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曹雪芹家败落的原因

作者:黄进德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曹雪芹就是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因此,有关曹雪芹 家世、特别是他家败落原因的探讨,一直为大家所重视。因为这种研究直接关系到对《红楼 梦》思想意义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本来,与曹雪芹同时代的江都萧在《永宪录•续编》里说得很清楚,曹俯( 雪芹的父辈) “因亏空罢任,封其家赀”。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有不少人认为,曹俯之被革职抄家是 由于受皇室争权的牵累所致,雍正夺嫡的成败是曹家的兴衰所系。

大家都知道,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是康熙的嬷嬷爷,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卫、伴读。因此 ,曹家与康熙玄烨的关系比较特殊。玄烨给予曹家的恩宠也非同一般。曹氏祖孙三代在江宁 织造任上,世代相承,前后干了五十来年。曹寅还兼理过四任盐政,并享有密折奏报江南天 时、岁收、吏治、民情的资格。康熙六次南巡,曹寅奔走于扬州、江宁等地,先后在这两个 地方接驾四次。由于这些因素,不少人便论定曹家属于“父党”。按照他们的说法,康熙“ 驾崩”,胤禛将遗诏“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矫诏篡立,即皇帝位。紧接着 ,又把玄烨既定的继承人皇十四子允褆,从西宁军前召回,监视、圈禁。而允褆则是允 祀党的中坚。其时,康熙的宠臣一个个跟着倒霉,曹雪芹家自然也会株连祸及,成了雍正重 点打击的对象。

这样说,乍听起来,似乎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但细细推敲,漏洞不少。首先,按照当时 的书写习惯,在诏书上,于“第几子”前面非得加上一个“皇”字不可,即写成“皇几子” 。假如胤禛果真把“十”改成“于”,岂不写成“传位皇于四子”,那还成什么话!何况 ,“於”、“于”在清代不能混用。这里只能用“於”而不能写成“于”。因此,所谓“雍 正 改诏”决不可能。其次,雍正登基之后,上自诸王、公、部院满汉文武大臣,下至地方藩、 臬,基本上一仍其旧。据史籍记载,那时被革职抄家的人中间,侵蚀、亏空国帑者居多,因 朋比党援而罹祸者却屈指可数。这一史实,又从反面证明所谓胤禛“矫诏篡立”、打 击“ 父党”之说,于史无征。第三,卷进宫廷斗争的这班人,就其出身而论,尽是些天潢贵胄和 外戚世家。至于出身于“包衣下贱”的曹姓官员恐怕未必能有染指资格。试看,康熙四十七 年九月,曹寅从邸报上获悉皇太子允礽被废的消息后的反应。他前后递过三封密 折,都显得不动声色,完全是“作壁上观”的姿态。这样做是符合他的身份的。

此外,也有人把曹俯曾为允礽(允祀的同党)贮藏过一对“铸得不好”的镀金狮子视为曹 俯党附允祀的力证。其实,查出这对镀金狮子是曹俯被革职抄家半年多以后的事情,倒果为 因,于情理不合。再说,假如曹家果属皇八子一党,那末胤禛怎么会派出内务府护军参领 、曹俯的堂兄曹宜去担当巡察圈禁允褆地方的重任呢?因为,曹宜之与曹寅,关系非同寻 常。当年曹寅病殁扬州,专程南下传宣圣旨:特命曹寅内兄李煦代管两淮鹾政一年的,就是 这位曹宜的儿子曹颀。


记得二十多年以前,何其芳同志说过,把曹家被抄归之于政治原因并无“确证”,这是有 道理的。那末,曹雪芹家败落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我以为,是由于经济上的大量亏空帑银。若问曹雪芹父、祖究竟亏空了多少帑银?恐怕谁也说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因为它本来 就是一笔烂账。这里我也只能说个大概。

曹寅生前,康熙一再提醒他:“亏空太多,甚有关系,十分留心,还未知后来如何,不要 看轻了。”曹寅自己也在整日价提心吊胆:“两淮事务重大,日夜悚惧,恐成病废,急欲将 钱粮清楚,脱离此地。”直到弥留之际,仍以三十二万两有零的亏空“捶胸抱恨”,以至于 “气绝经时,目犹未瞑”。幸得康熙破格矜全,特命李煦代管盐务一年,协助寅子曹颙利用 耗羡馀银补完该欠钱粮,曹寅留下的亏空总算得以了结。此后,曹颙能否收 支平衡,再无亏 空了呢?则又未必。五十四年正月十八日苏州织造李煦《安排曹颙后事折》里,又 突然冒 出“江宁织造亏欠未完”,“奴才回南时,当亲至江宁,与曹俯(曹寅过继子)将织造衙门账 目,彻底查明,补完亏空”等语。查到年底,果然清出江宁、苏州两处织造所欠银两,竟有 八十 一万九千余两之巨,仍由李陈常、李煦奉旨以两淮盐课余银代赔,直到五十六年十月,方告 “照数全还”。为此,康熙特旨着交部查全完钱粮官员议叙之例具奏。结果如何,我们自可 姑置勿论。但就“照数全还”四字而言,我以为未必确实。要不,康熙五十九年开始着手立 法清理直隶、各省钱粮亏空,谕户部行文各省督抚确议具奏,李煦何以顿时慌了手脚,何必 赶紧奏请赏与兼管浒墅关税差,以利用火耗所得余银补偿旧欠?未蒙俞允。又何以于六十一 年三月初八日再度递呈密折,将亏空帑银的底牌和盘托出?原来,从五十三年起至五十九年 止苏州织造该存剩银三十二万两有零,已被他李煦挪用一空,无术归还。因此,密折中不得 不吁请康熙恩赏浒墅关税差十年。曹俯呢,想来未必能够例外。

