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蹴鞠运动

作者:张英基

中国女子蹴鞠运动,早在汉代就有记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我国就有了女子蹴鞠游戏。公元123年,始建于河南登封嵩山的中岳三厥建筑物上就绘有女子蹴鞠的各种画像。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有三块“女子蹴鞠”画像石,画面中的女子形象,为高髻,舒长袖,姿态潇洒,栩栩如生。

中国古代女性在女红、中馈以外的闲暇时间,除了以琴、棋、书、画自娱与娱人,还有现已失传的斗草、藏钩、樗蒲、双陆等室内活动。而室外的运动游戏则有秋千、投壶、马球、蹴鞠等,其中蹴鞠,是这些运动中最为激烈的一种。

我国唐代女子蹴球运动就更加盛行了,宫廷内的女子也热衷于此,教坊司还设有蹴鞠“内人”。史载,唐太宗、玄宗均喜欢观看宫廷女子的蹴鞠运动。当时蹴鞠的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唐代女子有种种公开的娱乐体育活动,诸如踢键子、蹴球、荡秋千等。唐代的女子蹴球,亦称“滚弄”。唐人有《内人踢球赋》载述,当时女子踢起球来,“雷声婉转,进退有据”,“球不离足,足不离球”,“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疑履地兮不履其地,疑腾虚兮还践其实”。把球、人与技艺等描写得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唐五代后蜀主之妃花蕊夫人(王晶),也非常喜爱蹴球,她还写有蹴球诗:“自教宫女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朋知是宫家队,遍遍长赢第一球。”韦庄《宫词》亦云:“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那时女子蹴球是一种没有球门和激烈对抗的“白打”踢法,即以踢各种灵巧的花样动作取胜,因为是表演性的,所以也被称之为蹴鞠舞。唐代已将“鞠”的制作改进为充气的球,这样就可以踢得很高了。

唐代康骈所撰的《剧谈录》(共二卷),是属于唐代传奇小说类型的作品。《剧谈录?潘将军失珠》中记载:清明时节,长安城的府吏王超,路过“胜业坊北街,时春雨新霁,有三鬟女子,年可十七八,衣装褴褛,穿木屐,立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当时这位十七八的“三鬟女子”,穿着木屐,却能够接住军中少年踢漏的球,而且一脚把球踢了数丈高,真可谓高技术水平!由此可见唐代蹴鞠技艺之高超以及蹴球运动广泛普及之一斑。

唐代有不少著名诗人,诸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王建、韦应物等,都在其诗歌作品中描述了当时蹴鞠运动的情景,亦有不少诗作反映了女子的蹴鞠活动。诸如王建的《宫词》等。

唐代的蹴鞠因球体变轻了,又无激烈的争夺、奔跑,开始有了女子蹴球活动。女子蹴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以踢得高、踢出花样为能事,俗称为“白打”。

唐?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中,有五首是反映蹴鞠运动的作品,其中就有两首描述了皇宫女子蹴鞠运动的情景: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宋代的女子蹴鞠运动也很兴盛,当时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热爱这项体育运动,女子也不示弱。据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当时女子蹴鞠队中:“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宋代女子也有在清明时节蹴球的习俗。宋徽宗赵佶就是个球迷,他观看了宫女蹴球后赋诗曰:“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

宋代民间还出现了蹴鞠社团组织,诸如南宋《武林旧事》中所载的“齐云社”、“圆社”,《都城纪胜》里所载的“蹴鞠打球社”,等等,同时也相继有女子参加蹴鞠游戏,参与蹴鞠社团活动,当时还有专门表演蹴鞠技艺的“女校尉”。

宋代诗人词家、画家在其诗词、绘画作品中也均有对蹴鞠的描述,其中也不乏反映女子蹴鞠运动的作品。例如,陆游《春晚感事》诗曰:“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宋代绘画作品中也有不少是反映女子蹴鞠的场面。现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的宋代陶枕上就绘有一个少女单独在蹴球的画面。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纹铜镜上也画有男女蹴鞠的画像。宋代还流行单球门制,民间设有蹴鞠社团组织,称之为“齐云社”、“圆社”等,足见其兴盛。

辽金元时代,市民的蹴鞠活动亦很兴盛,而且还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元曲中就有很多描写当时市井艺人及市民蹴鞠活动的情状。如著名戏曲家关汉卿就会“围棋和蹴鞠”,他的散曲中就有两只著名套曲《女校尉》。校尉是园社中艺人的最高等级,元代有了“女校尉”,“蹴鞠场上,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刻意”。“关白打、官场小踢,竿网下,世无双,全场儿占了第一”。元末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记载:“陈伯将,元锡人……打球蹴鞠,举世服之。”“宣庸甫,晋陵人……蹴鞠、吹箫,诚一代人物也。”元曲中有很多描写当时市井闲人蹴鞠活动的情景,如关汉卿的《女校尉》曰:“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邓玉宾《仕女园社气球双关》曰:“随园社常将蹴鞠抱抛,占场儿陪伴了英豪”等等。

