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里的超现实世界

作者:李田意
前后出现的《红楼梦》抄本和版本颇多,各本在文字上亦颇有出入。本文所用的主要本子是冯其庸等的校注本。这个校注本子乃以庚辰本为底本,并参考了其他十一个版本。庚辰本是一个比较接近《红楼梦》原貌的本子。同时,本文在合理范围之内,也尽量参考程伟元和高鹗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这个本子对于曹雪芹的原作更动甚多,市上流行极久并为一般人熟知的本子就是程高本。

《红楼梦》第一回里所描述的那个位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石头,那棵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和那位在赤霞(亦作瑕)宫供职的神瑛侍者都不在人世间,而是在一个超现实世界里。《红楼梦》第五回所描述的太虚幻境当然也是在一个超现实世界里。至于大荒山、灵河和赤霞宫究与太虚幻境有什么关系,作者也没有明白交代。只是程高本第一回所述一僧一道中的那个僧人有这样的话:“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蜗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在这里出现了警幻仙子,她名石头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她似乎就是赤霞宫的主人或管辖者。从《红楼梦》第五回的叙述中,我们知道警幻仙子也是太虚幻境里的主要人物。通过她,赤霞宫和太虚幻境有了关系。不过,赤霞宫究竟是在太虚幻境之内,还是在太虚幻境之外,我们还是不能确知。但是我们说太虚幻境、赤霞宫,灵河和大荒山都在一个至大无外的超现实世界里,应该是可以的。

这里所说的超现实世界也可以说是一种神话世界。《红楼梦》开端所说关于石头、绛珠仙草等等的话就是神话。中国小说以神话开始的并不肇端于《红楼梦》,许多较早的小说都是如此,《西游记》与《水浒传》即是显著的例子。神魔入世和仙人下凡的故事在中国传统小说中是屡见不鲜的。换而言之,藉著神魔与仙人转世把超现实世界和现实世界接合起来,是中国传统小说中常见的现象。曹雪芹承受了这一种传统,并加以美妙的运用,结果产生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

在这个神话世界里,石头应该是《红楼梦》开端要描述的主要对象。石头上的记录就是《红楼梦》的整个故事。石头的来源是根据中国女蜗氏炼石补天的神话。曹雪芹根据这个神话又添枝加叶,进一步说:“原来女蜗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蜗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这块被弃的石头就是《红楼梦》开端最著重的那块石头。石头是古代信仰之一,关于石头的神话颇多,女蜗氏炼石补天的神话是其中极为有趣而且突出的一个。这个神话自有其历史渊源,也不是曹雪芹完全凭空捏造出来的。

根据今人朱淡文的考证,曹雪芹对于青埂峰下那块石头的构想是受了他祖父曹寅所作《巫峡石歌》的影响。这个歌是一首共有三百八十五言的古风,歌中所写巫峡石与青埂峰下那块石头极为相似。二者的来历几乎相同,巫峡石也是蜗皇炼石补天时未用而被遗留下来的。巫峡石是“顽而矿”,也和曹雪芹所描写的顽石差不多。巫峡石上“宜勒箴”,警戒后人,这个观念也和《红楼梦》中那块顽石上面镌刻故事以示世人的观念类似。从各方面看来,曹雪芹对于顽石的基本观念应该是来自《巫峡石歌》的朱淡文找到了这些基本观念的来源,真是难得之至。

