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鬓明朝又一年——浅谈古诗中的“又”字

霜鬓明朝又一年——浅谈古诗中的“又”字

彭勇

清代文学家沈德潜有语:“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普普通通一个字,在古诗词中有时韵味无穷、新意迭出,往往起到“一语破乾坤”的效果。“又”是一个极普通的字眼,无非就是表达再一次的意思,或喜或悲,意思和情感明明了了。但在古诗词中,“又”中有人生世事的沧桑无奈,“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又”中有报国无门的愤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陆游《鹊桥仙》);“又”中有对友情的珍重和惜别之情,“长恨相逢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姜夔《八归·湖中送胡德华》)。

“又”字中饱含仕途的艰辛寂寥。唐代著名诗人戴叔伦有两首诗,其一《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其二《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第一首首句用一“又”字,描写了深秋月又圆的景象,营造出孤独寂寥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第二首尾句用一“又”字,书写明朝又要奔波转徙的境况,流露出常年在外漂泊的痛苦和无奈。两首诗都把作客他乡的孤独寂寞情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和长期在外、年年奔波的痛苦无奈之情浓缩进“又“字中。

宋代词人秦观有《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其中“峥嵘岁又除”一句写尽词人内心对坎坷生涯的真切感受,“又”字写出这峥嵘岁月年复一年,似乎每年都带给作者希望,却又年年让作者失望,你看,又一个除夕到了,可漫漫贬谪时日怎熬得头?悠悠归期怎来得眼前?读来不尽悲凉!

闺中女子之口借“又”字,道出伤春怀人之意。“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极善作缠绵悱恻之词的晏几道借“碧楼帘影”处的女子之口表达对“春残”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之情。赵令畴的《蝶恋花》写得更是深切蕴藉,“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那位楚楚动人惹人怜的闺中之人将无端烦恼转嫁到飞燕身上,怨它错传信息,致使帘内之人误以为夫君即将归家而空自欢喜,更何况是“又”一次误传信息,可不恼煞人也!“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又一个重阳到了,那在外任职的赵明诚可知易安居士心中的挂念和孤寂,这“又”是一声轻轻地思念,一声长长地叹息,一阵幽幽的伤感,一腔深深的期盼。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