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创新解读与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这一单元选编了《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共五篇文章。这五篇文章,既有表达父爱的《背影》,表达母爱的《我的母亲》《甜甜的泥土》,也有表达父母之爱的《父母的心》,还有表达兄弟之情的《人琴俱亡》;既有现当代散文和小说,也有文言文;既有中国作品,也有外国小说:可谓“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唯一一篇文言作品《人琴俱亡》,从单元主题来讲,编者安排在这一单元应该说比较贴切妥当,无可厚非。但如果把这篇文言文的主题仅仅定位在“兄弟之情”上,就显得肤浅而缺乏深度。何况,晋人王子猷的一些做法今人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这篇短文时,一定要“知人论世”,准确而又深刻地解读这篇文章的主题。
《人琴俱亡》是一篇笔记小说。小说这种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既然小说旨在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教学的目标也当引导学生理解特定时代的特定社会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琴俱亡》这篇笔记小说的教学不应在理解了王氏兄弟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