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宋代三首纺织诗

一、范成大的《缫丝行》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上录《缫丝行》是范成大一首形象反映现实的佳作。这首歌行体的诗作真切地反映了从事家庭丝纺织的农村妇女的劳动生活,并巧妙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她们的剥削。诗中绘声绘色地摹写了妇姑夏日缫丝的情景。首句间接交代时令正值夏日;次句以“日出”点明具体时间为早晨;中间4句则是写人和事:人有媳妇和婆婆,事是缫丝。这里,诗人以人的多种感受反映妇姑缫丝情景:“舍后”句,诉诸嗅觉,写煮茧,突出其香,与苏轼的词句“谁家煮茧一村香”(《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笔法相似;“缫车”句,诉诸听觉,写抽丝,以风声比喻缫车在抽丝时所发出的“嘈嘈”之音,突出缫车抽丝速度之快,紧扣一个“忙”字;“茧厚”句,诉诸视觉,以“厚”、“长”、“无断缕”形容缫丝的量多质佳。这样,也就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妇姑由煮茧至抽茧丝的全过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首诗的妙处不仅在于传神地描绘了妇姑缫丝的情景,还在于以此来衬托“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将反映农村织妇的辛勤劳动与揭示封建剥削结合起来。“今年”两句是说,缫丝的妇姑在往年还有余丝织成绢,留作己用,可“今年”却不得暇织,急着将丝全都卖出去。其潜台词是:赋税加重,官府催租急,妇姑不得不缫丝卖丝。这两句与上文互相映衬,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那暇织绢着”这句诗中,我们也可推知诗中主人公“妇姑”在赋税尚未加重的往年,还是能织绢自着的。这也就是说,南宋时,从事家庭纺织的农村妇女有时也能留点丝织品自用。

总而言之,这首诗生动地摹写了妇姑缫丝的情景,并曲笔揭露了当时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社会现实,可谓一首精妙的纺织诗,一支深刻的刺时歌。

二、戴复古的《织妇叹》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著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南宋统治者不理朝政,不顾社稷,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则被繁重的赋税逼迫,生活拮据,难以为继。《织妇叹》这首诗便从一个侧面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春蚕”两句,写织妇养蚕“剥茧”抽丝织绢,以“夏”与“春”字对举,以“重”与“复”字相照应,突出织妇之勤。

“绢未”两句,写织妇的心理活动:在绢未下机时便思量着缴纳给官府,在丝未下车时便考虑以此去赎回当掉的东西,突出织妇之贫,曲笔反映官府催税之早之急。

“一春”四句,进一步反映织妇贫困的生活。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到头来却自着布衣裳,可“今年无麻” 织布,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有布得著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这深沉的诗句抒发了织妇心中的愁情,表明织妇的生活每况愈下,与唐代诗人于濆的诗句“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辛苦吟》)一脉相承。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来写,紧紧围绕织妇的勤与贫着墨,层层递进,对比鲜明,语言质朴自然,颇能体现戴复古指责朝政国事、反映民生疾苦一类诗作的特点。

三、艾可叔的《木棉》

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

车转轻雷秋纺雪  弓弯半月夜弹云。

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

闻得上方存节俭,区区欲献野人芹。

这首诗描绘江南一带的平民种植棉花,弹花纺纱织布的劳动生活,真切生动,颇有韵致。诗中“车转”两句摹写弹花纺纱的情景尤为出色。
“车转轻雷秋纺雪”,写纺纱的情景,以“轻雷”比喻纺车纺纱时发出的声响,以“雪”比喻所纺木棉花的洁白,贴切生动。其间,状声与绘色,分别著一“转”与“纺”字,极具动态美。

“弓弯半月夜弹云”,写弹花的情景,以“半月”比喻“弓弯”,描绘弹弓的形状,形象逼真,信手拈来,“天然去雕饰”,继之以“夜弹云”,则更觉想象奇特,造语新妙,整个弹花的画面也就动了、活了。

从此诗中可见,我国江南一带至少在南宋末年就已种植棉花,弹花纺纱织布了,纺织工具也已发展为纺车、弹弓了。

(节选自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历代纺织诗解析》一书)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