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新阐释——《跨时代的超越——《红楼梦》叙事艺术新论》读

作者:胡邦炜
李庆信的红学专著《新论》出版后,即以一册见赠。翻读一过,获益非浅。我认为此书的研究视角和阐释方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红学研究领域,象《新论》这样采用“现代化”的全新研究方法的著述应当说不是很多的。

《新论》在对《红楼梦》的阐释上开拓的新领域是比较多的,然而给人印象最深的仍是从叙事学的角度对《红楼梦》叙述方式的深刻分析。叙事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是近年才从国外传入中国的,虽然有不少人使用此种方法,然而象《新论》这样使用纯熟贴切者,似不多见。我们以往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往往沿用单一的社会分析方法,即只注意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人物形象的社会学涵义以及作品所集中表达的主题⋯ ⋯ 等等。往往忽略了作品特别是小说既然是叙事体,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叙述故事 小说世界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叙事才得以建立的。这样,由谁叙事,如何叙事,就不能不成为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哈佛大学的韩.南(Patrick Hanon)教授在其名著《中国白话小说史》中,将“说话者(即叙述者)层次作为文学分析”的第一个层次。他认为“说话者层次指的是文本中的一个或数个暗含的说话者或听者。”(《中国白话小说史》第16页)他的这一观点给予我们以极大的启发:以往我们似乎都认为小说作为故事,毫无例外都是作者在叙述,而没有对此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庆信同志在《新论》中明确指出,《红楼梦》中有“双层的叙述构架及其叙述人”—— 《石头记》“来历”的故事和《红楼梦》的主体即《石头记》本文的故事。进而,他非常有说服力地分析论证了“石头”即“主层叙述或‘内故事层’的叙述人”。这一部分,我以为是《新论》一书中最精彩、最能予人以启迪的部分。作者对《红楼梦》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的分析亦很出色:他将此问题归纳为“有节制的全知叙述角度”、“喜观的次知叙述角度”、“主观的旁知叙述角度”,比较严密地将《红楼梦》叙述角度(亦称之日“视角焦点”)剖析得较为周详深入,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新论》一书亦涉及到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剖析、性格的剖析和心理分析以及对《红楼梦》前五回“亚神话叙事”的分析等内容,然而作者都能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提出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可以说,该书是将叙事学方法用于《红楼梦》这部典范作品并取得成功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它为红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虽然在此领域庆信同志不是首创者,然而他却是一个集大成者。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庆信同志撰写此书的时问是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正是商品经济大潮奔涌,“下海”之声迭起,人们心理较为浮躁,因而在书桌前坐不住之时。然而庆信却心无旁鹜,坐拥书城,呕心沥血地撰写此——红学专著,其精神不能不令我感到由衷的佩服!“文如其人”,《新论》颇象庆信的为人,严谨、细致,条理明晰而且较为深刻,然而却略显拘谨,在某些地方未能充分展开,这也许是一个美中不足之处吧?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