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多情自古空遗恨

氓——多情自古空遗恨

  氓之蚩蚩(1),

  抱布贸丝(2)。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送子涉淇(4),至于顿丘。匪我愆期(5),子无良媒。将子无怒(6),秋以为期。乘彼垝垣(7),以望复关(8)。不见复关,泣涕涟涟(9)。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10),体无咎言(1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5)。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6)。自我徂尔(17),三岁食贫(18)。淇水汤汤(19),渐车帷裳(20)。女也不爽(21),士贰其行(22)。士也罔极(23),二三其德(2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25);夙兴夜寐(26),靡有朝矣。言既遂矣(27),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28)。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2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30)。总角之宴(31),言笑晏晏(32)。信誓旦旦(33),不思其反(34)。反是不思(35),

  亦已焉哉(36)!

  【注释】

  (1)氓(méng):民,男子之代称。蚩蚩(chī):同“嗤嗤”,戏笑貌。

  (2)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3)即:就。谋:古音mī。匪:读为“非”。“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

  (4)淇:水名。顿丘:地名。丘:古读如“欺”。

  (5)愆(qiān)期:过期。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过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6)将(qiāng):愿请。

  (7)垝(guǐ):和“垣(yuán)”同义,墙。

  (8)复:返。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

  (9)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虻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10)卜: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筮(shì):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11)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12)贿:财物,指妆奁(lián)。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13)沃若:犹“沃然”,润泽貌。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14)耽(dān):沉溺,贪乐太甚。

  (15)说:读为“脱”,解脱。

  (16)陨(yǔn):黄貌。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

  (17)徂(cú)尔:嫁给你。徂,往。

  (18)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19)汤汤:水盛貌。

  (20)渐:浸湿。帷裳:车旁的布幔。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

  (21)爽:差错。

  (22)贰:“貣(tè)”的误字。“貣”就是“忒(tè)”,和“爽”同义。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

  (23)罔极:没有定准,变化无常。

  (24)二三其德: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25)靡:无。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

  (26)兴:起。这句连下句就是说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

  (27)“言”字无义。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生活既已过得顺心。

  (28)咥(xì):笑貌。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喜笑如常。

  (29)“及尔”二句言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现在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

  (30)隰(xí):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泮(pàn):水边。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31)总角:男女未成年时结发成两角,称总角。宴:乐。(32)宴宴(yàn):和悦貌。

  (33)旦旦:明。

  (34)反:即“返”字。不思其反:言不想那样的生活再回来。

  (35)反是不思: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韵。

  (36)哉(zī):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

  【译文】

  那个男子笑嬉嬉的,

  怀抱着布匹来换取我的丝。

  其实哪里是来换丝,

  而是来和我商量结婚的事情。

  远远的看着他渡过淇水,

  直至他的身影消失在顿丘。

  并不是我在故意拖延婚期,

  只怪你没有良媒所以好事难成。

  落英缤纷的秋季,

  就是我们的大期。

  登上高高的墙台遥望,

  我的爱人在哪个地方?

  高台远眺仍然看不到,

  禁不住思念泪涟涟。

  突然复关便就在眼前,

  禁不住喜笑开颜。

  你用龟卜蓍筮请示上天,

  卦示兆象没有不好,

  请带着你的车马前来,

  把我和嫁妆带到你的身边。

  满枝桑叶还未曾飘落,

  叶片青翠润泽。

  嗟叹无知的雀鸟啊,怎能被桑椹的香美迷惑。嗟叹善良的女子啊,怎能被男子的甜言蜜语中迷惑。

  男子也会在爱情中迷惑,可他们仍然可以解脱,如果女子被爱情困住,那么怎能再全身而退从中解脱?

