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付祥东

一、形音推断法

汉字是象形文字,大多以形表义,字形词义关系甚密。我们可以根据文言常识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同义字以及有相同部首的字来推断所要理解的实词。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事连吾侪”中的“侪”,形旁为“亻”,联系上下文,不难推断出“吾侪”应是“我辈”的意思。再如一些通假字,很多是因同音而通假,知其常用读音推测其句中含义。2009年高考湖北卷“吐利胀懑,无所不至”中的“利”通“痢”,腹泻义。

二、结构推断法

我们在古文中经常会读到一些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或类似的语句,一般来讲相同位置的词大多词性相同相近或相反,由此我们可利用这一点推断未知词的词性词义。如2009年高考重庆卷“且为主

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两句结构相似,其对应位置的词语的意思也比较接近,由此“丧、亡”的意思有可能都含有“灭亡、丧命”的意思。“丧其国”,“使国家灭亡”,故可知“亡其身”,“使他自身丧命”。

三、语法推断法

在语言现象中名词、动词能做相应的句子成分,根据各性质词排列的顺序我们也可推测词的用法和含义。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中的“奇”,本义为“奇怪”,但从文句语法特点推知“奇”在这里充当谓语成分。形容词后不跟宾语(名词或代词等),如果带了这些词,那么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或意动,或使动,因此可以推知“奇”为意动用法,理解为动词“认为……奇怪”较合适。

四、逻辑推断法

借助逻辑关系,考虑情理事理等因素来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若真鄙儒也”中的“鄙”,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

五、语境推断法

文章之中词义离不开语境,语言简洁的文言文更是如此,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推断词义在文言阅读之中比较常见。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禀至行,养亲必己力”中的“禀”被理解为“赐与”,但把“赐与”的意思代入原文,讲不通,可知理解错误,结合原文语境“郭原平生性(禀性)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可以推断出该词的含义为“生性、禀性”。

六、联想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词语的掌握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当我们面对一个难以理解的词语时,不妨多联想一下,套用一下,看看如此理解是否合适。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动以军法从事”中“动”释为“招致”,字典中无此义,又与语境不合。联想《赤壁之战》“动以朝廷为辞”可知“动”应译为“动不动”,做副词讲。总之,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推断词义,都要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对相关的语句以及有关的背景、文化等进行认真思考,慎重推断。这样,才能对词义作出正确的判断。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