青埂峰下那块顽石曾经被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携人现实世界,在“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之后,又回到原处来。后来空空道人从这里经过,在石头上看见记录着一段故事。这个故事应该是顽石自己叙述的。但是故事是顽石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的.还是以当事人的资格叙述的,成了可以争辩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顽石与神瑛侍者之间的关系。在《红楼梦》较早的本子里并役有说二者之间有什么特别关系,显然二者只是个别存在,并非一体。以庚辰本为底本的冯其庸等校注本第一回说到甄士隐梦见一僧一道的对话。那道人问那僧人携了“蠢物”(顽石)究竟要到什么地方去,那僧人笑着答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这僧人要把顽石夹带在一些风流冤家的中间携入红尘,这时候顽石已被这僧人缩成一块“鲜明美玉”,上面还镌着“通灵宝玉”四个字,贾宝玉降生的时候口里衔着的玉就是这一块“鲜明美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的化身,和这一块玉原非一体,只是一块儿降生下来就是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二者在《红楼梦》故事中所担任的角色也就不必相同。赵冈说玉(即石头)只是一个旁观者,石头上的故事是石头自己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出来的。赵先生的说法可以解释《红楼梦》的叙事观点和办法,是极有道理的。

《红楼梦》的作者最着重一个“情字”。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人色,自色悟空”,在色与空之间即加人了一个情的因素。青埂(寓情根)峰下那块石头入了红尘以后只是作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场里一个主角或当事人,总不免令人觉得不够周满。警幻仙子是专司男女爱情之事的,如果那块石头只是一个旁观者,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似不必先把由那块石头缩成的美玉带到警幻仙

子处去挂号,然后再携入红尘。“木石前盟”一词中的“木石”指的是黛玉和宝玉。假若宝玉不是石头,“木石前盟”之说就很难成立。和曹雪芹极为亲近的批书人在批语中有时称通灵宝玉为“石兄”,有时称贾宝玉为“石兄”,似乎通灵宝玉和贾宝玉都是原来的那块石头。我们至少可以说在批书人的心目中通灵宝玉和贾宝玉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当然我们也可么说批书人误解了曹雪芹的原意,因为按照《红楼梦》较早的写法,青埂峰下那块石头和赤霞宫里那位神瑛侍者并非一体.二青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不论怎么说,这小问题总不免令人困惑。《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里说通灵宝玉原有除邪祟的作用,但是一时为“粉渍脂痕”所污,失掉了光彩,兼以为“声色货利”所迷,于是不再灵验了。因为通灵宝玉不再灵验,贾宝玉就挡不住马道婆的暗中作法,结果丧魂失魄,行为失常,几乎丢掉了性命。凤姐根本没有什么避邪的东西保护,当然受不了马道婆的暗中捉弄,结果也和宝玉一样,大病了一场,生命岌岌可危。后来一个癫头和尚和一个跋足道人来把通灵宝玉持诵一番,然后说:“此物已灵,不可裹渎,悬于卧室上槛,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贾母等如法办理,三十三夭之后宝玉果然完全康复,凤姐的病当然也不言而喻地完全好了。从以上的情节看来,通灵宝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只是目击者或旁观者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目击者不必有避邪作用,也不必有灵验或不灵验的情形。

在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出现之前,通灵宝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一直是令人伤脑筋的问题。在程高本出现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大概编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索性把青埂峰下那块石头和神瑛侍者合而为一。程高本第一回里说那块石头到各处去游历,有一天到了警幻仙子的地方,那仙子知道他颇有来历,就留他作赤霞宫神瑛侍者。这样一来,石头和神瑛侍者之间被划上了等号。在二者一齐降生到红尘里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通灵宝玉其物和宝玉其人二者并不相同,而实际上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实体。这样的安排不仅解决了一个使人困惑的问题,也便利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撰写。许多人认为在程高本内凡是有更动《红楼梦》原作的地方,都是要不得的。我们似乎不必也一定要存这种偏见。公平而论,把石头和神瑛侍者合而为一,也就是认为通灵宝玉和贾宝玉原为一体,还说得过去,并不一定是一种败笔。

