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词语探源

作者:詹绪左
余读《红楼》, 爱其语言雅洁, 讽咏之余, 辄喜“咬文嚼字”, 期合文心。俄历数载, 管见蜪多, 故不揣愚陋, 遴选几则, 略陈一得之见,聊备同好论析参择而已, 非敢谓遂无疵谬, 亦不欲其必无疵谬也。
运偏消 第五回:“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运偏消”, 人文新校注本注释为:“命运偏偏愈来愈不济。”显然, 这是以“消”的常用义“衰也, 退也”(《字汇·水部》) 为释,《汉语大字典》于此义项下正收此例。然细察“才自精明”二句中,“运偏消”与“志自高”对举,“消”与“高”的词性亦当相同, 释“消”为动词(“愈来愈不济”) , 殆非胜解。管见以为,“消”在此是形容词, 其义涵为“薄”也;倘求它的本字, 则应写作“浇”。《广韵》平声萧韵:“浇, 沃也, 薄也。”古尧切。又《集韵》:“浇,《说文》:‘沃也’, 一曰薄也。”坚尧切。可知“浇”的本义是“沃”(亦即“灌”、“淋”之义) , 而其引申义则为“薄”也。诚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浇”下所云:“浇, 凡酉农(厚也) 者浇之则薄, 故其引申之义为薄。”“浇”义为“薄”, 于是遂有“浇风”、“浇俗”、“浇世”、“浇季”、“浇危”、“浇伪”、“浇薄”、“浇驳”、“浇漓”、“浇弊”、“浇浮”、“浇波”诸语词。“浇”今音为“jiāo”, 然上古、中古时与“骁”、“枭”诸字皆同音,“浇”的异体别构“氵枭”, 即为“浇”、“枭”同读之显证。“浇”的这一读法, 迄今尚存于扬州、南京、芜湖、徐州、长沙等地。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长沙方言续考》中有云:“浇通训为薄, 今长沙谓布帛不坚致曰浇, 音嚣。”“浇”既可读“嚣”音,
当然便可借“消”字来表示。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武松》中即有这样的用例:“小二到前头拿了一块咸牛肉, 有二斤多重, 切成消消薄片。”这里以“消消”状“薄(片) ”, 其义皎然可见。准此而言,“才自精明”二句亦不俟烦言而解, 其意乃谓探春才志高而命薄也。

款段 第十五回:“那些村姑庄妇见了凤姐、宝玉、秦钟的人品衣服, 礼数款段, 岂有不爱看的?”《红楼梦大辞典》注此“款段”曰:“马行迟缓的样子, 比喻人的优雅从容的风度。《后汉书·马援传》:‘乘下泽车, 御款段马。’李贤注:‘款, 犹缓也。言行(笔者按此当为“形”之讹误) 段迟缓也。’”人文新校注本亦诠释曰:“形容仪态举止从容舒缓的样子。”窃以为此注亦不确当, 难以信从。因为此处“款段”乃是和“人品”、“衣服”、“礼数”相比并而言的, 就词性而言, 当同属名词, 而断非形容之辞。稍加审度, 可知其意当是指“模样”、“样子”。“款段”的这一用法其实并非鲜见,《蕉叶帕》第四回:“我看你活脱是个红娘款段, 不打如何肯招?”又第十回中有:“只见龙生有欲说不说的款段。”皆可与《红楼》中的“款段”相比勘, 相发明。惜乎此一用法现今的字典辞书概未收录, 故易生误解如是。换一角度言之,“款段”既指“模样”、“样子”, 则其义谛自当与“拿款”、“摆款”以及“款子”的“款”相近。所谓“拿款”、“摆款”云云, 犹言“拿架子”、“摆架式”; 而“款子”的义涵之一亦是指“架式”、“样子”。如说“拿出做小姐的款来”(第三十二回) ,“倒拿起主子的款儿来了”(第四十四回) ,“渐渐的摆出舅老爷款来”(《儒林外史》第二回) ,“自然是做官的款子”(《廿载繁华录》第四回)。这里的“款”皆名词, 其意也无非是“架子”、“样子”。亦因如此,“款”与“样”在明清时便自然而然地凝成了“款样”一词, 如《聊斋志异·黎氏》中有:“观君衣服袜履款样, 亦只平平, 我自谓能办。”观此益可知“款段”的“款”在《红楼》中并非“优雅从容”或“从容舒缓”的意思。

