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燕子”意象赏析

■   詹仲贤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养儿育女,因此为古代文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比喻爱情美好,或借以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所寄托之情感颇为丰富隽永。

爱情美好,睹物思人

《诗经·谷风》有“思为双飞燕,衔泥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这是爱情的象征。正是因为燕子的成双成对,才勾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就有了薛道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空闺寂寞,有了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惆怅感怀,又有张可久《清江引》“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的留恋企盼。

春光缱绻,惜春念春

诗人都把燕子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的“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写造化无语而繁花怒放,燕子飞得欢快,鼓励友人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关切爱护,寓意含蓄。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赞美;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的“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则表现了深深的惜春念春之情。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油然而生伤春惜春之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之慨叹,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

时事变迁,昔盛今衰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以含蓄手法,写燕子依旧,但屋主易人,来表现昔日豪门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命运,表面是感慨,实为辛辣的讽刺。还有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李好古的《谒金门·怀故居》“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文天祥的《金陵驿》“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燕子无心,却见证了世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

托燕传书,寄愁语恨

唐代郭绍兰《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张可久《塞鸿秋·春情》的“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 冯延巳《蝶恋花》的“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潸然泪下。

羁旅漂泊,艰难孤苦

周邦彦《满庭芳》的“年年如新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表达了漂泊流浪之苦;张可久《殿前欢》“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深表身世浮沉之悲;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却是相见又别的无奈。这都是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诗人丰富的遐想。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