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分析方法举隅(七):结构分析法
诗歌结构分析法,是以结构方式与技巧为主要内容的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的结构方式及其分类,具体分析如下:
(一)开篇:
1、开门见山类
(1)总起式:开头总领全篇。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杜甫的《春夜喜雨》: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一二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与“客行”的悲伤,统领全篇,概括性很强。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一个“好”,总括全诗。
(2)即事式:开头直叙事因。如杜甫《石壕吏》的“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两句,又如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首句。
(3)设问式:首句设问,直指题旨。如杜甫《蜀相》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又如阿·鲁威《咏史》中的“问人间谁是英雄?”
(4)先声夺人:如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一句,先声夺人,富有震撼力。不仅写暴雨,还用惊雷,黑云,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