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前言

作者:刘梦溪

《红楼梦》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别的不说,单是对一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在世界上就不多见。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曾把《红楼梦》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历史悠久并列为中国的特点,猛一看到,殊觉不好理解,但深入地想想,也并非毫无道理。《红楼梦》的意义和影响在有些方面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围,它不仅标志着古典文学创作发展的最高峰,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成熟程度。

全国解放以后,《红楼梦》研究始终是最热门的学问,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发表。约略统计,自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八一年三十年间,各种报刊发表的有关《红楼梦》的文章在两千五百篇以上。这个数字,不只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就是在整个社会科学研究中,也是相当可观的,它反映了《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名著,在我国所受到的特殊重视和红学的越来越向普及发展的趋势。当然,就象我们的整个事业都曾经历了曲折一样,建国以来红学的发展远非一帆风顺。一九五四年开展的对俞平伯先生《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就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说,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但后来发展成为政治运动,对新、旧红学采取了全盘抹煞的态度,就失诸偏颇了,确有经验教训可供总结。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年学术界批判修正主义,对《红楼梦》研究也有冲击。一九六三年以后,庸俗社会学的倾向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又开始抬头。后来发生了十年内乱,“四人帮”一伙给红学带来的大破坏,更是众所周知的。尽管如此,红学还是在发展着,前进着,包括曲折和障碍遇到的最多的时期,仍然有一些诚实的研究者在孜孜不倦地从事认真的研究工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十年来《红楼梦》研究取得的成果,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是非常突出的,更为以往的红学所不能比拟。如果说晚清的时候,红学这个词还只不过是一句玩笑话,解放前的红学研究也只是局限在极少数人的圈子里,那末解放以后,情形大为不同了,《红楼梦》研究的队伍日渐扩大,红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已经获得了它应该具备的真实的内容。

但是,对建国以来《红楼梦》研究取得的成绩和红学发展的概况,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很清楚的了解,具体估价也不尽一致,因为绝大多数红学文章散见于各种报刊,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编纂和整理,即使是专业研究者,也不容易一下子窥见全豹。一九五五年作家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红楼梦问题讨论集》,第一至第四集共收论文一百二十九篇,内容是很丰富的,但因系讨论文字,不能不带有当时的历史局限;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研究论文集》,只收录了十七篇文章,份量显得过于单薄。这两部书自然无法代表解放后《红楼梦》研究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因此,当一九七九年夏,我为撰写《红学三十年》而翻阅历年发表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的时候,一方面深感对建国以来的红学不能低估其成绩,同时觉得确有必要编选一部带有一定系统性的论文选集,把三十年来《红楼梦》研究的前进过程和所取得的成就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来,以饷读者。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红学界许多朋友的热心支持,力促我尽快动手,因当时忙于其它的研究项目,没有立即付诸实施;直至去年五月,方腾出手来进行此项工作,时光荏苒,到最近竣事已过去快一年的时间了。
我编选这部《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的目的,主要是想把建国以来《红楼梦》研究的成果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来,给解放吊?的红学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为研究红学和虽不研究红学但却对红学感兴趣的同志,提供了解情况和进行探讨的客观材料基础。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就要求选得尽量全面一些,有关曹雪芹和《红楼梦》研究的各个侧面最好都包括在内。另一方面,既然是选编,不是汇编,所收文章就应该比较精粹,即把那些真正优秀的有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论文选进来。一要比较全,二要比较精,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有矛盾的,进行这项工作的困难之处就在这里。我为自己确定的编选原则是:(一)从文章的水平和质量出发,凡是具有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红楼梦》论文,不管是谁人所写,都可以作为入选的对象;(二)从历史条件出发,即使有些文章今天看来不无缺陷,甚至存在大可商榷之处,但发表的时候曾有较大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予选录;(三)对不同的学术观点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可以作为《红楼梦》研究的一说的,均可以考虑收入,而不单纯以编者的学术观点作为文章取舍的最后标准;(四)适当注意作者的分布面,同一研究者的文章,一般只选一篇,最多不超过两篇,以最能代表其学术成就的论题为依归,另外的一些题目则选录其他作者的文章;(五)经过实践检验已被证明是完全错误或在编者看来立论根本无法成立的文章,一律不选。据此,本书共选录了九十七位研究者的红学论文一百零五篇,起自建国之初,止于一九八一年底,并按照文章的内容和论述范围,分为十二编:

第一编、时代环境研究之部;

第二编、家世生平研究之部;
第三编、世界观与创作研究之部;

第四编、作品综合研究之部;

第五编、思想主题研究之部;

第六编、人物形象研究之部;
第七编、艺术技巧研究之部;

第八编、红学比较研究之部;

第九编、版本演变研究之部;

第十编、脂砚斋评语研究之部;
第十一编、程高补作研究之部;

第十二编、红学史论之部。

读者现在看到的是本书的上卷,包括一至四编,五至八编为中卷,九至十二编为下卷。照说,这十二编基本上把红学研究的一些最主要的方面,从《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家世生平、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到对作品思想艺术的研究、版本研究、脂评研究、续书研究以及红学史研究等,都包括进来了。但不能说是无所遗漏,比如对曹雪芹有关佚著佚物的研究和围绕《红楼梦》著作权问题展开的讨论,也是很重要的,为不使全书增加过多的篇幅,同时考虑到这方面的文章多见诸近年的报刊,不难找到,遂没有编入。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国内还不很普遍,所以独立成编,主要是为了加以提倡。红学文章向来分成论文和考证文两大类,在写法上两者是有区别的,为了使各编在内容上保持一致,没有把考证文章单列出来,当然总的还是以论文为主。就文章的选取面来说,这样的十二编已经不算很窄了,至于是否做到了精粹,则很难说。尽管每编只选了十篇左右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大都是从几十篇或上百篇文章中选出来的,从初选到定稿经过多次反复,有的还向作者征询过意见,仍然不敢保证所选文章都是恰如其分的。由于编者的学识和水平所限,也由于缺乏经验,这部选编的缺点、错误乃至疏漏之处一定很多,恳请红学界的朋友和广大读者多多是正。特别使我深以为憾的是,还有许许多多的好文章、有学术价值和有创见的文章,限于本书的篇幅未能选进来,这是应该向这些文章的作者致歉的,同时希望在将来可能的时候能够加以弥补。

我在《红学三十年》中曊?说过:“红学不仅是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同时许多优秀的研究论文和探微入妙的考证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可以并且事实上已经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不同时代的读者和研究者都能够从《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里领悟到区别于以往的新东西,并为红学发展的宝库增添新鲜内容。就这个意义而言,《红楼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它将保持永久的魅力,达到一个高峰,新的高峰还在前头。”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历史的新时期,学术文化亟需有一个大的发展,以适应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红学也面临着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如何前进的问题。而前进和发展,都必须以现有的思想资料和学术成果为前提,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那末,这部《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不妨就作为发展新时期的红学的一种思想资料吧!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他们以很大的魄力承担了这部一百七十多万字的大书的出版工作,这种注重学术而不是单纯从营利观点出发的事业精神,非常令人敬佩。百花出版社的负责人林呐同志和陈玉刚同志,把出版这部书当作一项直接的文化积累,自始至终给予热情的支持,陈玉刚同志并就编选原则和文章取舍提出过极宝贵的意见;还有王顺来、于明夫两位责任编辑同志,态度十分认真,做了许多迹近繁琐的细致工作,表现了对学术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这部书能够这样快和读者见面是不可能的。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