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缠绵的别离——读《无题》

242000 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 杨和平

别离和思念有千万种,最深切和最缠绵的那种该是个什么样的?李商隐的《无题》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相见时难别亦难”,作者开篇第一句直接给出结论,“别亦难”。为什么“别亦难”呢?经过漫长的等待和万般的努力,我们终于艰难相见。可是,彼此含情脉脉的目光才刚刚温暖对方,彼此耳畔的低语才刚刚呢喃片刻,分别的话题又被迫提起。相见难,别离亦难,叫我们怎能忍心离开对方?如果作者仅仅用“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样的一句陈述来表达“离别的痛苦难堪”,那么,这份“别亦难”就不会有多少感伤的力量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先将一个结论至于眼前,点明“别亦难”,接着,用多种方法去表现这份“别亦难”,将这份别离写得缠缠绵绵。

首先,用环境描写去烘托“别之缠绵”。“东风无力百花残”,既写自然环境,又暗示抒情主人公的心境。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零,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又要被迫分离,想这无力的东风,想这凋谢了的百花,想我们为相见所付出的艰辛和曲折,想我们所有的努力就像这无力的东风,想着我们此刻就像这凋零的百花,就要别离,内心的痛苦让分别的缠绵又加深了几重!暮春景物的凋零让别离的情绪凄恻缠绵。

其次,用情景象征的方法表现抒情主人公的痴情,突出“别之缠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我们可以看作是抒情主人公面对心上人的一句表白,久别重逢,就要分离,此时,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对心上人的不舍与思念。今天,我们被迫别离,我会一直想着你的!流着泪想着你的!春天,看春蚕吐丝,思念像蚕丝般缠绵没有尽头。秋天,夜晚点起蜡烛,面对烛光,想着“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日子,泪流满面。“丝”与“思”谐音双关,写春蚕吐丝,是用情景象征自己的思念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的蜡烛泪流不止,也是象征自己因思念流泪不止。分别之前,说着分别后如此深沉的思念,让分别的缠绵深深、沉沉!

第三,借助两个象征性动作表达别后思念,突出别之不舍,别之缠绵。“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句诗我们依然可以看作是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的告白。面对别离,抒情主人公,我,想象着分别后的场面,清晨,对镜梳妆,看着因你辗转不能成眠而至脱落的鬓发、憔悴的容颜,思念更深;夜晚,对月低吟,还在想你,因你不在身边而更觉月光寒冷。抒情主人公用想象中别离后的场面,尤其是场面中两个象征性的动作,一个“镜”(对镜梳妆),一个“吟”(对月低吟),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和不舍。在这分别的时刻,诉说别后表达思念的方式,让分别又涂上了几层不舍和缠绵。

第四,借助传说表达安慰和祝福,让离别的缠绵之情萦绕在你我周围。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还是可以看作抒情主人公在别离前对心上人的真情告白。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我会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望你的!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这里用作对方居处的象征,表达对对方的赞美和祝福。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这里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表达对对方的牵挂和安慰。作者说“蓬山此去无多路”,可真的是“无多路”吗?如果是,何必“青鸟殷勤为探看”?其实,诗人是反面落笔,让抒情主人公既安慰对方,也安慰自己。只是,这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别亦难”时的一点自我欺骗罢了。可越是这样,离别,也就变得越是不舍,缠绵之情也就变得越发沉重!这样的安慰和祝福让两颗心贴得更紧,分别也更为忧伤、悱恻!

在这“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时节,历尽曲折,我们艰难相见。短暂相逢,我们又要痛苦别离。可是啊,你记住——分别后,春天,看蚕吐丝会思念你。秋天,点燃烛光时会为你流泪。清晨,对镜梳妆,会想你。夜晚,对月低吟,还在想你。我会常常委托青鸟去探望你的!

诗人开篇点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接着用一句简单的环境描写“东风无力百花残”进行烘托,便紧接着让抒情主人公借助想象,向心上人进行情感倾诉,表达别离后的倾心思念,以渲染别离的不舍缠绵!

2013年04月05日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