黑   第二十四回:“宝玉一面吃茶, 一面仔细打量那丫头: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 倒是一头黑  的头发。”“黑  ”,《红楼梦大辞典》注释说:“头发乌黑而稠密。⋯⋯一说,‘  ’只是词的后缀, 并无实义。”两说相衡, 后说非是。今按:“ ”实为“ ”的异体字。“ , 稠发也。从彡, 人声。”(《说文解字》) 朱骏声则以为“ ”从“彡”从“人”, 属会意造字法。段玉裁则从语源角度分疏道:“稠者, 多也。禾稠曰稹, 发稠曰 , 其意一也。”(《说文解字注》)“ ”之从“彡”, 即取象于“发”也。“ ”又可写作“駾”, 是为从“黑”“真”声的形声字。《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者有仍氏女駾黑而甚美, 光可以鉴, 名曰玄妻。”杜预注:“美发为駾, 发肤光色可以照人。”孔颖达《正义》:“駾即 也。《诗》云:‘ 发如云”’毛传云:‘ ,黑发也。如云言美长也。’《说文》云:‘ , 稠发也。’然则 者发多长而黑美之貌也。”《说文》无“駾”字,《玉篇》:“駾, 美发也。”我们华人发黑, 自然会以发之乌黑而稠密者为美, 美发谓之“ ”, 又别构为“駾”, 正是这种文化习俗观念的生动表征。古人张煌言尝云:“华戎之分, 莫不于发取辨焉”(《张苍水集·送冯生归天台序》) , 此即其一端。再看《红楼》中“倒是一头黑  的头发”, 分明是“宝玉打量那丫头”时的赞美之辞, 正言其头发乌黑而稠密也, 这里的“黑  ”, 实可与《左传》中的“駾黑”一语等视并观,“  ”岂能“无实义”?再看《水浒传》第四十四回:“黑  鬓儿, 细弯弯眉儿”, 此“黑  ”与“细弯弯”相对言, 亦足见“  ”断非没有“实义”的“后缀”。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黑  ”本是个极鲜活的口语词, 摄入笔端时自可因声寄意, 而不必“原形毕露”, 它或而写作“黑真真”(如无名氏杂剧《博望烧屯》:“黑真真三绺美髯垂。”) , 或而又写作“黑臻臻”(如《金瓶梅词话》:“剪下一柳黑臻臻光油油的青丝。”) ,然不论作“真真”也好, 写“臻臻”也罢, 都应当是也只能是“  ”的同音借字。这本是汉语中常见的源出一泓而水流多支的现象, 不必纠缠泥执, 但有人却以为, 作“真真”者“以示自然之美发”, 又作“臻臻”者“或示至黑至美之义”(说见傅憎享《金瓶梅隐语揭秘》“黑  ”条) , 这就是惑于字面的误解误释了。

茶 第四十一回:“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輓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句中的“輓”, 人文新校注本注为:“这里音蹭(cèng) ,揩油沾光的意思。与北京方言‘拿蹭儿’义近。”《红楼梦大辞典》释曰:“本义为恶食, 即嫌食。⋯⋯此处‘輓’应即为‘蹭’(cèng 层去声) , 有揩油、借光的意思。”此注释义正确。但视“輓”即为“蹭”或音“蹭”却终嫌不妥。“輓”与“蹭”音理悬隔, 无同读之理。那么,“輓”的“揩油沾光”的意思又由何而来呢? 依管见乃是因“司见( sì) ”而得。就语音上说,“司见”(《广韵》息兹切, 又相吏切, 平之, 心) 与“輓”(《广韵》疾移切, 平支, 从) 古同摄同用, 二字之声母发音部位亦同, 故二字之声、韵皆近, 在方言中很有可能同音互代。从词义上说,“司见”与“伺”古同字(说见钱绎《方言笺疏》) , 或径视为异体字(见《龙龛手》) , 又通作“司”(说见王念孙《广雅疏证》) , 故其义为“相窥视”(杨雄《方言》)、为“觑也”(《广韵》)。由“窥视”之义加以衍申, 遂有伺机索讨, 揩油借光的意思。清人恽敬在《大云山房杂记》中说:“江北呼司见如雌, 伺也; 今吴人以伺人食而食为司见饭。”所谓“呼司见如雌”, 实无异于说“呼司见为輓”(因“輓”与“雌”同音)。而且, 饶有兴味的是, 既然“伺人食而食”叫作“司见饭”, 那么, 从相仿的意义上说,“輓茶”岂不是“伺人茶而茶”, 亦即伺机讨要, 揩油沾光吗?! 说来也巧,“司见(雌) 饭”一词在《金瓶梅词话》中恰有好例:“你还在这房里雌饭吃”(第八十五回)。同理相衡,《红楼》中的“輓茶”亦当解读为“司见茶”。这, 便是“輓”所表示的“揩油沾光”之意的由来, 不知治《红楼》的诸君以为然否。