  当满枝的桑叶片片飘落,叶片枯黄萎顿没入尘土。自从我嫁入你家做媳妇,三年来不曾抱怨含辛茹苦。淇水浩浩荡荡,浸湿了我车上的幔帷衣裳。我丝毫都没有违背人妇之德,而你何时尽到了人夫之责。你言行多变没有定则,你三心二意负心背德。来到你家为妇三年,为家务劳苦何曾有变,每日晏卧早起不知疲倦,这样的日子不止一天。结婚前的好话都变成了废言,笑颜也渐渐转为怒面。可叹兄弟不知个中细节,见我回家还拍掌发笑。静静想想所有这一切,哀叹所托非人何其悲戚。你说过我们要白头偕老,

  今天人未老却已使我生怨。

  淇水波涛滚滚却也有岸,

  隰河壮阔也能看得到边。

  当年我们梳着总角相会,

  彼此言笑两小无猜,

  当时你信誓旦旦多么真诚,

  当时我哪里想到你今日会食言。

  当时没有料到的今日已经出现,

  你我的恩情也就至此了断!

  【赏析】

  《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也是最好的一首弃妇诗。它可能是春秋初期卫国的一首民歌。诗歌是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描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对丈夫感情蜕变的悲愤与怨恨,客观上也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压迫。

  《氓》全诗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写的是女主人公答应了氓的求婚。诗歌在一开头就说明了氓是一个“抱布贸丝”的小商人,来到女主人公这里进行蚕丝交易,其实这只是一个由头,真正目的是商量结婚的事情。为了达到目的,他装出了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来向少女求婚。由于这位女主人公没有能够看破氓的虚情假意,因此一口就答应了氓的要求。于是,她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礼数也不管了,勇敢地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错误地把自己的爱情投在了一个骗子的身上。从这里不难看出,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纯朴、热情而又很幼稚的少女,氓呢?则是一个非常狡猾虚伪的家伙。

  “乘彼峗垣,以望复关”,这位少女自从订婚以后,就投入感情热恋着她的氓,对氓一片痴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她对于占卜的结果丝毫都不怀疑,希望氓赶快来将她娶回家完婚。在诗的第二章,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热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进一步刻画了她纯朴热情的性格;另外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婚姻悲剧和女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埋下了伏笔。

  第三章是全诗感情上的一个转折,由对爱情的憧憬转为对自陷情网的追悔莫及。“桑之落矣,其叶沃若”,诗人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丽,“于嗟鸠兮,无食桑椹”,既“比”又“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假如一个女子贪恋情爱,那么也就会像斑鸠那样遭遇到不幸。结尾的三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女主人公从自己被遗弃的遭遇中所总结出来的满含血泪的教训,她下定决心对过去不再留恋,并且告诫姐妹们,以免她们再重蹈自己的覆辙。这里,诗人为我们所展现的正是这位女子深深的后悔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这位女子性格中极为高尚和坚强的一面。

  诗歌的第四章就是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怨恨。诗人用同样的手法,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减了,揭示出她被氓所抛弃的直接原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道出了这位女子从结婚之后一直是过着贫苦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她美丽的容貌很快就变得憔悴了。而这位氓在骗得了她的爱情和嫁妆之后,也逐渐暴露出了他那冷酷的“二三其德”的本性,女子被无情地抛弃了,女主人公的追求也就像肥皂泡一样地破灭了。这里,诗歌通过这位女子的控诉有力地揭露了氓负心背德的卑劣嘴脸。

  这位可怜的女子为了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靡室劳矣”、“靡有朝矣”,无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她都心甘情愿地忍受着,无论多么重的担子她都承担了下来,甚至是面对丈夫的暴怒虐待也毫无怨言,但是,尽管她如此地忍辱负重,却依然没有能够摆脱被休弃的不幸遭遇,残酷的现实留给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泪水,是一幕凄惨的人生悲剧。而氓呢?原来那一片“信誓旦旦”的虚假忠诚,那一脸“蚩蚩”的假厚道,在他“言既遂矣”、目的达到之后,就慢慢地对她暴虐起来,最后却被一脚踢开。从此处也不难看出,氓是一个满腹欺世盗名、极端自私自利的小商人。而更加可怜的则是,这位女子最终还是被迫回到娘家,而等待她的却并不是亲人的抚慰,而是兄弟间的拍掌欢笑,即使是在自己亲人的面前也找不到一丝同情。这样沉重的生活打击,如此的世态炎凉,使她在痛苦不堪的情况下,只好形影相吊,“躬自悼矣”。抚今追昔,历数往事,悲愤的情怀,悔恨的心情以及孤独无依的感叹都复杂地交织在了一起,就像一团埋藏已久的地火一下子迸发了出来,有力地表达了她对负心男子的谴责。

