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涧幽林——魏文帝赋管窥
作者:马培国
魏文存赋约有28篇,悲情之作,感伤之属,盖十有一,厘为《愁霖》、《戒盈》、《离居》、《感离》、《永思》、《出妇》、《悼夭》、《寡妇》、《感物》、《柳赋》、《莺赋》。而《蔡伯喈女赋》、《哀己赋》仅存阙文,观其序,想亦情哀之类。
子桓另有《喜霁》、《济川》、《临涡》、《述征》、《浮淮》、《沧海》、《登台》、《登城》、《校猎》为叙事佳作,《玉玦》、《迷迭》、《玛瑙勒》、《弹棋》、《车渠椀》、《槐赋》为咏物名篇。盖魏晋之际,赋以体物,文以抒情。汉季蔡邕而下,赋杂情实,以迄魏晋,体物摹情之作渐夥,至患于情深矣。《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与王朗书》、《典论·论文》,数篇而下,辞畅而情哀,仲宣之体,安仁之情,一寓于辞矣。
言及感伤之作,《离居》以伤切之句叙离思别恨:“惟离居之可悲,块独处于空床。愁耿耿而不寐,历中夜之悠长。惊风厉于闺闼,忽增激于中房。动帏帐之晻暧,对明烛而无光。”《感离》则以骚体之句接思亲之心:“秋风动兮天气凉,居常不快兮心中伤。出北园兮彷徨,望众慕兮成行。柯条惨兮无色,绿草变兮萎黄。脱微霜兮荠落,随风雨兮飞扬。日薄暮兮无悰,思不衰兮愈多。招延伫兮良久,忽踟蹰兮忘家。”此赋作于建安十六年,子桓初承重任,春风得意,然其辞哀怨,以变衰之草木,寓凄怆之情怀,感父母之远离。悲风增激,遐路漫漫,长河无梁,浮云逝速,多情的辞人清叹《永思》。“昔我往矣”“雨雪霏霏”,“悲彼东山,悠悠我哀。”子桓之辞,清徐宛伤,与辞无假,可谓发源扬波者也。
《出妇》、《寡妇》、《悼夭》,或追念“在昔之恩好,比翼之相亲”;或伤生民之艰危,孀妇之孤栖;或痛昆仲夭逝,戚戚而心不宁。于哀伤间沉吟铺辞:“遵长途而南迈,马踟蹰而回顾。野鸟翩而高飞,怆哀鸣而相慕。抚騑服而展节,即临沂之旧城。践麋鹿之曲蹊,听百鸟之群鸣。情怅恨而愿望,心郁结其不平。”(《出妇赋》)“人皆处兮欢乐,我独怨兮无依。抚遗孤而太息,俯哀伤兮告谁?三辰周兮遞照,寒暑运兮代臻。历夏日兮苦长,涉秋夜兮漫漫。”(《寡妇赋》)“气郁结兮填肠,不知涕之纵横。时徘徊兮旧处,睹灵衣之在床。感遗物之如故,痛尔身之独亡。愁端坐而无聊,心戚戚而不宁。”(《悼夭赋》)其章则一悲而三叹息。“甘没色衰而爱绝,信古今其有之。”于无声处,潜恨暗流,真泣血之作也。“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子桓代拟诸作,能移人情,每入人也深,而化人也久。其或存“风诗”之实绩乎?