未谙内情者也许会觉得诧异:曹寅怕管钱粮而李煦又何以如此贪恋税差?其实,此中自有 奥妙在。

我们知道,清代官俸不高,衙门官僚役吏一切杂用开销全赖捞取外快,名曰“火耗”,一 称“耗羡”、“羡余”。所谓“火耗”也者,就字面上讲,是指国家征得赋税银两熔铸成银 时的折蚀耗损。但实际上已成了正课以外所征附加税的别名。附加税率有时高达正课之半。 官场亏空库额也都取给于耗羡。织造衙门是个采购机构,钱粮只出不进,署内亏空自然无由 填补。因此,当织造的非兼理别的行当以拓宽财路不可。比较而言,税差油水最足,尤其是 两 淮巡盐御史更为大家所涎羡的肥缺。因此,当时内外大小文武大臣都视淮扬为利薮。而曹寅 及其妻兄李煦自康熙四十三年为始,轮番兼理两淮盐政竟达十年之久。照例,该是宦囊充盈 ,绰绰有余了。但,实际落得的结果却是债台高筑,亏空无算。其故安在?康熙了然于心: “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朕知其中情由。”一次,康熙谕大学士张鹏翮等时,直言不讳 地承认江南亏空是他南巡频繁所致:“朕屡次南巡,地方官预备牵夫,修理桥梁,开浚河道 ,想皆借用帑银;原冀陆续补足,而三次南巡,为期不远,……填补不及,遂致亏空如此之 多”。“至于修建行宫,必然亦借用帑银”。“钱粮册籍,皆有可考,地方官因借公挪用之 名,盈千累百,馈送于人。若加严讯,隐情无不毕露。朕意概从宽典,不更深求。”这里, 康熙引咎自责,把造成亏空的情由最清楚不过地归结为三:南巡接驾、修造行宫和馈送。这 是合乎实际的。胤禛登基不久,一反乃父曲意姑息宽容之态,在亲自挂帅狠抓整治“奸党”的同时, 委派皇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管领清厘钱粮,限令:“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 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遮饰。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 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于是,举国上下,清查亏空,雷厉风行。李煦首当 其冲 ,不在话下。曹俯焉能幸免。

上面已经说过,织造本来是个赔本的差使,拓宽财路才能填补亏空。曹寅在日,已是“外 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迨至曹俯接手,特别是雍正上台以后,财源已今 非昔比。织造署仅靠两淮盐院定额贴补,其拮据之状我们已不难想见。雍正元年六月,又有 旨停止向江宁织造调拨银两,而曹俯竟照旧混收盐臣解送江宁织造银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两。 为此,被两淮巡盐御史谢赐履参了一本。户部催还紧迫,曹俯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具文咨部 ,求分三年还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织造署要赔本,亏空在催还,本来已够呛。偏偏责任事故又没完没 了的发生。雍正四、五两年之内,先是因所织缎匹“粗糙而分量轻”,被罚俸一年并补赔; 接着,又是因御用石青袿落色而罚俸一年。由此看来,曹俯沉沦于茫茫债海之中,已成 必然之势。

令人困惑不解的倒是,雍正五年五月,胤禛还好端端地传旨:“仍着曹俯将其应进缎 匹送来”,曾几何时,罡风乍起,曹俯顿遭灭顶之灾。瞬息惨变,其故何在?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谕令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俯家产的理由是:曹俯“行为不 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所谓“行为不端”,盖指山东巡抚塞 楞额参他“运送龙衣,当指隋赫德奏报,曹俯“除在机缎纱外,尚亏空雍正五年上用、官 用缎纱并户部缎匹等项银三万一千余两。”至于暗移财物,这在当时官场司空见惯,曹俯也 未必就那么老实。倘若再从发案到抄家的时间顺序作一全面考察,上述疑问更可参与然而解 。十一月,塞楞额参劾曹俯;十二月初四日,雍正下令严审,查出曹俯该赔银两;同月十五 日 下达谕旨:“江宁织造曹俯审案未结,着隋赫德以内务府郎中职衔管理江宁织造事务。”同 月二十四日,胤@①又谕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俯家中财物,固封看守,将重要家人, 立即严拿”;第二天,内务府即咨兵部将此谕旨“火速驿送江南总督”;明年正月,范时绎 奉 旨查抄、看守;二月初二日,隋赫德到任后,进行清点、接收,随后将查抄情况具体奏报。 由此不难看出,曹俯被革职抄家的直接导火线乃是在山东长清一带苛累地方。而曹俯之所以 有此一举,乃由财源枯竭,赔补亏空引起。

所以,我认为,曹雪芹家败落的真正原因在于经济上的侵挪帑银,而非政治干系。造成大 量亏空的根源则在康熙南巡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廷无休止的需索。正因为如此,曹家并未被逐 出京师,反而蒙恩少留在京房屋并酌量拨给人口,以资养赡。曹颀照样奉旨巡察允褆圈 禁地方。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