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中的三重对比

《马嵬》(其二)中的三重对比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李商隐的《马嵬》(其二)全诗如下: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首诗中通过对比来表达深刻的历史反思。其对比有如下三重:
一、虚与实的对比
首联两句中,唐玄宗听术士说在海外仙山上寻访到了杨贵妃是“虚”,二人当初盟誓“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而未可知,也是“虚”,而实际情况是“徒闻”音讯,“此生休”。杜甫将传说与现实、愿望与现实作对比,在对比中回顾历史,观照历史,在巨大的反差中凸显现实的失落和凄凉,进而让人深思,悲剧的原因何在?
二、治与乱的对比
“虎旅传宵柝”“六军同驻马”渲染出战乱中动荡紧张的气氛,更为紧张的是,“六军”“虎旅”却不是为了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为了发动兵变逼死杨贵妃!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明二人在皇宫对“鸡人报晓筹”的宁静,“七夕笑牵牛”时的悠闲。在这种动荡紧张的气氛下,当初的宁静悠闲便越发令人留恋回味。杜甫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巧妙自然地启发人们动思考这场悲剧的根源在哪里,还将答案隐藏在诗句中:正是当初未能居安思危,贪恋女色,荒废朝政才酿成了二人“一生休”的悲剧。
三、尊与卑的对比
“四妃为天子”,尊荣之极;“卢家有莫愁”,平凡卑微。可是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来皇帝,并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的唐玄宗居然保不住自己的宠妃,甚至不能像普通百姓那样享受家庭的幸福呢?诗人在强烈的对比和冷峻的诘问中抒发感慨,启发读者去作更深层的思考。
杜甫正是从以上三个角度、三个层面进行对比,来表达对历史的深刻的思索,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唐玄宗,对玄宗的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