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的为与不为——读《五柳先生传》

钱钟书先生认为“陶潜《五柳先生传》,‘不’字为一篇眼目”,其意在强调陶渊明在假托五柳先生之名为自己立传时,更多地阐明自己的“不为”,通过“不为”来表明心志。其实,陶渊明除了写自己的“不为”外,同样写了很多“有为”,这些“有为”和“不为”一起,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陶潜形象。

㈠说与不说

陶渊明有所“说”。一则,他假托五柳先生立传,予以自况,叙说出自己的所做所想;二则,他借“黔娄之妻言”表明心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并用“无怀氏之民”和“葛天氏之民”自比,言明志趣。陶渊明所说,是要袒露自己的内心,表明自己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展示自己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陶渊明也有所“不说”。文章开篇便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对此,钱钟书先生评价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地者而破除之尔。”东晋是个重门阀、重名望的朝代,那个时代的人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希图名声不朽。陶渊明远离流俗观念之外,激愤于此,所以立传时指宅旁五柳为号,隐去姓名。再者,在日常生活中,陶渊明也是“闲静少言”,不尚交往,不喜应酬,尽量不说。

有所说,是要袒露心迹,表明心志;有所不说,是因为淡泊名利,不为立言,不为流芳千古,意欲破除“卖声名、夸门地”而已。

㈡有与没有

陶渊明有所“有”。他有三大爱好,嗜酒、读书和著文章。他有快乐,即使“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也能做到“晏如也”。他有性格有思想,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曾不吝情去留”,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也有所“没有”。他“性嗜酒”,但却“家贫不能常得”,没有酒。他自得其乐,但家里却“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没有能避风日的房屋,没有好的衣服,也没有吃的。没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也能做到“晏如”,做到安然自若,这才是真正的“安贫乐道”之士!

没有吃,没有喝,没有穿,也要有性格有思想,有爱好有快乐,也只有陶渊明才能如此。

㈢为与不为

陶渊明有所“为”。他“好读书”,而且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走进“会意”的境界,达到“欣然忘食”的地步。他“性嗜酒”,到亲戚朋友家喝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他喝酒就要喝个痛快。他“常著文章”,自娱自乐,来透漏自己的志趣。

陶渊明也有所“不为”。他读书“不求甚解”,不过分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读书不为功名,只为“会意”,只为“快乐”。他酒后“曾不吝情去留”,从不在亲友面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极其率真。他著文章或做其它事情,“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不为名所系,不为利所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读书,但不求甚解;嗜酒,但不吝情去留;著文章,但不慕荣利。这,就是陶渊明,一个只听从自己内心召唤的陶渊明,绝不向世俗低头,也绝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有所说也有所不说,有所有也有所没有,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在这“有为”与“不为”之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陶潜:他闲静少言,淡泊名利;他安贫乐道,自得其乐;他率真旷达,只为快乐!

2013年02月04日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