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的几则感想

作者:唐志专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数百年的红学研究存在一个最大的误区,也就是对下面这段话理解的偏差: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蒙侧批: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蒙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按照通常的理解,梦幻不可能是真的,作者偏要把梦幻说成是真情,是措辞有误,还是文笔粗疏,或者另有隐情?有些红学家举敦诚“扬州旧梦久已觉”,“秦淮风月忆繁华”等诗为证。这很令人费解,难道曹雪芹会指望读者依据敦诚的诗来理解梦幻二字吗?何况这两句诗作于雪芹病逝之后,只是敦诚个人的理解。万一敦诚没有写这两句诗,或者写了而没有流传下来,读者又如何理解梦幻二字呢?答案是唯一的,只能由红楼梦本身来为梦幻作注解。

又书中“风尘怀闺秀”本来是说贾雨村因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回头看了他两次,便自作多情地把她当作”风尘知己“。但在这里却成了作者“风尘碌碌”怀念“当日所有之女子”的意思。照次推论,“梦幻识通灵”也不仅是指砧士隐在梦幻中看见通灵宝玉,而应当也是对“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的概述。所谓‘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更是明确的说:回目“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的本义即是对这段文字的概括。贾雨村[即假语村言]风尘怀闺秀“似乎还说的通,因为原文隐含有“风尘碌碌”“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假语村言”等语,与此相对应,“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的关键字,也分别隐含在《BR》“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里面,但其文意却似乎很难用《BR》‘甄士隐[即真事隐]梦幻识通灵”来概括。可作者偏说这是“题纲正义“。那就意味着不能正面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而只能用”甄士隐[即真事隐]梦幻识通灵,[即假语村言]风尘怀闺秀“来诠释这段话。脂研斋在甲戌本《石头记》第十二回说:不要看这书的正面,方是会看。或许就是针对此类“荒唐言”说的。  总之,理解回目”甄士隐[即真事隐]梦幻识通灵,[即假语村言]风尘怀闺秀“的双关含义是破解红楼梦之迷的第一大关键。限于篇幅,不再深究,容后再议。
仔细品味这段话的意思,因为这必须以明确红楼梦的真假观念为前提。如果书中正面是假,背面是真,那么,这段话的正面意思是不足取的,但其中隐藏的玄机真正体现了作者的真意。



《石头记》的批书人畸笏叟何许人也?从“畸笏叟”三字分析,“笏”是古代官员上朝所执的笏板,可见他曾经在朝庭作过官,“畸”是“畸变”的意思,又可见他不是一个很正常的官员,很可能曾经被罢免。小说第二十二回写到贾母为宝钗庆祝生日,命凤姐点戏,庚辰本对此情节有两条并列的眉批: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聊聊矣,不怨夫?

前批书者聊聊,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乎!

靖藏本对于秦可卿之死有一组奇怪的批语。该本第十三回回前批写道: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对于第十三回“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些疑心”一句,靖藏本眉批写道:

可从此批。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余大发慈悲也。叹叹!壬午季春,畸笏叟。

从畸笏叟命令作者删书的口气,以及一以“老朽”自称来看。他应当是雪芹的长辈。至于究竟是曹家的哪个人,本人也不便妄言。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句旁有脂批云”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然而隔壁二字究竟如何细又如何险,脂研斋又为何要敦敦告诫读者务必记清这两个字,红学界普遍将其忽视,或不能解,或故意回避,实在令人感到遗憾,依我个人的愚见,这是破解红楼梦之迷的第一大关键。姑分析之。

如果孤立的看待隔壁二字,自然难解其意。联系相关的一系列脂批,如“贾化”谐“假话”。“时飞”谐“实非”,“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甄士隐"的寓意:“托言将真事隐去也”,可知”隔壁二字“实与作者借假语村言隐去一段真事的创作意图关系密切。具体而言,它字面上的意义是指贾雨村和甄士隐的邻居关系,其深层的含义则很可能是就书中真事隐和假语村言的关系而言。这恰似”葫芦“[庙]的两个球,一个代表真事隐,另一个代表假语村言。“隔壁”二字则强调二者的界限。如果没有“隔壁”二字,那么,两人或者是同居一室,或者是相距甚远,均不成其为葫芦。隐喻书中的假语村言和真事隐既关系密切,又有着严格的界限。读者既不能把二者分开,又要注意二者的区别。否则,便会真假莫辨。这与太虚幻境联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寓意相同,都是在提醒读者务必分清真假有无的意思。

又第四回”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句有脂批:至此了结葫芦庙文字。又伏下千里伏线。起用"葫芦"字样,收用"葫芦"字样,盖云一部书皆系葫芦提之意也,此亦系寓意处。由此可见,真事隐和假语村言相互结合而成的葫芦文字,并不限于书中某一处或某一部分文字,而是贯穿全篇,然而真事隐和假语村言的界限究竟是什么,值得进一步探讨,限于篇幅,本文不再深就,容后再议。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