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夤的两首回文诗赏析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中,写过回文诗的不计其数,保存并流传下来的也很不少。可以这么说,影响大的或影响小的诗人们,很多人都写过回文诗。比如权德舆的《春日雪酬潘孟阳回文》:“ 酒杯春醉好,飞雪晚庭闲。久忆同前赏,中林对远山。” 张荐的《和潘孟阳春日雪回文绝句》:“ 迟迟日气暖,漫漫雪天春。 知君欲醉饮,思见此交亲。” 陆龟蒙的《晓起即事因成回文寄袭美》:“ 平波落月吟闲景,暗幌浮烟思起人。清露晓垂花谢半,远风微动蕙抽新。 城荒上处樵童小,石藓分来宿鹭驯。晴寺野寻同去好,古碑苔字细书匀。”等等,历来也很受人称道,但是,和他们的其它诗句比较,就像是降了一个等级。有的句子正读还可以,倒读则很是牵强别扭。
  我们再看徐夤的一首回文诗,正读为:
   轻帆数点千峰碧,  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  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  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  倾山雪浪暗随潮。
倒读是:
   潮随暗浪雪山倾,  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  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  碧峰千点数帆轻。
  回文诗的最大特点意思相同,意境相近。关键在于七字句的中间的那个字,这个字一般为名词,左右相邻的两个字都来形容或修饰它。如“霞”字,正读为“海霞”,反读则成为“红霞”。再比如“点”字,正读为“数点”,反读为“千点”。而正是这个不起眼的部位,对这首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只需读一遍,就会有明显的感觉,不论正读还是反读,都是那么自然顺畅,所以前人评介说:“全唐诗中回文诗不少,最好的莫过于徐夤的二首,读来无一字觉得牵强。”
  徐夤生长在唐朝末年,那时的李家王朝气数将尽。已经浮现出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景象。政权腐败,国弊民困,剥削阶级仍过着“所饭必稻梁,所衣必锦绣;居则邃宇,出则肥马”的奢侈荒淫的生活,因此,不堪赋役繁多的农民,多次爆发武装起义。面对这种现状,众多诗人的笔下,或多或少都有反映,在徐夤的四卷诗集里,却很少有对当时社会的触痛,在《探龙》、《钓矶》二集里,更多的是散漫和恬淡。徐夤字昭梦,莆田人,为乾宁间进士,做过“秘书省正字”这样的官,可能时间不长,就因“礼待简略,遂拂衣去”。我们可以猜测,徐夤要么是不得志,要么是受不得约束,他在《古往今来》诗里说:“雀儿无角长穿屋,鹦鹉能言却入笼。”对于前途,他说:“蔷薇花尽熏风起,绿叶空随满架藤。(《开窗》)”他嘲笑范蠡说:“笑他范蠡贪惏甚,相罢金多始退闲。(《退居》)”心无挂碍,正反自然流畅。
  他的另一首回文诗是抒情的,写的情真意切:
    飞书一幅锦文回,  恨写深情寄雁来。
    机上月残香阁掩,  树梢烟澹绿窗开。
    霏霏雨罢歌终曲,  漠漠云深酒满杯。
    归日几人行问卜,  徽音想望倚高台。
  大意写的是少妇思夫。鸿雁捎回一幅书信,“恨写深情”,自然高兴无比,又是唱歌,又是喝酒。但是,不知归来的确切日期,又去“问卜”,上高台“倚望”,一连串的行为,把少妇的欢欣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归日几人行问卜,徽音想望倚高台”二句,很为时人赏识。可是我总觉得,倒过来读,意思尽管相同,似乎更加“寄情深写”。请看:
    台高倚望想音徽,  卜问行人几日归。
    杯满酒深云漠漠,  曲终歌罢雨霏霏。
    开窗绿淡烟梢树,  掩阁香残月上机。
    来雁寄情深写恨,  回文锦幅一书飞。
把思念写透,把盼望写深,而仅仅得到轻飘飘的“一书飞”,良人归来,仍然遥遥无期。“ 开窗绿淡烟梢树,掩阁香残月上机。”“来雁寄情深写恨,回文锦幅一书飞。”在我们看来,同样是“妙句天成”。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