女子蹴鞠艺人的表演,在消闲娱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茶馀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邓玉宾的《仕女园社气球双关》曰:“似这般女校尉从来较少,随圆社常将蹴鞠抱抛,占场儿陪伴了英豪”等等。

元代市民的蹴鞠运动继宋之后依然十分普遍。二十世纪9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曾在内蒙的辽墓中,发现了当时的蹴鞠运动壁画,从画面的布局看,应属一般的“白打”踢法,由此证明在辽金元时代的北方少数民族中,蹴鞠运动也是较为普及的。

元代散曲,诸如关汉卿的《女校尉》,邓玉宾的《仕女圆社气球双关》,萨都剌的《妓女蹴鞠》诸曲中,均描述了有关男女同场踢球的情状。
元代文人科举无门,社会地位低下,贫困潦倒,前途无望,他们只好寄情于蹴踘和作曲,并把二者结合起来。因此,在元杂剧和散曲中,有许多蹴鞠活动的载录与描写。诸如:

乔吉的杂剧《金钱记》第一折:“宽绰绰翠亭边蹴踘场,笑呷呷粉墙外秋千架”;关汉卿的散套《越调?斗鹌鹑?蹴踘》:“蹴踘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结尾处:“斗白打官场小踢。竿网下世无双,全场儿占了第一。”萨都刺的散曲《南吕?一枝花?妓女蹴鞠》曰:“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邓玉宾《仙吕?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球双关》曰:“包藏着一团和气,踢弄出百般可妙。……似这般女校尉从来较少。随圆社常将蹴踘抱抛,占场儿陪伴了些英豪。……那姐姐见球来忙把脚儿跷。”等等。

这些曲中所描写的在球场上与男子竞技的女子,为“鸣珂巷里”的妓女,可见在那个时代蹴鞠和歌舞一样,均成了青楼女子的一种娱人的伎艺。正如曲中说的“若道是成就了洞房惜玉怜香愿,六片儿香皮做姻眷。”

元代妇女蹴鞠由于与男人对踢,有的具有很高的技巧。元?邓玉宾在套数《仙吕?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球双关》里,所描写的女子踢鞠动作,既巧且美:

包藏着一团儿和气,踢弄出百般可妙。共子弟每轻膁痛膝,海将来怀儿中搂抱。你看那里勾外膁,虚挑实蹑,亚股剪刀。他来的你论道儿真,寻的你查(茶)头儿是,安排的科范儿牢,子弟呵知他踢疼了你多多少少。
【元和令】露金莲些娘大小,掉膁强抢炮。亸(軃)云肩轻摆动小蛮腰,海棠花风外袅。那踪换步,做弄出殢人娇,巧丹青难画描。

【上马娇】身段儿直,掖样儿娇,挺拖更妖娆。你看他拐儿扇尖儿挑舌儿哨。子弟敲,腾的将范儿挑。

【胜葫芦】却便似孤凤求凰下九霄,膁儿靠手儿招,撇演的个庞儿慌张了。他刬地穿膁抹膝,摩肩擦背,偷入步暗勾挑。

【幺篇】抵多少对舞霓裳按六么,惯摇摆会躯劳,支打猜拿直恁般巧。你看他行针走线,拈花摘叶,即世里带着虚嚣。

【后庭花】你看他打搊拾云外飘,蹬圆光当面绕。玉女双飞鬓,仙人大过桥。那丰标!勤将水哨。把闲家扎垫的饱,六老儿睃趁的早,脚步儿赶趁的巧。只休教细褪了,永团圆直到老。

【青歌儿】呀!六踢儿收拾、收拾的稳到,科范儿掣荡、掣荡的坚牢,步步相随节节高。场户儿宽绰,步骤儿虚嚣,声誉儿蓬勃,解数儿崎峣。一会家脚跐鲸鳌,背掣猿猱,乱下风雹,浪滚波涛。直踢的腮儿红,脸儿热,眼见涎腰儿软。那里管汗湿酥胸,香消粉脸,尘拂蛾眉。由古自抖搜着精神倒拖鞭,三跳涧。滴滴溜瑶台上,莺落架燕归巢。他刬地加斤节乘欢笑。

