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三首诗《哭宣城善酿纪叟》、《赠汪伦》、《把酒问月》短评
作者:王美春
一、《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鏡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九;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五册,P1827
[短评]
月出月落,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废寝忘食地探索之,试图找到科学的答案,诗人们则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咏之、问之。李白的这首《把酒问月》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诗题下有诗人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系诗人应老友贾淳之请所作,而“把酒问月”的。全诗紧扣一个“月”字,突出“把酒问月”的主旨,共有四问:明月几时有?(一问)月,夜晚出于东海,白日隐入云间,又是怎样归落东海的呢?(二问)月中白兔为何年复一年地捣药不止?(三问)寂寞孤独的嫦娥与谁为邻?(四问)但诗中皆问而不答。一是无法作答——前两问尚属未解之谜;二是无须作答——后两问涉及神化故事,读者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寻答案。最后,诗人由问月而慨叹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从而,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情绪。
此诗,前承大诗人屈原的《问天》,而对后世之作又有很大的影响,宋代大诗人苏轼《水调歌天》一词的发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便是化用了此诗的开头两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把酒问月》,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寅也有一首《把酒问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断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选自《唐伯虎全集》卷一,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P14
唐寅的这首诗,前承李白的诗,“把酒问月”,既入乎其表,又出乎其里;咏月问月,吟咏李白,表现自我,数者浑然一体;诗风颇似李诗,而又饶有个性;“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等句,充分表明“我”与李白是同中有异的。
二、《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据瞿蜕园等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P820
[短评] 此诗由叙事而抒情,脉络颇分明。前两句,叙述诗人即将“乘舟”而去,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有人用双脚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首句紧扣一个“别”字;次句突出“忽闻”、“踏歌声”。后两句,转为抒情,点题,交代上文“忽闻岸上踏歌声”是汪伦前来为“我”送行,并抒发了汪伦与“我”的深厚友情。这里,诗人借助于集比较、比喻、夸张于一体的诗句,便将汪伦与“我”的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也是此诗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
三、《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据《全唐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等校定
[短评] 这是一首悼诗,悼念“宣城”一位逝世的善于酿酒的“纪叟”。
纪叟,是酿酒、沽酒的,是卖主;诗人李白,是购酒、饮酒的,是买家。照说,卖主与买家的关系是货币交换的关系,但在诗人的笔下,这二者的关系已转换为亲密无间的挚友关系。诗人通过想象纪叟死后在九泉之下,“还应酿老春”,并借助于“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一设问句(“沽”,既可指买,又可指卖,此处当指卖),便将纪叟生前善于酿酒、沽酒,李白从纪叟处购酒、饮酒等情形,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李白对纪叟辞世的深切悼念等,皆表现得真切感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一、《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鏡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九;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五册,P1827
[短评]
月出月落,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废寝忘食地探索之,试图找到科学的答案,诗人们则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咏之、问之。李白的这首《把酒问月》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诗题下有诗人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系诗人应老友贾淳之请所作,而“把酒问月”的。全诗紧扣一个“月”字,突出“把酒问月”的主旨,共有四问:明月几时有?(一问)月,夜晚出于东海,白日隐入云间,又是怎样归落东海的呢?(二问)月中白兔为何年复一年地捣药不止?(三问)寂寞孤独的嫦娥与谁为邻?(四问)但诗中皆问而不答。一是无法作答——前两问尚属未解之谜;二是无须作答——后两问涉及神化故事,读者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寻答案。最后,诗人由问月而慨叹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从而,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情绪。
此诗,前承大诗人屈原的《问天》,而对后世之作又有很大的影响,宋代大诗人苏轼《水调歌天》一词的发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便是化用了此诗的开头两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把酒问月》,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寅也有一首《把酒问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断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选自《唐伯虎全集》卷一,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P14
唐寅的这首诗,前承李白的诗,“把酒问月”,既入乎其表,又出乎其里;咏月问月,吟咏李白,表现自我,数者浑然一体;诗风颇似李诗,而又饶有个性;“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等句,充分表明“我”与李白是同中有异的。
二、《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据瞿蜕园等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P820
[短评] 此诗由叙事而抒情,脉络颇分明。前两句,叙述诗人即将“乘舟”而去,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有人用双脚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首句紧扣一个“别”字;次句突出“忽闻”、“踏歌声”。后两句,转为抒情,点题,交代上文“忽闻岸上踏歌声”是汪伦前来为“我”送行,并抒发了汪伦与“我”的深厚友情。这里,诗人借助于集比较、比喻、夸张于一体的诗句,便将汪伦与“我”的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也是此诗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
三、《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据《全唐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等校定
[短评] 这是一首悼诗,悼念“宣城”一位逝世的善于酿酒的“纪叟”。
纪叟,是酿酒、沽酒的,是卖主;诗人李白,是购酒、饮酒的,是买家。照说,卖主与买家的关系是货币交换的关系,但在诗人的笔下,这二者的关系已转换为亲密无间的挚友关系。诗人通过想象纪叟死后在九泉之下,“还应酿老春”,并借助于“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一设问句(“沽”,既可指买,又可指卖,此处当指卖),便将纪叟生前善于酿酒、沽酒,李白从纪叟处购酒、饮酒等情形,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李白对纪叟辞世的深切悼念等,皆表现得真切感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