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婚革命"——五四文豪不为人知的包办婚姻突围战

逃婚革命——五四文豪不为人知的包办婚姻突围战

1918年的早春,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弥漫着新文化运动的气息。22岁的沈德鸿(茅盾)正在图书馆埋头阅读《新青年》杂志上胡适的《贞操问题》,文章里那句"贞操是男女相待的一种态度,是双方交互的道德"让他陷入沉思。就在此时,一封来自乌镇的家书打破了他的思绪。母亲在信中写道:"德鸿吾儿,孔家小姐已过及笄之年,汝父生前订下的婚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审核:夏天)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