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黛抑钗倾向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作者:陈文新
一
清张其信《 红楼梦偶评》 曾说:“其笔下之作用,则以意淫二字为题,以宝玉为经,宝钗、黛玉与众美人为纬。一经一纬,彼此皆要组织,妙在各因其人之身分地步,用画家写意之法,全不着迹,令阅者于言外想象得之。… … 其组织黛玉处,虽是写意,尚属实写明写,人皆看出,故有《 后》 、《 续》 等书。若宝钗一面,则虚写暗写,比黛玉一面,更觉无迹可寻。其实美人中以宝、黛二人为主,其组织处皆用双笔对待之,故宝钗一面,人以为与宝玉无情,而为黛玉扼腕,非知《红楼》 者也。”“后回组织黛玉是闻香,此回组织宝钗是闻香,故曰写二人多用双笔对待之。”俞平伯更明确地提出了“钗黛合一”说。他认为:“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极文章之妙。若宝钗稀糟,黛玉又岂有身分之可言。与事实既不符,与文情亦不合,雪芹何所取而非如此做不可呢?”(《红楼梦研究》 )
“钗黛合一”说与曹雪芹的本意是符合的。第五回“正册”题诗即将二人同咏:“可叹停机德,堪怜叹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个偏于德,一个偏于才,二者都是曹雪芹所珍视的。至于〔终身悟〕 :
都道市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犹不忘世外
一
清张其信《 红楼梦偶评》 曾说:“其笔下之作用,则以意淫二字为题,以宝玉为经,宝钗、黛玉与众美人为纬。一经一纬,彼此皆要组织,妙在各因其人之身分地步,用画家写意之法,全不着迹,令阅者于言外想象得之。… … 其组织黛玉处,虽是写意,尚属实写明写,人皆看出,故有《 后》 、《 续》 等书。若宝钗一面,则虚写暗写,比黛玉一面,更觉无迹可寻。其实美人中以宝、黛二人为主,其组织处皆用双笔对待之,故宝钗一面,人以为与宝玉无情,而为黛玉扼腕,非知《红楼》 者也。”“后回组织黛玉是闻香,此回组织宝钗是闻香,故曰写二人多用双笔对待之。”俞平伯更明确地提出了“钗黛合一”说。他认为:“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极文章之妙。若宝钗稀糟,黛玉又岂有身分之可言。与事实既不符,与文情亦不合,雪芹何所取而非如此做不可呢?”(《红楼梦研究》 )
“钗黛合一”说与曹雪芹的本意是符合的。第五回“正册”题诗即将二人同咏:“可叹停机德,堪怜叹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个偏于德,一个偏于才,二者都是曹雪芹所珍视的。至于〔终身悟〕 :
都道市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犹不忘世外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