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杜涯:诗歌没有衰落,只是回归了常态



林雪



杜涯
大连日报:周代红 艾明秋 2006-05-29

诗歌没有衰落,只是回归了常态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几年,除了专业期刊,诗歌几乎从传统媒体上全面消失了。相对上世纪80年代诗歌的繁荣,到底是诗歌已经衰落,还是回归了常态?
杜涯(以下简称“杜”):我觉得是恢复到了一种常态,人们离开诗也可以生活。

林雪(以下简称“林”):在某一个时期,诗歌可以流传很广,脍炙人口。在唐朝,诗歌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现在,诗歌传播的载体不同了,网络的普及,使普通人也可以在网上发表诗歌。诗歌传播方式的改变,不是使诗歌变成少数人的专利,而恰恰使诗歌成为多数人可以拥有的东西。诗歌和读者都面临着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内部的不断冲撞,有的可能是永远平行的铁轨,但阅读和写作也会有交叉点,如果出现素材和诗的最本质意义结合得好的作品,也是可能为大多数人所喜欢的。

记:刚才谈到了网络诗歌写作的活跃,这和我开始说的传统媒体的失语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那么,网络诗歌写作有什么特点?

杜:现在的诗歌网站至少有几百个。网络诗歌的不足在于比较粗糙,不追求质量,也有浮躁、浮华的东西。最大的好处是给予了写作者信心和鼓励,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

记:有人认为变革和激情的上世纪80年代成就了诗歌的繁荣,现在已经不再是属于诗歌的时代,也不会再有那样优秀的诗歌和诗人出现;但也有人认为正因为80年代诗歌超出其本身文学价值的社会影响,使诗歌的文学成就被高估了,也有诗人,如北岛,否定了自己早期的作品,对此您怎么看?

林:文学的变革是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先声和标志,没有文学对固有的东西的突破,思想解放可能还会推迟。完成这个进程之后,诗歌现在是一种精神产品,人们不再需要诗歌承载这样的任务。这样的一种常态对诗歌发展来说影响有好有坏。社会动荡转型期,更容易产生大诗人。

诗歌在向前发展,诗人也在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否定自己早期作品是很正常的,文学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人们不会因为诗人自己的否定就忽视其价值。诗歌不像科技产品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重要的是诗歌本真的人文的东西。

杜:80年代是时代和诗人的结合,诗人恰好在那个时代出现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东西,诗歌有内在的主线、动力,会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谁也阻挡不了。

记:现在,诗歌成了个人体验、情感的表达,还是仍像过去那样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呢?

林:我想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个人体验可以代表大众共有的东西,关键在于能不能挖掘出人类共有的、永恒的东西。像爱情、生命,很多人在写,也有很多经典作品,但并没有穷尽。把握住了个人感受,也就书写了人类的情感;个人命运也是大众人生的缩影。另一方面,在这个时代,诗人又有了新的使命。固有的文化被商品时代所颠覆,而相依托的文化还没建立起来。很多人抱怨,诗人、诗歌都被边缘化了。其实诗人还有很多新的使命,诗人并不寂寞。比如关注弱势群体等等。关键在于诗人有没有意识到,没有就会感觉很寂寞。

诗会塑造一种修养和立场

记:开始说到网络诗歌比较粗糙,的确,有人写了分行押韵的句子就认为自己写的是诗了,我觉得这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诗是什么?或者诗对您意味着什么?

林: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从几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是文体上的划分,有分行、押韵、音乐性等形式上的要求。很多人以为抒抒情、有了诗歌的外在结构就是诗了,这是表面化的理解。第二个层面在于文体对人有一种训练的作用。诗歌可以训练人对诗意的东西的捕捉和感应,随着文体的不断应用,渐渐的,会从开始时对诗意的偶尔感受过渡到主动寻找。第三个层面,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可以使它变成诗人的一种精神、立场、修养和美学原则,如人文、博爱、悲悯等等,这也是审美观和人生观的塑造。有些事情我不可以做,因为我是诗人。

诗和生活是一体的,不能把写诗和日常生活分开,能说诗人上午写诗、下午回到生活这样截然分开吗?诗意地看生活,用诗表现生活中的一刻,这就是诗要做的。诗是人生命、心灵的一部分,只是有人多、有人少罢了。

杜:我觉得这是人需不需要诗的问题,人还有没有一种精神上的需求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正在劳动,很辛苦,突然仰头看蓝天,他心中的压抑一下子没了……

林:那一刻,他就是诗人,是心灵上的诗人,只是没有用文体来表达。

杜:感觉到心中某种长久忘记的东西突然被唤醒了。这可能是他一年中仅有的一点光明,可能这样的时刻一生中加起来就只有几天、几个月。这样的感受有人找不到,有人偶尔才有,但还是需要的。这样的感受就是诗,所以人是需要诗的。

记:在介绍您的时候,总会在诗人前面加一个字,女诗人。女性诗歌会面对评论界这样一个悖论,当女性标志明显时,会质疑你的成就;不明显时,又会成为批评的理由。您是否认为女性诗歌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在创作中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林:好诗人是不分性别的。我们不会说好的雄果、好的雌果,只会说好的苹果。重要的是诗写得好。但另一方面,女诗人的诗也确实有特质。把一些女诗人的诗放在一起看时,这种特质会更明显。女性的生命构成、生殖责任、社会角色定位,使女性在广泛意义上处于附庸的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女性诗歌,表现了母性、光芒、生殖等,作为生命另一半的思考,也有展现作为脆弱一方的叛逆和抗拒;但也有因此而产生的自我怜悯的呻吟、放大、陶醉,反而成了女性诗歌薄弱的地方。对女性诗歌,和在其他领域一样,歧视都是存在的。女性对诗歌的认识,不需要、也不必要和男性达到一致的立场。

杜:女性一直处在男性强大的、不可改变的话语权之下,这种话语权不是对写作、而是对社会角色的限制,这样的限制会影响到女性的心理和精神,从而影响到写作。处于强大的男性话语权之下,女性的反抗是无意义的,也是不可能的,那就去消解他好了,也就是漠视、淡然处之,写诗就好了。

林:就像有句电影台词说的,我们不理睬他。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