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风雨》后记

作者:杜景华
我正准备写一部《红学研究史》,不意得到长江文艺出版社之约,说要搞一套20世纪文化方面丛书,其中红学一册希望由我来撰写。我觉得这也很好,因为它恰恰是我要写的书的一部分。20世纪在红学,实际是很热闹的,可记的事情也很多。在打算开始写的时候,我想到可以有两种写法:一是将20世纪的红学现象介绍一遍,这也是可以的。但这样写出来又难免和已经出版过的同类作品重复,虽也有普及意义,却不能告诉人们一些新的东西。另一种便是将“史”的观念贯穿进去,让人看到这门学科在20世纪发展的脉络。这不仅能让人们了解到一些新东西,而且由此进一步了解到我国当代学术研究的一些走向。同时,对于热闹了一个世纪的红学(并且其中有些争论已经使人感到厌烦了)今后将会有怎么样发展?应该坚持哪些东西,抛弃哪些东西?有一个大致思考的前提。这样才能在今后少走许多弯路。

红学中实际包含许多内容,早期的如脂评、索隐派、评点派等,这些都是19世纪里的内容。不过在20世纪初新上学正式诞生之前,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红学。红学真正成为一门学问,并且成为显学,应是20世纪的事情。有人说,从1900年到2000年这一百年间,我们人类居住、生存的这个世界,发生了许多事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对中国来说,这更是不寻常的一百年。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国的学术经过了一次转型,而红学在这次转型中恰恰担任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非但如此,红学由于是一门显学,它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发展中便经常地处于核心的位置。又由于本世纪中国的一些原因,有时候红学甚至掩盖了其它的学科。这样,研究红学在20世纪的发展就有比较特别的意义了。把20世纪红学研究放在现代学术史中去观察。现代学术中的许多问题,如它的内容的变迁,它的不同的治学方法和路径,都可以在红学研究中寻找出来。其中还有许多经验教训,也可以从此得到观察。因此,我个人觉得,经过对红学史的研究和思考,确实使人有许多收获。


中国学术史到上一个世纪之交方受到一些重视,有皮锡瑞、梁启超、钱穆、杨东莼等搞过一些著述,而除了皮锡瑞《经学历史》外,大多都是晚明至清三百来年的学术史。中国的学术实际上是很值得研究的。中国的现代学术史的发展,已经有人在思考并进行总结,如至今所见的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便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由于中国现代学术史毕竟材料太多、内容广阔,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真正做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以为中国红学研究史可以提供一个思考的脉络。

《红楼梦》小说诞生于我国18世纪中叶,与小说伴随而生的有以脂砚斋为代表的《红楼梦》评点,人们称这为脂评。之后便出现了索隐派和评点派。索隐最早在周春《阅红楼梦随笔》首见端倪,而据周春为该书所作自序,在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即1794年。评点派所指为在程高本上所作的评点,程甲本刊刻于1791年,王希廉刊出《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则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因此从时间顺序看,人们常称的评点派是诞生于索隐派之后的。但索隐派延续时间很长,即使按人们所熟知的旧索隐派大家王梦阮、蔡元培,其书刊出时已是19世纪初了,所以我们这里将评点派放在第二章。从时间上讲,无疑是首先应该介绍脂砚斋和脂评,但考虑到后面谈到20世纪末,一定要涉及到否定脂评的脂评伪托说。如果前面写了,后面必然会重复,所以将脂评放到后面介绍。此外,从时间顺序来讲,应该是脂砚斋评、红学索隐派、《红楼梦》讦点派。后面按著述发表时间则应是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后面才是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再后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现在我们将胡适的考证红学放到前面去介绍,为的是从学术发展来看,这样容易集中,让人们能比较清晰地看到红学做为学术研究从方法上和理论上所走过的道路。
本书中所写的十几个问题,大多主要是介绍性的,虽然也有若干探讨,并且涉及到不同的观点,也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个学科的全貌。红学归根结底是个学术问题,而且其中很多是极需要弄清的问题,因此当中又少不了一些探讨。由于红学是一门显学,经常弄得十分轰动,所以有许多问题是公众所了解并熟悉的。如此,倘若仅将事情做一般的介绍,读者便会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这里尽量从学术角度阐述,将其中的道理尽量讲清楚。为了避免生涩,我尽量用平实的语言,作一些平实的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不仅能够了解红学的全貌,而且对现代学术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有一定的了解。

杜景华

2001年4月1日
【原载】《红学风雨》,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