抿·抿子·一抿子 第四十二回:“[ 黛玉]只见两鬓略松了些, 忙开了李纨的妆奁, 拿出抿子来, 对镜抿了两抿, 仍旧收拾好了。”句中有“抿”, 有“抿子”。所谓“抿”, 是动词, 意指“将油或水刷到头发上”(《汉语大词典》) , 与李笠翁小说《拂云楼》中的“梳头刷鬓”的“刷”庶几相当; 而“抿子”即是旧时女子“抿”发时的一种用具。由于其用为“刷”, 其形又似“刷”, 所以又可称作“抿刷”。清人石天基《笑得好》中载有一则“抿”字笑话, 煞是有趣, 文曰:“或问抿刷的‘抿’字如何写, 其人写作‘皿’字应之。或问:‘此是器皿的皿字, 恐怕不是么?’其人即用笔将‘皿’字下尽一头拖长, 曰:‘如此样子, 难道还不象抿刷么?’”——“抿刷”之形, 正可藉此而醒明。至于“抿刷”的用途, 自然是给头发整型的。四十二回写: 黛玉“拿出抿子来, 对镜抿了两抿”, 说的正是修饰发型, 只是不知道林黛玉所照的镜子是不是“抿镜”, 不过“抿镜”一词在古书中也是夙见亦屡见的。如《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八回:“有间床炕房儿, 里边铺陈床帐, 摆放桌椅、梳笼、抿镜、妆台之类。”由于人在“抿”头发时, 一次所蘸的油或水十分有限, 故此“抿子”又可引申作量词之用, 极言事物数量之少, 所谓“一抿子”即是“一点点”的形象化说法。这种用法在《红楼》中亦有好几例。第五十五回中写道:“环哥娶亲有限, 花上三千两银子, 不拘那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句中的“一抿子”,《红楼梦大辞典》诠释为:“一些, 一点儿, 一下子。”释之为“一点儿”可谓精当, 然又缀以“一些”、“一下子”则有欠妥当。王蒙评点、冯统一校注的《红楼梦》释此“一抿子”为“一点儿”, 可谓善于取择, 至当不移。笔者因解“抿”、“抿子”, 而及于“一抿子”, 亦考文之一快也。矜功自伐 第五十四回:“宝玉笑道:‘这两个女人倒和气, 会说话, 他们天天乏了, 倒说你们连日辛苦, 倒不是那矜功自伐的。’”其中的“矜功自伐”,《红楼梦大辞典》注云:“依仗功劳夸耀自己。矜( jīn 今) : 自夸; 伐: 居功。《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 不伐功矜能。’”人文新校注本释之为:“居功自夸。矜, 自夸。伐, 居功。”这里以“居功自夸”或“依仗功劳夸耀自己”来表诠“矜功自伐”无疑是正确的, 但又释“伐”为“居功”则稍欠妥切。这里的“伐”, 其实也恰如“矜”字一样, 同是“夸耀”的意思。即以《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不伐功矜能”而言,“伐”与“矜”正处于对举的位置, 其意涵理当相若, 此断无可疑也。进而言之,“伐”之解为“矜夸”、“夸耀”,古书中的用例极多, 可谓过水采萍, 俯拾即是。诸如:“不矜其能, 不伐其劳”(《后汉书·胡广传》) , 此之言“夸劳”;“愿无伐善”(《论语·公冶长》) , 此之谓“夸善”;“吾君将伐智而多力”(《国语·晋语》) , 此则言“夸智”;“功虽甚大, 无伐德之色”(《荀子·仲尼》) , 此又云“夸德”;“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史记·屈原列传》) , 此亦云“夸功”。这些“伐”字一如《红楼》中“矜功自伐”的“伐”, 都一无例外的是“夸耀”、“矜夸”的意思, 若以“居功”为释, 则大多难以圆通。再往深层说,“伐”本指“攻伐”, 何以会有“夸耀”之义呢?蒋礼鸿《义府续貂》“伐”字条对此揭橥明甚:“盖伐之本义为攻伐, 由是而战功曰伐, 凡功亦曰伐, 而居功自耀亦曰伐, 皆义之相引申者也。《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马融注:‘伐, 自伐其功也。’其能发此意矣。”正是有鉴于此, 笔者以为,“矜功自伐”的“伐”应改笺为“夸耀”、“矜夸”, 倘以“居功”释之, 则应加上“自耀”二字方为严整周匝。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