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郑藏《红楼梦》抄本

作者:郑庆山
郑振铎藏《红楼梦》残抄本的原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柏林寺分馆。线装一册,两回三十一页。书高27.3厘米,宽15.7厘米。封皮深蓝色,似后加,无题签。回首题《石头记》,盖删去“脂砚斋重评”字样,因为书中无任何形式的批语。这两回庚辰本和有正本是有批语的,此本既然属于石头记系统,本来也是有脂砚斋批语的,不过被抄写者删去而已。所以这个抄本还是称之为《石头记》才名副其实。《红楼梦》是抄藏者后来的定名,它标志着这个抄本的产生时代,宜姑且存之。

一、版式和行款及抄写情况

郑藏本今存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十二页二十四面和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十九页三十八面。版框界栏为木版印就。版框为双边,高21.4厘米,宽12.7厘米。乌丝竖栏,版十六行,面八行,行二十四字,无增减。这是颇特殊的。甲戌本每面十二行,行十八字。己卯、庚辰两本,每面十行,行三十字。王府、有正两本每面九行,行二十字。郑本行款与上述各本均不合。然甲戌本面216字,郑本面192字,后者比前者每面恰好少24字,适为郑本的一行。这种情况是值得注意的。此外其它抄本虽多,与郑本相合者唯舒元炜序本。杨本的抄写行款,比之于早期抄本已经面目全非。随后的程甲本行二十四字,然每面为十行。郑本这两回的回目两句联语并列书写而不是上下排列,与列藏本相同,列藏本多为行二十四字。又此本仅残存两回。列藏本七十八回,分装成三十五册,多为两回一册。郑本的底本是一个早期稿本,它也有可能这两回即为一册,是全书中的第十二册。我以为初期的稿本有可能即两回一册的,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列藏本第七十九、八十回尚未分断,就透露了其中的消息。^郑本工楷精抄,平稳清秀。两回字迹初看似无甚差别,细审抄手却为两人。比如开头和结尾以及书口的“回”字,第二十三回抄者作“附图(連結)”,第二十四回抄者作“回”;话说之“说”,前者写作“附图(連結)”,后者写作“說”;正文中亦如是。同时,每回页数之书写,自成起讫。由此可以推知郑本是由多人抄写而成。这两个抄手字写得虽比较有功夫,但和很多抄本一样,讹错夺漏很多。许多普通的字他们都写错了,共计有三十几个。

抄写中有删改,能够说明此本性质的是这两回结尾部分的删改。第二十三回结尾删去林黛玉听《牡丹亭》曲部分。从“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到“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庚辰本271字,有正本258字,杨本263字)。这一部分描写是极其重要的,删去了和回目失去关合,实在不解删者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第二十四回的结尾有删有改。从“原来这小红”以下至结尾,庚辰本357字,有正本362字,杨本52字(另纸缮写小红身世遭遇及梦境一段298字,除三处四个字外,全同程乙本),而郑本为135字,与庚辰、有正两本比分别减少222字、227字。删去的是叙述小红身世遭遇部分。大致从“本姓林,小名红玉”至“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俐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庚辰本186字。这样的删削使小红失去交待,于是删者在前面宝玉询问小红的情节中补写进小红的自我介绍:“我姓林,原名唤红玉,改名唤小红。”——这十三个字当然不见于他本。改写部分庚辰本、郑本之文字如下:^不想今儿才有些消息,又遭秋纹等一场恶意,心内早灰了一半。正闷闷的,忽然听见老嬷嬷说起贾芸来,不觉心中一劊?,便闷闷的回至房中,睡在床上,黯黯盘算。翻来复去正没个抓寻,忽听窗外低低的叫道:“红玉,你的手帕子我拾在这里呢!”红玉听了,忙走出来,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贾芸。红玉不觉的粉面含羞,问道:“二爷在那里拾着的?”贾芸笑道:“你过来,我告诉你。”一面说,一面就上来拉他。那红玉急回身一跑,却被门槛绊倒。要知端的,下回分解。(庚辰本)

