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之间万感萦怀——解读李煜《相见欢》
作者:李正兵、陈立宏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入宋以后,在词作中着力抒奏亡国哀恸和倾泻愁苦滋味,成为李煜这一时期创作的重点。尽管他在词中抒写的只是一己感受,但由于他的感受具备了人类的共性特征,因而总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和心灵震荡。《相见欢》便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首。
首先,本词在内容上写得凄切苍凉,万感萦怀。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却是“摄尽凄婉神情”(俞平伯《读词偶得》)。这一通俗晓畅的叙述性语句,通过具体的动作揭示了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无言”、“独上”两词连用,使李后主踌躇满怀,踽踽独行的形象跃然纸上。“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两句属于景物描写,描写了词人所处的凄凉环境。他独自登楼远眺,举头仰见新月如钩,便勾起了深层的思绪,旧恨新愁汹涌澎湃;低头看见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词人深深的惆怅。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以我观物,一切皆着我之色彩。”总之,词的上片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人何以堪?下片因景生情,直抒胸臆。作者写离愁,不再追忆曾经的“凤阁龙楼”,也不再述说自己的辉煌往昔,而是将笔触转向了现实处境。“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词人心灵深处深深的寂寞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别恨。这种无言之悲,这种愁苦滋味,常人无法尝试和体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领略,故词人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其次,本词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第一、词人在选景时注意远近高下的搭配。一远一近,一俯一仰,使远景近景参差错落有致,人生天地之间,幽囚之悲油然而生。第二、词人采用比拟手法将“离愁”形象化。离愁,本是人的一种抽象的情感活动。后主却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一“剪”、一“理”把它写得非常形象,写出了词人的人生感受。第三、空白艺术的处理非常到位。本词最后一句,留下了大段空白,引导读者去吟味思索那些意象描写背后所隐藏着的无限的悲忏。第四、词人用笔自然率直,语言朴实无华,没有一丝刻意雕琢的痕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正如周济所说:“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介存斋论词杂著》)。
综上所述,《相见欢》全词自然如话,却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濡染。这主要归根于词人高超艺术技巧的运用和真挚情感的流露。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入宋以后,在词作中着力抒奏亡国哀恸和倾泻愁苦滋味,成为李煜这一时期创作的重点。尽管他在词中抒写的只是一己感受,但由于他的感受具备了人类的共性特征,因而总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和心灵震荡。《相见欢》便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首。
首先,本词在内容上写得凄切苍凉,万感萦怀。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却是“摄尽凄婉神情”(俞平伯《读词偶得》)。这一通俗晓畅的叙述性语句,通过具体的动作揭示了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无言”、“独上”两词连用,使李后主踌躇满怀,踽踽独行的形象跃然纸上。“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两句属于景物描写,描写了词人所处的凄凉环境。他独自登楼远眺,举头仰见新月如钩,便勾起了深层的思绪,旧恨新愁汹涌澎湃;低头看见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词人深深的惆怅。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以我观物,一切皆着我之色彩。”总之,词的上片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人何以堪?下片因景生情,直抒胸臆。作者写离愁,不再追忆曾经的“凤阁龙楼”,也不再述说自己的辉煌往昔,而是将笔触转向了现实处境。“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词人心灵深处深深的寂寞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别恨。这种无言之悲,这种愁苦滋味,常人无法尝试和体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领略,故词人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其次,本词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第一、词人在选景时注意远近高下的搭配。一远一近,一俯一仰,使远景近景参差错落有致,人生天地之间,幽囚之悲油然而生。第二、词人采用比拟手法将“离愁”形象化。离愁,本是人的一种抽象的情感活动。后主却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一“剪”、一“理”把它写得非常形象,写出了词人的人生感受。第三、空白艺术的处理非常到位。本词最后一句,留下了大段空白,引导读者去吟味思索那些意象描写背后所隐藏着的无限的悲忏。第四、词人用笔自然率直,语言朴实无华,没有一丝刻意雕琢的痕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正如周济所说:“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介存斋论词杂著》)。
综上所述,《相见欢》全词自然如话,却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濡染。这主要归根于词人高超艺术技巧的运用和真挚情感的流露。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