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抒怀 活而不死——谈龚鼎孳《上巳将过金陵》(四首之一)
作者:王美春
次句,用晋灭吴事。据《晋书·王浚传》记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武帝司马炎派王浚率水师伐东吴。吴帝孙皓令将士用铁链横锁江面,并在江中暗置铁锥,以阻拦晋军船只。王浚造木筏除锥,并用火炬烧毁了铁锁,一举攻克金陵,灭吴。此处用以指清兵渡江、福王朝覆亡事。“空”、“消”二字将诗人的亡国之恨抒写得深婉曲折。
第三句,用兰亭之事。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与好友孙绰、谢安等41人,于兰亭“修禊(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作《兰亭集序》写景抒怀,对“已为陈迹”之物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龚鼎孳在诗中用兰亭之事,以“何限”二字拓开去,抒写其亡国之恨,绾合上下文。
结句,慨叹青山流水今尚在,六朝一去不复返。六朝是建都金陵的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之合称。这句明叹六朝一去不复返,暗伤南明之亡。
这首词用典抒怀,“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恰到好处。全诗句句用典,贴切自然,无生搬硬套之弊,可谓活法用典,活而不死。诗中“飘”、“空”、“消”、“送”诸语,看似信手拈来,平平淡淡,实却几经推敲,平中见奇。唯其如此,这首诗才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倚槛春愁玉树飘,空江铁锁野烟消。
兴怀何限兰亭感,流水青山送六朝。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安微合肥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作为明朝遗民,其诗《上巳将过金陵》(四首之一),借用典故抒写亡国之恨,颇具特色。
首句,用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亡国事。陈后主溺于声色,作舞曲《玉树后庭花》。他整天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不理政事,最终国破家亡。后人称《玉树后庭花》为亡国之音。诗人用此事,暗伤南明福王朱由崧因尽情享乐而误国。乍看,这句似乎是实写“春愁玉树飘”之情景,而细加品味则不难发觉这是在用典。由此可见诗人用典之活。
次句,用晋灭吴事。据《晋书·王浚传》记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武帝司马炎派王浚率水师伐东吴。吴帝孙皓令将士用铁链横锁江面,并在江中暗置铁锥,以阻拦晋军船只。王浚造木筏除锥,并用火炬烧毁了铁锁,一举攻克金陵,灭吴。此处用以指清兵渡江、福王朝覆亡事。“空”、“消”二字将诗人的亡国之恨抒写得深婉曲折。
第三句,用兰亭之事。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与好友孙绰、谢安等41人,于兰亭“修禊(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作《兰亭集序》写景抒怀,对“已为陈迹”之物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龚鼎孳在诗中用兰亭之事,以“何限”二字拓开去,抒写其亡国之恨,绾合上下文。
结句,慨叹青山流水今尚在,六朝一去不复返。六朝是建都金陵的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之合称。这句明叹六朝一去不复返,暗伤南明之亡。
这首词用典抒怀,“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恰到好处。全诗句句用典,贴切自然,无生搬硬套之弊,可谓活法用典,活而不死。诗中“飘”、“空”、“消”、“送”诸语,看似信手拈来,平平淡淡,实却几经推敲,平中见奇。唯其如此,这首诗才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