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官箴”----读《红楼梦》札记

作者:吕友仁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的回目是“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其中的“官箴”当作何解,窃以为说者多不了了。例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注文是:“官箴——本指古代百官规劝帝王过失的箴辞,后来成为对官吏箴言诫辞的泛称。箴,劝戒。”冯其庸、李希凡先生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一九九零年一月第一版)释作“泛指对官吏的告诫”。周汝昌先生主编的《红楼梦词典》、上海市《红楼梦》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合编的《红楼梦鉴赏词典》的解释和上引注文、释文基本一样。笔者认为,上述这些解释都失之浮泛,没有说到点子上,当然也就不可能真正解决人们读此回书时所提出的疑问,我又试着翻检了几种港台出版的有关著作,亦无所获。比较而言,倒是台湾出版的《中文大辞典》略微透出了一点消息。此书的“官箴”条释义说:“书名,宋吕本中撰,一卷。篇帙无多,而语皆明切。其首揭清、慎、勤三字,千古言吏治者,莫能易也。”初看起来,这似乎与《红楼梦》此回的“官箴”毫不相干,实则不然。如果我们做个有心人,循此线索去顺藤摸瓜,虽不能满载而归,而小有收获还是可以做到的。今按:清、慎、勤三字正是《红楼梦》此回“官箴”的具体内容。何以见得?

首先,《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职官类》:“《官箴》一卷,宋吕本中撰。此书多阅历有得之言,可以见诸实事。书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上尝御书清、慎、勤三大字,刻石赐内外诸臣。案此三字,吕本中《官箴》中语也。(按:此说误,详后)’是数百年后尚蒙圣天子采择其说,训示百官,则所言中理可知也。虽篇帙无多,而词简义精,故有官者之龟鉴也。”今检吕氏《官箴》,全书共三十三条,其首条开头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与《四库提要》所说相合。王士禛,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罢官归里,康熙五十年去世。《古夫于亭杂录》是他罢官后所作。该书卷一说,“清、慎、勤三大字,士禛二十年前亦蒙赐。”由此可知,他所说的“上尝御书”之“上”,当是指康熙皇帝。这说明清代把清、慎、勤三字当作钦定的官箴是始于康熙。四库馆臣称赞此三字“千古不可易,固有官者之龟鉴”,而《四库提要》乃是乾隆钦定之书,这又说明在乾隆时期仍然是遵行祖宗旧制,以清、慎、勤三字为官箴的。赵翼是位乾嘉学者,他在《陔于丛考》卷二十七《清慎勤匾》条中说:“各衙署讼堂多书清、慎、勤三字作匾额。”这更是一条有利的证据。我们知道,《红楼梦》一书的时代背景正是所谓康、乾盛世,这种时代的吻合,说明曹雪芹笔下的”官箴”绝非浮泛之词。顺便说一下,以清、慎、勤三字为官箴,不仅行之于康、乾之世,而且通之于有清一代,所以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公德》中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再从本回书中求之。这一回写的是贾政由工部郎中的京官外放江西粮道,上任伊始,贾政“一心作好官”,但做起事来,“样样不如意”。问起下人李十儿是何缘故,李十儿就讲了一通“哪个不想发财”的道理。贾政便说:“据你一说,是叫我做贪官吗?送了命还不要紧,必定将祖父的功勋抹了才是?”十儿答道::“老爷极圣明的人,没看见旧年犯事的几位老爷吗?这几位都与老爷相好,老爷常说是个做清官的,如今名在哪里?”这不正扣着“官箴”中的“清”字吗?所谓“守官箴”者第一就是要守住这个“清”字。
据《清会典》卷十一《吏部》记载,当官如果“不谨”(按:即不慎)或“罢软无为”(按:即不勤)其处分一律是革职,但尚无身家性命之忧。而“凡官贪者(按:即不清),则特参”。特参的处分则明显重于“不谨”和“罢软无为”,用贾政的话来说就是:“送了命还不要紧,必定将祖父的功勋抹了才是?”由此看来,作为清代官箴的清、慎、勤三字,“清”是第一要紧之字。

如果以上考释不误,除了有关注文、释文应作适当修正外,笔者还建议给“官箴”二字加上篇名号。它作为一篇文章虽然只有三个字,但字数再少也是一篇文章。《文心雕龙·铭箴》云:“其摛文也,必简而深。”即文不多而涵义深远。宋代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见洪迈《容齐续笔》卷二)多也不过十六字。所以,铭箴之为用,原不在于字多。

最后须要指出,训诂学讲究事必溯典,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士禛等人都犯了没有穷波讨源的毛病。王士禛说,清、慎、勤三字,“吕本中《官箴》中语也”。四库馆臣附和其说,乾隆皇帝也加以认可(康熙及内外百官受蒙蔽与否且不说),但究其实,此三字并非吕本中的发明,首先提出这三个字并把它看作当官要领的是晋武帝的父亲司马昭。《三国志·李通传》裴松之注引王隐《晋书》曰:“(李秉)昔侍坐于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并受诏。既出,上又问曰:‘必不得已,于斯三者何先?’或对曰:‘清固为本。’次复问吾,对曰:‘清慎之道,相须而成。必不得已,慎乃为大。’上曰:‘卿言得之耳。’”这段话又见于《世说新语·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条注。乾嘉学者钱大昕正是看到了这种司马氏之冠由吕氏来戴的错误,所以在其《十驾齐养新录》卷十八“清慎勤”条说:“今人谓清、慎、勤三字出于吕氏《官箴》,由未读裴松之《三国志》注也。”所谓“今人”,想必是指四库馆臣等人,说不定也包括乾隆在内。因不便指斥,故笼统谓之“今人”。钱氏所说,对于我们正确论释“官箴”也不无补益。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