原来这小红方才被秋雯、碧痕两人说的羞羞惭惭粉面通红,闷闷的去了。回到房中,无精打彩,把向上要强的心灰了一半。朦胧睡去,梦中贾芸隔窗叫他,说小红你的手帕子我拾在这里。小红忙走出来。问二爷那里拾着的。贾芸就上来拉他。小红梦中羞回身一跑,却被门槛绊倒;惊醒时,却是一梦,细寻手帕不见踪迹,不知何处失落,心内又惊又疑。下回分解。(郑藏本)|有正本与庚辰本基本相同。杨本的五十二个字正是郑本删去部分的开头,郑本改写部分,杨本是全部删去了。这显然是它们分别删改的结果。我们虽然不能据此断言此本散佚部分当中一定也有删改,但这种可能性显然是存在的。

二、底本的年代

这一部分准备谈一谈郑本文字的早晚。此本既然是一个有删改的本子,当然晚出了,但总观全貌,看它的文字,其底本确是一个很早的本子。论定郑本底本的年代,自然只能考察这个过录本的未经改动的文字。郑本的这类文字是比庚辰、有正、杨本各本都要早的。这些后出的本子和郑本文字相比是后出者对前者有很多的修改和润色,具体地表现在简化、繁饰、修辞和改写几个方面。为了同时展现各本间文字关系,兹分类列表说明。

第一类,简化。改者嫌语言繁琐累赘,于是加以简化。其文字的孰早孰晚是比较清楚的。

郑 本 庚辰本 有正本 杨 本^贾蓉贾萍等监工 蓉萍等监工 贾蓉贾萍等监工 贾蓉贾萍等监工

迎出去来接 迎去接 迎出去来接 迎出去接

王夫人忙道去罢 王夫人也忙 王夫人也忙道去 王夫人忙道去罢

去罢 道去罢 罢 去罢

混晒混晾的 混晒晾的 混晒晾的 混晒混晾

一迳送往城外铁 已迳往城外 一迳往城外铁槛 一迳往城外铁槛

槛寺居住预备将 铁槛寺去了 寺去了 寺去了

来传唤不在话下 当下无话

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 迎春探春惜春贾环 迎探惜并贾环四个 迎探惜三人并贾

个人都坐在那里 四个人都坐在那里 人都坐在那里 环坐在那里

扇上头壁上边 扇头壁上 扇头壁上 扇头壁上

①②早于庚辰本,③④早于庚辰本和有正本,⑤⑥早于有正本和杨本,⑦比三本都早。杨本取正文。从中亦可见杨本和有正本的部分文字并不晚于庚辰本,甚至比庚辰本还早。

第二类,繁饰。早期稿本文字比较粗简,甚至有荒疏之处。后出的改笔加以修饰,比较精细周密。

郑 本 庚辰本 有正本 杨 本

宝玉看了一遍 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 宝玉看了一遍 宝玉一看见

是个泼皮 原来这倪二是个泼皮 原来这倪二是个泼皮 是个泼皮

接过来 接过芸哥儿的来 接过芸哥儿的来 接过来

慌之不迭 慌的藏之不迭 慌的藏之不迭 慌的藏之不迭

同袭人换衣服不 同袭人回房换衣不 同袭人回房换衣不 同着袭人回房换衣不

提 提 提 提

都站了起来 惟有探春和惜春贾环 惟有探春惜昊?和贾环 惟有迎探二人及贾环站了起来 站了起来 站起来

①为庚辰本单独铺叙,②③为庚辰本有正本之繁饰,④⑤后三本相同,均为后改。写宝玉“同袭人换衣服”很荒唐,所以非改不可。⑥杨本繁于郑本而简于庚辰、有正两本。郑本写宝玉一来迎探惜和贾环“都站了起来”,当然是不确切的,和后文“他姊弟三人依旧坐下”也有矛盾。庚辰本和有正本的改笔很正确,杨本也是错误的。从前三个例子看,庚辰本不仅晚于郑本的底本,而且比杨本和有正本的某些文字也晚。

第三类,修辞。由于文字和词句方面的雕琢和文饰,使得语言有了文朴之分,其间自然显出先后之别。

郑 本 庚辰本 有正本 杨 本

贾环人物委蕤 看看贾环人物委锁 看看贾环人物委蕤 看看贾环人物委蕤(琐)

