耳等肉体上的折磨,生动形象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压迫、摧残妇女的不仁道和不合理。

作者通过这个真实奇特的细节描写,正是要让那些压迫妇女的“大男子主义”的封建统治者们尝一尝做“女人”的滋味,听一听林之洋的呼叫吧。《镜花缘》还惊人地提出:女人也可以做皇帝、当大官、考状元等等。如第49回写阴若花回到女儿国做了国王,枝兰音、黎红红、卢亭亭都当了护卫大臣。在清朝中期残酷的文字狱桎梏禁固之下,李汝珍敢如此写,我们不能不惊佩他的胆识。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一支挽歌,它批判了应该批判的一切。《镜花缘》不光继承了《红楼梦》的这种批判精神,特别是对妇女问题,它初步提出了解决妇女社会地位问题这一重大社会主题——虽然它提出的办法是幼稚可笑的,乌托邦式的,甚而至于是滑稽的。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还没有认识到妇女问题就是社会问题的深度。不改变社会制度,妇女的自由、平等、地位的提高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尽管如此,较之《红楼梦》,《镜花缘》在解决妇女社会地位的指导思想上,确是前进了一步。

作品的借鉴与继承,是文学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镜花缘》在选材上和艺术创造方面的局限,如鲁迅先生指出的:该书作者“惟于小说又复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己,则博识多通又害之”(《中国小说史略》)。这便大大地损害了作品的形象性,使《镜花缘》的艺术水平受到影响,没有能达到或超过《红楼梦》的高度。这确是令人惋惜的事。但“惟经作者匠心,剪裁运用,故亦颇有虽为古典所拘,而尚能绰有风致者”。所以,《镜花缘》还不失“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明珠”。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