其实,石头既与神瑛侍者合而为一,也可以像绛珠仙子直接转化为尘世间的黛玉一样,石头也可以干脆降生为贾宝玉,贾宝玉也用不着口衔美玉而生。在降生以后,他的近亲或僧道之类的人物送他一块美玉,让他戴着,以暗示后来的“金玉良缘”。不过,没有了通灵宝玉,《红楼梦》就失掉了它的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而且曹雪芹和后四十回的作者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写,所以我们只能点到为止,不必再在这上面多费笔墨。还有一点我们必须知道的:如果通灵宝玉只是一个目击者,这块玉随时可以单独离开现场,回到超现实世界去,故事即无法叙述下去,就算终止了。如果通灵宝玉和贾宝玉乃是一体,一个好像是灵魂,一个好像是躯体,二者相依为命,不可分离,最后必须一同回到超现实世界,故事才能结束。

在《红楼梦》的超现实世界里,只有一个男性角色,那就是石头(即神瑛侍者),其他的角色全是女性的。这种情形颇类似现实世界里的大观园。在大观园爱情圈子里活跃的角色,只有一个是男子,那就是贾宝玉,其他的角色全是女子。绛珠仙子和石头之间的情,在超现实世界里已肇其端,到了现实世界里才在黛玉与宝玉之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绛珠仙子与石头之间的情只是恩情,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情才是爱情。

《红楼梦》第五回所写的太虚幻境是全书神话的主要部分。这个地方的真谛可以拿那里石牌坊两边的一副对联来形容。这一副对联写的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的真、假、有、无理论都概括在这副对联之中。这个地方的太虚仙姑(亦称太虚仙子)专管“人间之风情月债”和“尘世之女怨男痴”。据朱淡文说,这位仙姑是曹雪芹构造出来的中国爱神,和希腊神话里的阿佛洛狄忒(Aphrodite)与罗马神话里的维纳斯(Venus)类似。太虚幻境里有“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和“秋悲司”,各司中藏有“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此外还有“薄命司”,里面存放著“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册上有画和题词,预示这些女子们转入尘世后一生的结局。在幻境里宝玉听到了舞女们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仙曲,这些歌曲也为册子中所列女子们的结局设下伏线。以后,警幻仙姑又把男女云雨之事秘授给宝玉,并使她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妹妹与宝玉初试云雨之情。在幻境里还有深万丈、广千里的迷津,只是有缘者才有渡过的机会。警幻仙姑告诉宝玉,千万不要去问津,以免堕入其中。幻境之设迷津,实对于走入歧途痴情男女寓有警戒之意。以上所言种种应该代表曹雪芹所设太虚幻境的主要作用。

有人认为《红楼梦》里的超现实世界,特别是太虚幻境,是一个理想世界,或极乐世界。是不是真地这样呢?笔者的答案并不是肯定的。这个世界是想像出来的,但并不一定是理想的,或极乐的。那个青埂峰下的石头听了一僧一道述说关于人世间的话,便要前往在“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当一僧一道有点踌躇的时候,石头便再四哀求,一定要被带人红尘去。神瑛侍者(就是程高本中说是与石头原为一体的侍者)也大动凡心,要“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也要入世为人,为的是要用泪水偿还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概之恩。在“薄命司”有记录可查的风流孽鬼们也要到尘世去经历一番。可见这些超现实世界里的居住者对于那里的生活并不满意,都想离开一段时间。换而言之,那里的生活并不符合他们的理想,也并不是极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里的超现实世界并不是一个理想世界,或极乐世界。

《红楼梦》的整个故事是被套在一个超现实世界的大框框里的。由那里降生到人世间的顽石,绛珠仙子和那些风流孽鬼们都是《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他们由超现实世界下凡,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现实人生之后,还应该回到那里去。这样,故事才算完整。他们究竟有什么样的结局,如何回到那里去,虽有伏线可循,可是伏线究竟不免笼统,还是无法确知。欲知底细,非看曹雪芹的后三十回原文不可。后三十回当初是否完整无缺,究竟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现在也无法确知。也许永远见不到了,也许有一天会突然出现,我们只好耐心地等着瞧了,

《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1辑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