一边将那冰麝举起 一边将一个锦匣举 一边将一个锦匣举 就把那冰射举起来

来 起来 起来^你通不理我 你到不理我 你倒不理我 你通不理我

真的呢是顽话呢 你当真的是顽话 你当真的是顽话 你当真是顽话

我爱那几根竹子 爱那几竿竹子 我爱那几竿竹子 我爱那几竿竹子
靠他们有何正事谈 况他们有甚正事谈 试问他们有何正事^讲 讲 谈讲
①为庚辰本单独改笔,②③是庚辰、有正两本相同的改笔,④⑤是三本相同的改笔,⑥庚辰、有正两本分别改字,而杨本无此句。“真的呢是顽话呢”,是委婉的询问口气;当时凤姐变了脸,“你当真是顽话”,态度严肃,说得强硬才对。直举冰麝似不大可能,文也粗野,一定是用锦匣之类加以装饰,文也雅致。后三本相同而郑本独异的文字,在上列三类文字中是都存在的,它们是郑本比庚辰本、有正本、杨本都早的最有力的证据。
第四类,改写。这一类比前几类要少得多,这里仅举两个例子。第二十三回的结尾,郑本是:“回头看时,原来是何人,且看下回便知。正是:……”庚辰本是:“及回头看时,原来是……且听下回分解。正是:……”有正本与庚辰本相同。杨本的是:“及回头看,原来是谁,下回分解。”《石头记》各回的结尾,早期稿本的措辞是不尽一致的,后来才大体上统一用“且听下回分解”一类套语。第二十四回写贾芸回家吃饭,郑本用对话体。“他母亲说:‘吃过了,给你留的饭在那里,叫小丫头子拿过来你吃罢。’”杨本基本与郑本相同。庚辰本和有正本则改为第三人称叙述体:“他母亲已吃过了,说留的饭在那里,小丫头子拿过来与他吃”。改者之所以改变叙述手法,是为了和前文保持一致,因为贾芸的问话本来是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问他母亲吃了饭不曾。”郑、杨两本叙述角度和手法的前后不一致,正保留着初稿的原始形态。

上述词句似乎不少,郑本面貌可见一斑。说它的底本是一个比庚辰本、有正本、杨本都要早的本子,看来是不无根据的。^笔者在拙著《立松轩手抄本考》一文中曾经指出,蒙府本和戚序本的共同祖本是立松轩手抄本,立松轩手抄本有过大规模的修改,戚序本和蒙府本又分别有小的改动。又曾推测立松轩本和庚辰本均源于丙子本。那时笔者手中尚无己卯本。最近用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有正本、杨本汇校,发现松轩本第十回以后,庚辰本第六回以后,是源于己卯本的(松轩本第四十一回以后,有一部分与杨本有共同底本)。松轩本的前九回和庚辰本的前五回,仍然来自丙子本。丙子本的确存在。丙子朊?对甲戌本有一次修改,己卯本对丙子本也有过一次修改,庚辰本在己卯本的基础上又修改一次(己、庚两本前五回则不然,似对甲戌本的分别改动,其实它们的底本还是丙子本)。杨本的底本组成颇复杂,其正文对它的底本是有过大删改的。所以当然存在早于庚辰本、有正本和杨本的抄本。甲戌本和郑本就是这样的本子。

甲戌本存在共同异于后出诸本的文字,存在和诸本共同的讹误,郑本也是这样,所以两本的地位是相当的。

甲戌本和郑本相邻的有第二十五回。把甲戌本的这一回和杨本,庚辰本、蒙府本、有正本对校,甲戌本独异而诸本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文句有三十处左右。这里摘录出几处看一看:

何苦讨这个厌呢(甲)

何苦讨这个厌那个厌的(杨、庚、府、正)

像我们庙里(甲)

像我家里(杨、庚、府、正)

马道婆道,我还用你说,难道都看不出来(甲)

马道婆见他如此说,便探他口气说道,还用你说,难道看不出来的(杨)

马道婆见他如此说,便探他口气说道,我还用你说,难道都看不出来(庚、府、正)

家宅颠倒(甲)
家宅颠顷(杨)

