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黛本一人
作者:落雪
多数人都知道意识与潜意识的概念。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仍是基于此之上。所谓“三我”,一是本我,最底层最基本的我,本性的我,包含了个人所有想要的各种愿望,“宛如一口充满着沸腾的激动的大锅”;二是自我,是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我,它满足于社会的需要,也调合着个人自己的需要,是人的现实表现;三是超我,则是个体所处的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投射,简言之,当它被人所内化时,便成了个体自觉不自觉地控制自己行为的道德信念。而超我的道德总是限制着自我的欲望,于是:本我与超我冲突着,斗争着,再融合着――便表现为自我的挣扎与彷徨,奋斗与迷茫——而形成一个矛盾而真实的“人”!
自红楼自出书始钗黛之争便延续不断,激动者甚至挥拳相向;脂砚斋却明笔直书:“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而看曹翁行笔,其意却也隐约,如书初至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打开“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便是两株枯木,木上悬一玉带,而旁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诗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
多数人都知道意识与潜意识的概念。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仍是基于此之上。所谓“三我”,一是本我,最底层最基本的我,本性的我,包含了个人所有想要的各种愿望,“宛如一口充满着沸腾的激动的大锅”;二是自我,是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我,它满足于社会的需要,也调合着个人自己的需要,是人的现实表现;三是超我,则是个体所处的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投射,简言之,当它被人所内化时,便成了个体自觉不自觉地控制自己行为的道德信念。而超我的道德总是限制着自我的欲望,于是:本我与超我冲突着,斗争着,再融合着――便表现为自我的挣扎与彷徨,奋斗与迷茫——而形成一个矛盾而真实的“人”!
自红楼自出书始钗黛之争便延续不断,激动者甚至挥拳相向;脂砚斋却明笔直书:“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而看曹翁行笔,其意却也隐约,如书初至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境,打开“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便是两株枯木,木上悬一玉带,而旁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诗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