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八法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八法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一、语境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猜读,如何猜读,即依靠上下文。就文言实词而言,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就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我们可以借助语境来推断。
如2011年四川卷文言阅读第一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至庭前 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
C.惠之谷 惠:赠送 D.刺船而去 刺:乘坐
其中“刺船而去”中的“刺”出现的完整句子是“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将这一句补完整就是“(吕徽之先生)刺船而去,(富人)遣人遥尾其后”,从全文看,我们应该知道吕徽之先生经常回避名声的困扰,耕田打渔以自给,他之所以“刺船而去”,是因为生气,不取不义之财,坚持要买。从他坚持的农家身份以及个性、品格来说,此处的“刺”讲为“乘坐”显然是不当的,因为“乘坐”的话,就该有别的船家,而实际上吕徽之经常打渔,自然可以自我撑船,再有,吕徽之不想为名声所累,所以从言语和行动上都表现自己是农人,而不是颇有名气的吕处士。据此,我们可断定“刺”讲为“乘坐”不妥,应该讲为“撑”。
二、语言结构推断法
古人行文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据此进行判断。
如2011年湖北卷文言阅读第一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
其中A句上下句为并列关系,“被”与“离”意义相同,都讲为“遭受”。
又如2011年四川卷文言翻译中的一句: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
其中“风神高简”,“风”与“神”“高”与“简”之间都是并列知系,讲为“风采神韵高洁简淡”。
三、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如2011年福建卷文言翻译中的如下一句:
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吾”为主语,“新”“题曰”都该作谓语,由此可知,“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 “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整个句子译为“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如2011年四川卷文言翻译中的如下句子:
治中策蹇驴
“策”作谓语,名词用用动词,讲为“鞭打”。
四、修辞推断法
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表达意思,有些词语因修辞而义有变化,在理解词义时,要考虑到修辞的因素。
如2011年四川卷文言翻译中的如下句子: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
“布衣”,运用借代修辞格,代指平民百姓。
五、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有很大的帮助。
如2011年湖南卷文言阅读第一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其中“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中的“拔”不能讲为“拔除”。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应讲为“超出”之义。
又如2011年江苏卷文言翻译中的一句: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可由“严惩不贷”推知“贷而流之”中的“贷”讲为“饶恕”。
六、课文迁移法
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经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如2011年四川卷文言阅读第一题中的这一句:
徐至庭前
联系《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即可判断其意义,是“缓慢”的意思。
又如2011年广东卷文言翻译中的一句: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联系《诗·邶风·静女》中“洵美且异”可知,“洵”讲为“诚然、确实”。
再如2011年江西卷文言阅读第一题: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优也 比:并排。
B臣请妇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
其中“亦不能夺之矣”中的“夺”,可由《陈情表》中 “舅夺母志”中的“夺”,迁移,讲为“改变”。
七、识别、推断通假法
首先,当遇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诗·大雅·朴》中的如下句子:
左右趣之。
“趣”通“趋”,意为“趋向、奔向”,全句讲为“左右的人都向他奔去”。
八、代入检验法
把解释的意思代入原文,联系上下文看其是否恰当,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经常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法简单易操作,这里不再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