家宅颠倾(庚、府、正)
这些异于甲戌本而后出各本相同的文字,其实就是丙子本的改笔,而为以后各本所因袭。这次修改,肯定不是曹雪芹动笔,因为改后文字多数反而不若原文。用郑本和杨本、庚辰本、有正本对校,也出现了同样情况,即出现了郑本独异而它本均同的文字。这样的文字第二十三回有二十七处,第二十四回有五处。前面比较这几本文字早晚的分类表中就有七处。下面再看和甲戌本相邻的第二十四回里的文句。“你这傻丫头唬我们一跳”(郑);“你这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杨);“你这个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庚、正)。按郑本林黛玉说“我们”,是习惯说法,这部书里别处也这样用过。后出本子以为不准确,黛玉一个人何得称“我们”,于是提笔改易。“涎脸笑道”(郑);“涎皮笑道”(杨)。庚辰本和有正本一如杨本。“涎脸”本来是没有什么语病的。“调开桌椅,摆列杯盘”(郑);“调开椅桌,罗列杯盘”(杨)。庚辰本和有正本“椅桌”作“桌椅”,余同杨本。邢夫人作为伯母留宝玉姊弟吃便饭,“摆列杯盘”即可。改者以为非“罗列”不足以表现其盛情,其实是不合乎情理的。“午初的时候”(郑);“午错的时候”(杨、庚、正)。“坐到半晌”(郑);“坐到晌午”(杨、庚、正)。前面一条是写王熙凤告诉贾芸领银子的时间,后面一条是写贾芸在贾宝玉的外书房等宝玉的时间,随后他就到凤姐处办理领银手续去了。郑本原文和后出各本改笔所写时间均前后相应,只不过有时间早晚罢了。按郑本是午初时刻;而后几本则是午正以后,当是吃过午饭,正相当刘姥姥第一次见凤姐的时刻。过了这时凤姐就该睡午觉,不知那时贾芸到银库能否领出银子;而郑本所写则仍是上午,银库当然还在办事。

上述改笔和原文对照,使我们看到这几条郑本原文是没什么毛病的,有的还很正确,而后出改笔则似是而非或者并不见佳。但这几种本子都这样改了,事出有因,并非偶然相通。这种相同改笔的产生,当在郑本的底本之后在一本首先改易,尔后为杨本、庚辰本和有正本所因袭。这情形和以甲戌本校对杨本、庚辰本、蒙府本、有正本所出现的情形完全是一样的。郑本的地位既然相当于甲戌再评本,庚辰本为四评本,那么这首先更改的本子当然就是丙子脂砚斋三阅“对清”本了。

郑本的底本早于丙子本文字,说明了它与甲戌本地位相当的一个方面。郑本不比甲戌本早,是两本地位相当的另一重要方面。^甲戌本还有和后出诸本相同或相近的讹误文字。试看第二十五回的两个例子:“并贾家四个姊妹”(甲、庚、府);“并贾家几个姊妹”(杨);“并贾家三个姊妹”(正)。这里是写王子腾夫人寿诞,“薛姨妈同凤姐儿并贾家四个姊妹、宝钗、宝玉一齐都去了”。其实元春是不能去的,所以还是有正本改为三姊妹才对。杨本的改者也注意到了这点,不过他用了一个笼统的说法罢了。本应三姊妹写成“四个姊妹”,这也不是过录的甲戌本的错误。庚辰本和蒙府本也这样明白地写着,可见甲戌本原本即如此。按理说作者初稿是不会弄错的,也就是说甲戌再评本之前的确是有初评本的。如果初评本上也是“四”,那当然就是曹雪芹的疏忽了。但是这类错误在甲戌本和郑本里是为数不少的,不会全由他的最初的笔误所造成,大部分当是在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时所产生。

郑本也有和甲戌本同样性质的讹误文字:“倪二笑道,这不是话”(郑、庚、正);“倪二道,这才是呢”(杨)。“不”本为“才”。好多本子没有注意到,杨本的“才”是正确的,亦后改。^上例,郑、杨、庚、正几本本来是有同样的讹误的。这说明它们最早的来源文字就已经发生了错误,比如郑本的底本或祖本就是有这类性质的错别字的。在这方面郑本和甲戌本完全是一样的,在它们的前面还有一个文字很少讹误的曹雪芹的最初定本即脂砚斋初评本在——郑本并不比甲戌本早,它的确和甲戌本地位相当。所以郑本的底本是一个早期的脂评本,它的成书当然不晚于一七五四清乾隆十九年了。