文帝咏物赋,颇多佳制。《槐赋》、《柳赋》、《莺赋》并长于言情,或因寄所托,或体物兴怀,与《车渠椀赋》、《迷迭赋》、《弹棋赋》之优游相异,《莺》、《柳》则别具悲情。一则叹年华长逝,一则悲失路羁怜:
“上扶疏而悖散兮,下交错而龙鳞。在余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围寸而径尺,今连拱而九成。嗟日月之逝迈,忽喁喁以遄征。昔周游而处此,今倏忽而弗形。感遗物而怀故,俯惆怅以伤情。”(《柳赋》)“怨罗人之我困,痛密网而在身。顾穷悲而无告,知时命之将泯。升华堂而进御,奉明后之威神。惟今日之侥幸,得去死而就生。托幽笼以栖息,厉风清而哀鸣。”(《莺赋》)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桓氏清辞,盖由此而发,“日月逝乎上,体貌衰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典论·论文》)斯柳扶疏,亲故凋零,仆旧尘散,徒忆欢情。迟暮楚清,哀哀从之,移情密网下之莺鸟,晨夜哀鸣,戚若有怀。
姚鼐《复鲁絜非书》以论魏文之文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暧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纵论魏文之感伤诸作,真悲而有思者也。
魏文存赋约有28篇,悲情之作,感伤之属,盖十有一,厘为《愁霖》、《戒盈》、《离居》、《感离》、《永思》、《出妇》、《悼夭》、《寡妇》、《感物》、《柳赋》、《莺赋》。而《蔡伯喈女赋》、《哀己赋》仅存阙文,观其序,想亦情哀之类。
子桓另有《喜霁》、《济川》、《临涡》、《述征》、《浮淮》、《沧海》、《登台》、《登城》、《校猎》为叙事佳作,《玉玦》、《迷迭》、《玛瑙勒》、《弹棋》、《车渠椀》、《槐赋》为咏物名篇。盖魏晋之际,赋以体物,文以抒情。汉季蔡邕而下,赋杂情实,以迄魏晋,体物摹情之作渐夥,至患于情深矣。《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与王朗书》、《典论·论文》,数篇而下,辞畅而情哀,仲宣之体,安仁之情,一寓于辞矣。
言及感伤之作,《离居》以伤切之句叙离思别恨:“惟离居之可悲,块独处于空床。愁耿耿而不寐,历中夜之悠长。惊风厉于闺闼,忽增激于中房。动帏帐之晻暧,对明烛而无光。”《感离》则以骚体之句接思亲之心:“秋风动兮天气凉,居常不快兮心中伤。出北园兮彷徨,望众慕兮成行。柯条惨兮无色,绿草变兮萎黄。脱微霜兮荠落,随风雨兮飞扬。日薄暮兮无悰,思不衰兮愈多。招延伫兮良久,忽踟蹰兮忘家。”此赋作于建安十六年,子桓初承重任,春风得意,然其辞哀怨,以变衰之草木,寓凄怆之情怀,感父母之远离。悲风增激,遐路漫漫,长河无梁,浮云逝速,多情的辞人清叹《永思》。“昔我往矣”“雨雪霏霏”,“悲彼东山,悠悠我哀。”子桓之辞,清徐宛伤,与辞无假,可谓发源扬波者也。
《出妇》、《寡妇》、《悼夭》,或追念“在昔之恩好,比翼之相亲”;或伤生民之艰危,孀妇之孤栖;或痛昆仲夭逝,戚戚而心不宁。于哀伤间沉吟铺辞:“遵长途而南迈,马踟蹰而回顾。野鸟翩而高飞,怆哀鸣而相慕。抚騑服而展节,即临沂之旧城。践麋鹿之曲蹊,听百鸟之群鸣。情怅恨而愿望,心郁结其不平。”(《出妇赋》)“人皆处兮欢乐,我独怨兮无依。抚遗孤而太息,俯哀伤兮告谁?三辰周兮遞照,寒暑运兮代臻。历夏日兮苦长,涉秋夜兮漫漫。”(《寡妇赋》)“气郁结兮填肠,不知涕之纵横。时徘徊兮旧处,睹灵衣之在床。感遗物之如故,痛尔身之独亡。愁端坐而无聊,心戚戚而不宁。”(《悼夭赋》)其章则一悲而三叹息。“甘没色衰而爱绝,信古今其有之。”于无声处,潜恨暗流,真泣血之作也。“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子桓代拟诸作,能移人情,每入人也深,而化人也久。其或存“风诗”之实绩乎?
文帝咏物赋,颇多佳制。《槐赋》、《柳赋》、《莺赋》并长于言情,或因寄所托,或体物兴怀,与《车渠椀赋》、《迷迭赋》、《弹棋赋》之优游相异,《莺》、《柳》则别具悲情。一则叹年华长逝,一则悲失路羁怜:
“上扶疏而悖散兮,下交错而龙鳞。在余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围寸而径尺,今连拱而九成。嗟日月之逝迈,忽喁喁以遄征。昔周游而处此,今倏忽而弗形。感遗物而怀故,俯惆怅以伤情。”(《柳赋》)“怨罗人之我困,痛密网而在身。顾穷悲而无告,知时命之将泯。升华堂而进御,奉明后之威神。惟今日之侥幸,得去死而就生。托幽笼以栖息,厉风清而哀鸣。”(《莺赋》)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桓氏清辞,盖由此而发,“日月逝乎上,体貌衰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典论·论文》)斯柳扶疏,亲故凋零,仆旧尘散,徒忆欢情。迟暮楚清,哀哀从之,移情密网下之莺鸟,晨夜哀鸣,戚若有怀。
姚鼐《复鲁絜非书》以论魏文之文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暧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纵论魏文之感伤诸作,真悲而有思者也。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