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陡起 意蕴横生——“孔雀诗”拾趣

■   张国学

  所谓“孔雀诗”,是笔者的一种比喻说法。孔雀之美不在头部、腰身,而在它那会开屏的尾部。古往今来,一些名人的诗之美就是这样:其起笔笨拙平平,承笔也平淡无奇,甚至俗不可耐,但到了诗的后部分却奇峰陡起、意蕴横生、卒章显志,表现出“孔雀开屏”式的诗美来。下面试辑录几首并小作衍释,以飨读者朋友。

其一 郑板桥咏雪数数

诗书画三绝的清代学者郑板桥,所以被列入“扬州八怪”之一,不仅其为人处事性情异于常人,就是诗作也往往怪异多致、意趣横生。时值秋末冬初的一天,郑板桥与几个好友置身湖畔观赏雪景。那雪下得不愠不火、有条不紊,真个似梨花片片,如柳絮盈盈,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悄悄地飞舞着,安静静地飘落着。郑板桥见景情生,不禁随口吟诗道: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皆不见。

此诗堪为典型的“孔雀诗”,前三句平淡无奇,作者只是信手拈来,数数般地把数字由小到大地进行排列,除了可使人想到雪花纷纷扬扬的情景外,再无诗意;而第四句一出,却如点睛般画活了诗龙,突出了诗意。此句联想升发、由实而虚,不仅使前三句诗不再索然寡味,而且还逼真形象、巧妙精细地描绘出雪花飞入芦花(以梅花为喻体,本体指芦花),并与之融成一片的扑朔迷离、恍若仙境的美丽景象。

其二 纪晓岚咏鹅嘲庸

《四库全书》主编、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其才思敏捷、为人幽默诙谐。一次乾隆皇帝让大臣们给《百鹅图》题诗,以比试谁有才学。大臣中虽平庸者居多,但还是有几个很有才华的。他们发动心机、搜索枯肠,都希望能在皇帝面前露一手;但又恐题出的诗不称皇帝的心意,不仅讨不着好,还会遭到同僚们的讥笑,所以一时间面面相觑,无人敢轻率动笔。此情此景下,只见纪晓岚从容走上前来,讨过纸笔,翰墨一挥便题诗一首:

鹅鹅鹅鹅鹅鹅鹅,

一鹅一鹅又一鹅。

食尽皇家千钟禄,

凤凰何少尔何多?

这首诗虽起笔平平,承笔也索然寡味,看前两句简直难称其为诗,但此诗貌似笨拙实乃灵巧,其构思之妙恰在后两句诗一出便峰回路转不同凡响,真有如雷霆乍惊、铁骑突出,使整首诗化石为金、顿生异彩。好个“食尽皇家千钟禄,凤凰何少尔何多”,实为开屏的孔雀之尾,其比喻贴切、形象,嘲讽那些虽位居显赫、身享厚禄,却不学无术、无所作为,饱食终日、浑浑噩噩的庸臣,真是砭针及髓、入木三分。据说此诗成后,很多大臣便“闻弦歌而知雅意”,窥镜自惭、无地自容;而乾隆皇帝却龙颜大悦、拍案叫绝、赞赏不已,还重赏了纪晓岚。  

其三 唐伯虎登山言志

明朝才子唐伯虎,博学多才、处事傲然,生性不拘礼俗。一次他打扮成乞丐模样,装疯卖傻地登上一座高山时,看见几个文人墨客正在饮酒作诗,他便凑到近前观看。唐伯虎见他们都是以“登山”为题,已经写出几首诗了,不过言辞粗俗、旨意平平,只能算作很一般的诗。那几人自然也看到了唐伯虎。见他虽然是叫花子打扮,但眉清目秀、眼透机敏,不似等闲之辈,就说道:“莫非你也会写诗?如真会写,请一同饮酒作诗,以尽雅兴。”唐伯虎也不谦让,大模大样一坐,端起酒杯就是一饮而尽。接着便讨过纸笔,挥毫泼墨,刷刷刷写诗一首,掷笔而去,致使文人墨客们大为震惊、叹惋不已。其诗为: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白云红日低,

五湖四海皆一望。

也难怪文人们感到惊奇。唐伯虎的才思敏捷、成诗迅速,字呈龙凤自不必说,此诗虽起笔平淡,但旨意高远、构思巧妙。特别是后两句,如披沙见金、雀屏顿开,诗人即景抒怀、卒章言志、意蕴遥深、非同凡响——“白云”“红日”,近在眼下;“四海”“五湖”,尽收眼底。足见作者胸怀宏阔,大有“背负青天”,尽揽山川河岳之势。

其四 徐文长列树寄情

明朝才子徐文长满腹经纶、善画能诗。一次,友人画了一幅《柳亭送别图》求他题诗。他推辞不过,便文不加点、笔走龙蛇地题诗一首:

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

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

纵然碧丝千万条,

哪能绾得行人住?

此诗也是“孔雀诗”的构思模式。单看前四句,仅仅是不厌其烦地排列“树”。虽然能看作是排比辞格,只是语气连贯、句意平平、诗味索然,有如儿童手指口言的数数戏语一般,实在不配列入诗美的殿堂。然而,此诗绝不能这样看。这前四句,只是蓄势,是为下文的遣怀寄情做不可缺少的准备。它恰如孔雀之头和腰身,开屏虽美丽,但必须与头、腰身紧密相连;同时,也正因为开屏这一突出亮丽之美,才活化了头和腰身,使整首诗成为美的载体。“纵然碧丝千万条,哪能绾得行人住”两句,蓄水扬波、语出新巧,把《柳亭送别图》之平面的画意,神奇般地融入了浓郁的立体诗情,读后令人如见“举手劳劳”、可感“痴情依依”,真个情思辘转、慕念深长,令人叹惋不已。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