三、郑本的意义

郑本存在着大量异文,显示出它的个性。在这些异文中,人物异名的出现也显现了它的独特性。诸本中管理着文官、龄官等十二个女孩子的是贾蔷,而此本却是贾义。贾义行辈当与贾蔷相当,他也该是“草”字辈中人。再高一辈则为“玉”字辈,如贾琏。这“义”字既非“草”又非“玉”,恐系笔误所致。如取义“假义”,则其源甚早。下文郑本写贾义唤贾菖贾菱来监工,看来他似乎又高于“草”字辈的人了,要他来管理文官等也是不恰当。它本前者为贾蔷后者为贾珍,是很正确的,不过郑本一误再误也还是耐人寻味的。第二十三回中的异名还有贾芹之母。诸本乃周氏,而郑本是袁氏,程高本则为杨氏。第二十四回,花匠方椿,郑本是方春。“椿”是树木之名,“方春”取正当春天之意;其时正当二月中,因时命名,盖系作者原意。秋纹写作秋雯,几次出现,没有例外,很难说是手民所使;和晴雯犯了一个“雯”字,也许是故意的,也许是初稿中人物名称尚未最后统一考虑之故。檀云作红檀。前回贾宝玉即事诗中有句:“室霭檀云品御香”,郑本亦如此,看来还应该是檀云了。但杨本却是晴雯,宜为后改。此外还有一些,如郑本里,在王夫人门前的众丫环中本来没有彩云,后出的本子中增入此人,把郑本中绣凤的话改由她来说等等。这些独特之处自有其意义,研究此本是不可忽略的。

郑本虽然仅残存两回,又遭删改,还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它的存在说明了除甲戌本而外,的确有为时很早的《石头记》稿本。因为它的文字很早。除讹误夺漏外未遭普遍删改,校勘这两回书稿它应该起主要作用。在甲戌本失去了这两回的情况下,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比如下面这些语句,是既早于某些抄本,又长于人们用以作为主要校勘本的著名的庚辰本的:

郑 本 杨 本 庚辰本 有正本

外书房里 外面书房里 外面书房里 外面书房里

闻那粉香油气 闻那粉香油气 闻那香气儿 闻那香油气

(以上,郑本比庚、正两本正确。)
编次序定优劣 校阅优劣次叙 编次叙其优劣 编次叙其优劣

禁不住用手摩娑 用手摩娑 不住用手摩娑 不住用手摩娑

(以上,郑本比它本确切。)

我现今一件要紧的事 我现有一件要紧的事 我有一件事 我有一件事

心下也十分罕异 心下也十分罕异 心中也十分罕希 心下也十分希罕

(郑本比庚、正两本恰切。)

黛玉把花具放下 黛玉把花具放下 林黛玉把花具且 黛玉把花具都且放

都放下 下

那里没寻到却在这里 那里没找到抹在这里 那里没找到摸在 那里没找到摸在

这里来 这里来

(以上,郑本比他本简明)

老爷叫呢 老爷叫宝玉 老爷叫宝玉 老爷叫你

我回回我们爷 我回回我们爷 我回了他 我回他

(郑本妥贴)

至次日果然又来 至次日果然又来了,至 至次日来至大门 至次日来至大门前

了,至大门前 大门前 前

(郑本比庚、正两本完足。)
以上例句虽然只不过是两回书中的极小部分。但与其它三本相应语句比较可以看出《石头记》的文字之演变和这几个本子的早晚亲疏关系,可以看出郑本文字之长处,也可以看出杨本是非常接近郑本的,这和它同样接近甲戌本是没什么区别的。

前面分析了这个抄本的底本的年代,以为早于丙子本,晚于初评本,相当于甲戌本的年代。那当然是很早的了。至于这个过录本的抄写年代大概要晚得多。书口上写的《红楼梦》是抄手所加,并非此书的原有名称。抄手给《石头记》题上《红楼梦》的书名,当在《红楼梦》一名极为流行之时,而这个名称的广泛流行是比较晚的。梦觉主人序本卷头正式题名《红楼梦》,然书中有脂批,其实也是一部《石头记》。脂批已有删削,且正文介于抄本和程高排印本之间。郑本删改正文,删去脂批,和梦觉本应该是同一个时期的产物。梦觉主人序言作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在甲戌本原本产生三十年以后了。如果郑振铎藏本与舒元炜序本果有版本联系,那么郑本抄写时间可以进一步断定。舒本正文属脂本系统,亦经人窜改,且删去脂批,题名《红楼梦》,这些都是类似郑本的。据专家们鉴定,舒本确为舒氏原抄本。元炜序言作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郑本成书如在己酉年前后,和甲辰梦觉主人序《红楼梦》的时间也相距不远。如果这样的推断尚无大误,那么称郑本为乾隆抄本也是不错的。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