  第六章抒写了女主人公被抛弃后愤恨决绝的心情,感情慢慢转为平静。“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怨恨交集的激愤之感油然而生。回忆往事,再看看今天,自己的命运和前途都那样暗淡渺茫,当初的“旦旦”“信誓”全被氓一手推翻了。而这位女主人公也透过氓背叛誓言的面目,看清了他那卑鄙恶劣的灵魂,于是她变得异常决绝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没有任何留恋,她对于氓已经没有了任何企求,也没有了半句哀告,更不存一丝的幻想,有的只是对氓的愤恨和谴责。至此,诗人已经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纯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决决绝的弃妇的艺术形象。

  历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妇女就成为了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变得就更为下贱,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了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她受到氓的遗弃决不是偶然的事情,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氓》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弃妇诗,其关键就在于通过两个鲜明的形象的刻画,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古代桑蚕文化与丝绸之路

  丝绸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传说西陵氏的女儿,黄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据《通鉴纲目外记》的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罗、绮、锦、绣等丝织产品。秦汉以后,丝绸的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备的技术体系。唐宋之际,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绸的工艺技术和生产区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明清两代,丝绸生产趋于专业化,丝织物的品种也更为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姿。

  在我国,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与蚕桑丝帛相关的文字。春秋至中唐的二千多年时间里是我国丝绸生产古典体系的成熟时期。这段时间里,生产的重心位于黄河中下游,绢帛成为政府赋税的重要内容。中国丝绸及其生产技术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到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建立了通往中东和欧洲的通道。中国的丝绸和蚕桑养殖技术也随着丝绸之路逐渐传到了其他国家。中国的丝绸在古罗马时期就受到了欧洲人的追捧和高度评价。

  从汉代就打通的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连接在了一起。正是这条丝绸之路,将中国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美洲的棉花、烟草等输入中国,东西方文明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发展。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是从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开始的。中国的丝绸制造业在唐代达到高峰,织法与纹饰都比以前更加丰富。明朝的丝织品继承了唐朝以来品种繁多、华丽富贵的传统,其精美绝伦的品质对世界各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精美的中国丝绸一传到西方便使西方人为之倾倒,罗马诗人威吉尔称赞中国的丝绸比鲜花还美丽,比蛛丝还要细。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外传,他们了解了中国的丝绸,也认识了中国。中国丝绸逐渐成为古代国际贸易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价格最高,获利最丰的商品。除了丝绸,中国的瓷器、漆器等,都是西方国家所钟爱的具有东方韵味的工艺品。

  今天的中国所常见的一些植物与土产,许多都是从外族引入。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批带有“胡”字的植物,如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还有西瓜等,十有八九都是来自西域。汉初以来,传入中国的不仅仅有植物,还有罗马的玻璃器、西域的乐舞、杂技。从魏晋到隋唐,随着属于伊朗文化系统的粟特人的大批迁入,西亚、中亚的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也大量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东西方商业贸易的频繁交流,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多。在物质文化交流的同时,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成果也绚丽多彩。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早在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末年就传入中国,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佛教已经得到发展,深入民心,并且由中国的高僧创立了中国化的宗派。今天随处可见的佛寺石窟和名刹寺庙等,都是佛教直接或间接留下的影响和延续。特别是沿着丝绸之路留存下来的佛教石窟,著名的如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大多融会了东西方的艺术风格和佛教精神,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层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开始了中华文明吸收外来文化的先河。

  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商业要道,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之路,也是一条东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路,而以沟通当时国际贸易最为突出。《后汉书·西域传》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反映出了使者往来不断,商贩不绝于旅的情景。丝绸之路也是古代中国文明作用于世界历史的重要杠杆,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是世界、接受世界其他地区文明营养的主要通道。中国文化性格的塑造、中国历史的具体形态,都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