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风和诗风

李清照的词风哀婉凄戚,评家以为与她个人的经历有关,这是不错的。李清照的生活年代恰好是北宋皇朝处于内外交困,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乃至朝廷内部的党派之争十分激烈,在各种矛盾的激烈交战下,于公元1126年被金人攻破开封掳走皇帝和太上皇,北宋皇朝灭亡,这一年李清照四十三岁。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全家南奔遭遇了一次亡国之乱,仅过了三年在李清照四十六岁那一年,她的丈夫赵明诚去世,年仅四十九岁。又过了三年,李清照在四十九岁那年,再嫁张汝舟,这一次婚姻仅维持了一百天,便生变故,即告离异。短短六、七年时间里,李清照从宗室贵夫人一下子遭受亡国、丧夫、离异三大变故,其精神上所受到的打击是一般人所难以承受的,从她的身世经历来看她的词风属于婉约一流、且是哀婉凄戚一类就很自然了。

然而,事情还有另一面,正如鲁迅先生在评价陶渊明时所说,陶渊明并不是“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我们在评价李清照的作品时,也应全面的看一看她的全部作品。除了李清照早年南奔之前较为清婉的作品外《永遇乐》(落日熔金)一阕回忆中原旧事,记取眼前情景就并不那么凄风苦雨。更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阕,潇洒豪放,就是列入苏东坡、辛稼轩集中也毫不逊色,现将全词照录如下: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也许是个特例,那么我们不妨再看看她的诗作。李清照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早己广为流传,为人所熟知。其他如《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两首绝句列入晚唐人诗集中,可谓风格相近。其他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咏史感时,笔力雄健。还有如〈钓台〉,残句“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无不反映李清照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与她的词风形成鲜明的对照。

李清照的诗词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当然不能用身世经历来给以简单解释。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文学样式里,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呢?这只能从文学本身去找答案。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起于唐,于五代时得到发展,至宋而大盛。有极强的音乐性,是依谱而填词。格律远过于律诗,正如李清照〈词论〉所论“诗文分平仄,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李清照在〈词论〉中认为词别是一家,应该与诗有不同的表现领域。她在评论不同词人时对北宋三位大诗人的词作说了如下一段话:“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抽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而对后来的以词名家的几位词作者,只是从艺术角度提出了批评,体裁上是没有问题的。由此可见李清照所以形成不同文学样式的不同风格,主要是她对 不同文学样式应该表现不同内容的观念而产生的,而她的身世经历找到了词这种最佳表现形式,也确实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在她的诗里仍然继承了传统的“诗言志”的诗教,表现了女诗人对国事的关怀,对无能的南宋小朝廷的谴责。

到这里我们可以认为李清照的两种不同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她对诗、词两种形式,应该表现不同内容的理论观念的实践。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