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分析方法举隅(五):古诗中的篇章手法分析

古诗手法分析中涉及到的第三方面,就是立足于篇章的表现手法。要分析这些表现手法,就要了解其分类、特点与作用。下面逐一介绍。

一、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写杨贵妃,以“六宫粉黛”衬之,以美衬美。

又如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

如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两句,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这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曾被誉为“文外独绝”。

又如唐?贾岛 《李凝幽居》

僧敲月下门。

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显得夜深人静。

以上都是以声衬静。

二、烘托  。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

如《琵琶行》: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前两句,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后一句表现了人物凄凉、孤独与悲伤。

又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三、渲染。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宋代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三句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

又如唐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四、对比。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与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五、象征。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如屈原的《离骚》:

恐美人之迟暮。

把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做“美人”。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这些芳草香木,都有象征意义:一是表明屈原追求的美好事物品格高洁,屈原佩戴它们,就是象征他的品德高尚;二是用以比喻贤臣。

六、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

如《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两句运用了兴的手法,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

又如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两句,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七、赋(铺陈、铺排 )。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如《孔雀东南飞》: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八、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九、想象。想象指的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十、曲笔。曲笔指的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如唐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又如: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

 三日入橱房,洗手做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诗中巧赞新嫁娘的聪颖灵慧,但不直言,而是抓住心灵写她的手巧。新媳妇入门,其“首场演出”——做羹汤能否成功,能否由此而博取婆婆的欢心,在夫家立稳脚获一席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将决定着她未来的命运与幸福。我们不能不为这位初来乍到的女主人公捏一把汗。但幸运的是,新媳妇很懂得做婆婆的诀窍——她懂得“知母莫如女”,于是先选准小姑为突破口,从侧面了解到“姑食性”,从而避免了与婆婆的正面冲突;又通过“先遣小姑尝”,而取悦了舌馋嘴尖的小姑子。这就争取了主动,在未来的可能的麻烦纠葛中,她已以二比一对婆婆占得了优势。总而言之,诗文抓住人物的心灵写手巧,结果二者全写了出来,写活了一个聪慧过人的新嫁娘。

十一、以小见大。以小见大 , 指写的是用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如唐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十二、言此意彼(意在言外)。“言此意彼(意在言外)”指的是表面上写的是这个意思,而实际上却另有他意,或另有深意。

如唐李商隐的《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这首诗,有“风朝露夜”“万户千门”的背景描写,有“飘荡巧啭”“渡陌临流”的飞动姿态,有“不自持”“曾苦伤春”的心志抒发,特别是末句对“凤城花枝”的企求,诗的寄托呼之欲出。有人认为是自伤爱情无望,为失恋之情诗;又可自“莺迁乔木”喻指企望登第。然仔细琢磨,诗又非早年在长安所作,“曾苦”二字透出此中消息。联系商隐生平,其“不自持”似自怨早年入令狐之门,后虽李党执政(“良辰”),却未能升擢(“未必有佳期”)。理想破灭,哀伤不忍卒听,即便飘荡一世,而“春”又何曾有!这首诗,借流莺或自寓情感的失落,或寄托科举的失意,或感叹身世的飘荡。这些都是诗歌的“言外之意”。

十三、寓褒于贬(似贬实褒)、明褒实贬,是古诗中常用的两种手法。寓褒于贬(似贬实褒),指贬义词用在该褒的事物上,明褒实贬,指褒义词用在该贬的事物上。

前者如《红楼梦》中的《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两首词概括地介绍了他的叛逆性格:“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谓“愚顽”“偏僻”“乖张”是反语,明贬实褒,就是指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

后者如《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在这首诗里,“吉士”是采用了明褒实贬的手法,“吉士”并非“美士”,实指用强暴手段欺凌弱女子的坏男人。

十四、意象组合 。 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又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十五、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对表现手法的赏析,还要了解基本的赏析框架:手法+表达作用。

具体的鉴赏步骤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