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览古”却有别
同是“览古”却有别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李白南游吴越时,写了两首诗,一是《越中览古》,一是《苏台览古》,具体内容如下: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同是“览古”,两首诗都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加以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但无论是主旨、构思还是写法都有别。
一、主旨
《越中览古》有感于越国故事,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惋惜和感慨。这中间蕴涵着诗人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悟出了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的道理。
《苏台览古》则于有感于吴国历史,着重描绘吴苑的残破,姑苏台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人就常常难免陷入一种痛苦绝望的境地。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一例外。
二、构思
《越中览古》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
《苏台览古》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两首诗的构思不同,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运笔技巧。
两首诗构思不同,呈现的结构有别。一般来说,绝句有四个层次:起承转合。《越中览古》前三句一气直下,到了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诗没有“合”,或者说“转”中有“合”,也可以说诗人把“合”留给了我们这些读诗人,在“转”前、“转”后景象的鲜明对比中“合”出许多世事变化的道理。而《苏台览古》则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结构层次。
三、写法
同为“览古”,两首诗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手法。
不同的是《越中鉴古》以前三句的篇幅着重写“昔盛”,而最后一句写“今衰”来否定之,从而形成对比,转出新意。而《姑台览古》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来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而见出昔盛今衰之感。
除了对比,两首诗各自用了这样一些艺术手法:
《越中鉴古》善于电影蒙太奇,有并列的镜头:“战士还家尽锦衣”——将士凯旋,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尽锦衣”这一群景镜头,一一将越国将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扫尽。“宫女如花满春殿”——越王回宫,不但耀舞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儿一样的美人站满了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这两个镜头极力渲染一种繁盛、热闹、欢乐的气氛。还有对比的镜头:“鹧鸪飞”,表现了王城古址的荒凉与败败。
《姑台览古》则运用反衬和以景显情,“吴苑苏台虽已荒废,而杨柳又发新绿,船娘们竟唱菱歌,春色宜人,春意盎然,除了西江明月而外,谁还记得吴宫往事?” 诗歌以极清丽的物色,极愉悦的兴会来反衬极衰飒之景象,极感伤的心境,表明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