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版本新说

作者:陈传坤
红楼梦目前已经发现抄本、印本或刻本,计有程本(包括甲本、乙本、丙本)、戚序本(包括沪本、宁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甲辰本、郑藏本、舒序本、杨藏本(梦稿本)、王府本、列藏本、卞藏本等十二种。靖本例外,存疑。

一、初评本在乾隆年间,到程甲乙本出现;程甲本是删掉初评本底本批语的本子。

可以明确时代的本子是舒序本(郑藏本同)。舒序本又称己酉本、脂舒本,舒元炜序本,简称舒序本或舒本,卷首有舒元炜的序及其弟舒元炳题《沁园春》词。又因这个本子今归吴晓铃先生收藏,而且仅存四十回,故又名吴藏残本或吴本。舒元炜,杭州人,其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已酉”,亦名已酉本。

此本原为八十回抄本,总目中原有八十回回目,后被人撕去三页,今存第一至第三十九回和第八十回回目。目录前及每回正文前均题《红楼梦》。后来散佚第四十一回以下部份。每五回一册,共八册。然从抄写者转手的情况看,其底本为每册四回。每半页八行,行二十四字,独与郑本相同。从舒序得知,此本之原藏主为姚玉楝号筠圃者。他曾与当廉使(当保,先后担任河南按察使和直隶按察使——“廉使”为廉访使的简称)并录过八十卷,然遭故散失二十七卷;复借邻家之本,合付抄胥,因成新本。他虽然没有说抄配的到底是哪几回,但是,与它本对校,舒本确是一个拼凑本。其来源尚不止于两部份。它的前五回与庚辰本有相同底本。如第五回,各本:“自较别个不同。”庚、舒改“较”为“觉”。再如第二十七回,甲戌:“得了玉的宜似的。”府、戚:“得了玉的益似的。”列本:“得了玉的济是的。”梦本:“得了玉的便宜是的。”庚、舒:“得了玉的依似的。”舒序本跟己卯本也有相同底本。如第三十七回,庚、杨:“我宁可不要。”己、舒:“我能可不要。”府本、戚本自第十二回以后与己卯本有共同底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诗谜以下不缺。舒本此回结尾文字与府本、戚本相同。舒本与杨本、列本、梦本有相同底本。舒序本和庚辰本多有与甲戌本相同之文,但并不早于甲戌本。其总目与各回之分目不尽相同,是此本的特别之处。又有长短不等的增文,最令人疑惑,盖亦抄写者所为。它又几乎是一个白文本,自是晚期抄本无疑。

舒元炜序的落款是:“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有“元炜”、“董园”印二方,为舒氏作序的原本。其新抄本之告成亦在此时,这是舒序中说得很清楚。舒序中还提到,舒本八十回付抄的时候,读者中已有一个一百二十回的全本在流传。虽然,舒氏兄弟等人未能见到这个全本,但序中说到“合丰城之剑,完美无难”,成全本很有把握。“全本”的存在,当不是无根据的道听途说,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即程甲本问世的两年半以前,《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书已经在读者中流传。从这一点看来,《红楼梦》后四十回书的作者究竟是谁,舒本为我们作重新考虑提拱了一条线索。

二、甲戌本是嘉庆后的带批语的重评本(再评本),时间出现在嘉庆十九年后;己卯本、庚辰本,都是嘉庆后带批语的重评本(三、四评本),时间出现在嘉庆二十五年后。

以下引用shenqk先生的论述:

一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内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句,被胡适称之为“甲戌本”。同样,一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内有“己卯冬月定本”一句,红学界就称其为“己卯本”。一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内有“庚辰秋月定本”,红学界就称其为“庚辰本”。

我的问题是:“定本”是什么含义?是单指《石头记》文本,即曹雪芹的作品而言,还是指不但含有曹雪芹的作品而且也包括脂砚斋等人的批语即“脂批”在内?

如果是指前者,那现存的甲戌本内,都含有不少的脂批,且书名又称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那就不符合这样的“定本”的含义。如果是指后者,现存的甲戌本内含有甲戌年以后的脂评。如“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甲午八日泪笔”。同样,庚辰本内也有庚辰年以后的脂评。如第二十二回的:“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聊聊矣,不怨夫?”,“又,前批书者聊聊,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乎?”。

但《石头记》作者曹雪芹的逝世,据考证在壬午除夕或癸未除夕,也即公元1763年2月12日或1764年2月1日。上述所引甲戌本的批语甲午年则为公元1774年,上述所引庚辰本的批语丁亥年则为公元1767年。而目前认定的甲戌本是在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定本;庚辰本是在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定本。批语却滞后于本子所署的干支年份。这说明本子未完全“定”下来。

设若将本子所署的干支年份往后延迟六十年,还是甲戌年、庚辰年,不过此甲戌年是公元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此庚辰年是公元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都是“十九年”和“二十五年”,不过不是乾隆代而是嘉庆代了。这样,批语的年份都在本子所署的干支年份之前。这时,这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才称得上是“定本”了。(shenqk)

既不否认甲戌本上的曹雪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史料记录——1763年逝世。且批语是曹雪芹书未完而逝世后脂砚斋才开始初评的,而“凡四评本”是嘉庆庚辰年(1820年)评的。初评批语,在乾隆二十九年到五十六年程本前(几十年内)到嘉庆十九年前;再评在嘉庆十九年到二十五年。其实所有版本都是曹雪芹逝世后才流传批阅的本子。
抄评的底本,是程本之前的旧抄,即本子是乾隆底本,类似于舒元炜序的落款:“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为乾隆时原本。因舒序中还提到,舒本八十回付抄的时候,读者中已有一个一百二十回的全本在流传。

所以,初评本之抄评者,没有见过程本,没有采用过程本。(程甲本底本即为初评本)乾隆初评,到嘉庆重评(再、三、四评),从1764—1820年,主事者批评人除却脂砚斋,还有松斋、梅溪、畸笏等,还有佚名的,不是一人。

三、王府本、杨藏本(梦稿本)、列藏本、卞藏本等种,是初评本(不带批语的程甲、乙本)和不带批语的三四评本的拼凑本。时间出现在嘉庆道光年间。文本有篡改。

四、戚序本(包括沪本、宁本),是带批语的再评本和带批语的三四评本的综合整理本。时间出现在民国元年。文本有篡改。

戚序本底本包括沪本、宁本,是带批语的再评本。
以上考量的角度,主要是从认同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或记载来说的。检验其正确与否,可与目前资料是否吻合来验证。能自圆其说否?请大家指正。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