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正”探源

自己的诗文写好之后,如果要请别人修改、润色,我们常常会谦虚地说:“请斧正。”那么“斧正”一词是如何产生的呢?何以表敬?

“斧正”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è)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这段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叫郢地(古代楚国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人抹墙时不小心在鼻子上沾了一个白石灰,像苍蝇翅膀一样薄,尽管无伤大雅,但是还是感觉有点不舒服。由于正在抹墙,一时也腾不出闲手来把白石灰擦掉,于是他就请身边叫石的工匠把白石灰用斧子削掉,因为他知道这个工匠有耍斧子的绝活,只见这工匠把斧子舞得象刮风一样(运斤成风),咔嚓一下把石灰点削掉,而鼻子却丝毫没有受伤,郢人直直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一点也不害怕。君(君)听了这件事就感到很好奇,闲极无聊想找点刺激,便在鼻子上也弄点白石灰,也让这个工匠表演一下“运斤成风”。工匠却回答说,“我过去的确是会这个绝活的,但现在玩不成了,因为与我配合的那个郢人已经去世了。”

后人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就以此引申到修改文章,称之为“斧正”以示谦虚。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正”“政”二字往往通用,所以“斧正”也叫做“斧政”“郢政”“削正”。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