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黛初会”谈美感的主观性

作者:姚万斗
《 红楼梦》 是我国文学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其中所描绘的“宝黛初会”尤为精采,堪称一绝。林黛玉早年丧母,小小年纪就进贾府投靠外祖母。初进贾府,众人都要“见识”她。从美学的角度看,林黛玉作为一个审美客体,在不同的审美主体的眼中的美感具有主观性的特征。笔者拟就这方面谈点肤浅的意见。

林黛玉初进贾府,在“众人”眼中,她“年貌虽示,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是不俗气的,有一定的风韵,也就是说林黛玉是具有一定的美感的。而“宝黛初会时,宝玉对黛玉的心理感受如何呢?他细看她,“与众各别,两弯似整非堪臂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闲静时如绞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审视黛玉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认为林黛玉妩媚的风韵生于多情、多愁的面容之上,聪明颖悟的气质隐隐然流露于眉目之间,病弱娇美胜过了西施。当贾宝玉与林黛玉经过交谈,得知黛玉没有通灵宝玉时,“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也就边哭边说道:“… … 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总之,林黛玉在贾宝玉的心目中如同仙女一样美丽。由此可以看出,同一客观的审美对象经过不同的审美主体所反映出来的某些主体特点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在审美活动中,由于每个审美主体的年龄、文化修养、情趣倾向、情绪心境和审美理想的差异而决定了美感的不同,体现了美感的主观性。
不过,辩证地看,“众人”眼中的林黛玉虽不及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如仙女般美丽,但“众人”也都认为林黛玉是美的。这就证明美感不但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一面,还具有共同性的一面。

文学艺术大师曹雪芹在两百多年前就能够按照美感规律、美学理论来塑造优美生动的贾宝玉、林黛玉等艺术形象,原因是他忠实地反映了生活。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