【寄生草】回避着鸳鸯拐,堤防着左右抄。跷跟儿掩映着真圈套,里勾儿藏掖着深窟窍,过肩儿撒放下虚笼罩。挑尖儿快似点钢枪,凿膝儿紧似连珠炮。

【幺篇】本是座风流社,翻做了莺燕巢。扳搂儿搂定肩儿靠,锁腰儿锁住膝儿掉,折跛儿跛住膁儿跷,俊庞儿压尽满园春,刀麻儿踢倒寰中俏。

【尾声】解卸了一团儿娇,稍遍起浑身儿俏。似这般女校尉从来较少。随圆社常将蹴踘抱抛,占场儿陪伴了些英豪。那丰标!体态妖娆。错认范的郎君他跟前入一脚,点着范轻轻的过了,打重他微微含笑。那姐姐见球来忙把脚儿跷。

元?萨都剌的套数《南吕?一枝花?妓女蹴鞠》,也有描写女子蹴鞠运动的精彩场面:

红香脸衬霞,玉润钗横燕。月弯眉敛翠,云亸鬓堆蝉。绝色婵娟,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受用尽绿窗前饭饱茶馀,拣择下粉墙内花阴日转。

【梁州】素罗衫垂彩袖低笼玉笋,锦靿袜衬乌靴款蹴金莲。占官场立站下人争羡。似月殿里飞来的素女,甚天风吹落的神仙。拂花露榴裙荏苒,滚香尘绣带蹁跹。打着对合扇拐全不斜偏,踢着对鸳鸯扣且是轻便。对泛处使穿肷抹膝的撺搭,(扌耎)俊处使佛袖沾衣的撇演,妆翘处使回身出鬓的披肩。猛然,笑喘。红尘两袖纤腰倦,越丰韵越娇软。罗帕香匀粉汗妍,拂落花钿。

【尾声】若道是成就了洞房中惜玉怜香愿,媒合了翠馆内清风皓月筵,六片儿香皮做姻眷。荼蘼架边,蔷薇洞前,管教你到底团圆不离了半步儿远。

在这套曲中,既描写了女子蹴鞠时的种种情状与姿态,又描写了她们娴熟的蹴球技巧技法与风采,诸如“打着对合扇拐”,“踢着对鸳鸯扣”,“对泛处使穿肷抹膝的撺搭”,“(扌耎)俊处使佛袖沾衣的撇演”,“妆翘处使回身出鬓的披肩”,等等。

元?汤舜民的散套《双调?寿阳曲?蹴鞠》:“软履香泥润,轻衫香雾湿,几追陪五陵豪贵。脚到处春风步步随,占人间一团和气。”描写女子蹴鞠香汗淋漓,为的是供五陵豪贵娱乐观赏。

元代郭翼,明末李渔也有描写女子踢球的诗。元明时,蹴鞠的盛行可从戏曲中反映出来,如“女校尉”便是以散曲形式唱女子蹴鞠。明崇祯田皇妃就是一位“球星”。据王誉《崇祯宫词》曰:“锦骱平铺界紫庭,裙彩风度压娉婷。天边自结齐云社,一簇彩云飞便停。”明代杜堇还绘有《仕女图?蹴鞠》。当时还出现一位精于蹴鞠的女子彭云秀,人称“女流清芳”。

明代有了专业蹴球的女艺人。据《太平清话》记载:“国初,彭氏云秀,以女流清芬,挟是技(踢球)游江湖。叩之,谓有解一十六。詹同文赠之以滚弄行诗”。上海博物馆中,有明人杜董绘的《仕女图》,为描绘明代大家闺秀生活的长卷,其中就绘有三个服饰华美的女子在花树间踢球。明末人王誉昌的《崇祯宫词》诗曰:“有天边自结齐云江,一籁彩云飞便停”。可见在深宫廷院中,尚有女子在玩蹴鞠游戏。

然而到了清代,随着毽子的出现,女子裹足盛行,所能见到的女子蹴球的史料记载颇少见,这说明女子蹴球运动逐渐走向衰微了。但在文学作品中却依然有描写女子蹴鞠的情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诗人李渔(亦作明?钱福)曾写过一首很精彩的女子蹴鞠诗:“蹴鞠当场二月天,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简,红裙曳起露金莲。几回踢去娇无语,恨煞长安美少年。”(李渔《美人千态诗》)

据清?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蹴踘》载:“蹴踘,游戏之事。踘,亦作鞠,毛丸也,相传起于黄帝之时,分左右曹以踢之。……”并引陈迦陵《咏美人蹴踘》词,描绘女子蹴踘的种种情态,有“算白打秋千和格五,总然无意绪。且水晶簾畔,斜穿鞠域……”等句;《清稗类钞?技勇类?冯氏女发袖箭》载:“冯氏女,籍登州,……女美丰姿,工挟弹走马,及秋千、蹴踘、高縆诸技,……”。

参考文献:

《全唐诗》,中华书局1979年版;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9年版;

《全元曲》(上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关汉卿全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清类稗钞》,中华书局1986年版;

《管子学刊》,2004年第3期;

《足球起源地探索》,中华书局2004年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