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快刀》赏析

快刀

明末济属①多盗,邑各置兵,捕得辄②杀之。章丘盗尤多。有一兵佩刀甚利,杀辄导窾③。一日捕盗十余名,押赴市曹④。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闻君刀最快,斩首无二割。求杀我!”兵曰:“诺。其谨依我,无离也。”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数步之外犹圆转,而大赞曰:“好快刀!”

[注]①济属:山东一带。②辄:就。③窾:读kuǎn,空的意思。导窾,就是顺着骨头空隙剖开。④市曹:市内商业集中之处。古代常于此处决人犯。

刀剑一声笑

江西省铜鼓中学 黄富忠 336200

快刀,斩首无二割;头断,英雄气未绝。数步之外,还能圆转不停,还能大赞好刀。这种气概,让我想了远古的刑天,头断了,以双乳为眼,以肚脐为嘴,战斗不止。这就是著名的“刑天舞干戚”。而一段《聊斋志异》中极短的篇章,同样表现出中华民族最阳刚的形象!

虽然名曰为“盗”,但是蒲松龄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相反充满赞美之意,因为这“盗”就是老百姓,而且是老百姓中敢于反抗不平的一类。

区区一百三十字,什么地方写了“不平”事?“导窾”就是不平事!动辄以杀对待老百姓,而不反思“盗”多的原因,不是残酷是什么?所谓“导窾”,不就是“庖丁解牛”中的杀牛师的技术动作“批大隙,导大窾”,意思击入筋骨间的大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窍穴进刀。庖丁达到空上境界,杀了三年的牛!而这个快刀手竟然也达到了这个境界,得杀多少人啊!

杀人非同儿戏,快刀手“练刀”,也得有人才能“练”啊。“盗”越捕越多,正说百姓受的压迫越多。毛泽东说得好:“哪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虽然“一日捕盗十余名”,每天日杀十人,也不能吓阻百姓的反抗。

反抗中愈见豪迈。“求杀我”,决不是摇尾乞怜,而是一种慷慨赴死的坚定,是一种面对强敌人的不妥协。在刑场上,“盗从之刑处”,一个“从”字,体现出他的从容!清朝谭嗣同,得到改革失败的消息,而不逃避,不也正是这种不避死,希望以死唤醒国人的体现吗?菜市口的屠刀,是阻挡不住英雄的笑声的,吟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自有一腔豪迈之情!而清廷的这快刀,最终也没有阻住历史前进的洪流!

反抗中愈见清醒。“捕得辄杀之”,是官府的手段;补杀无幸免,则是“盗”们的清醒。但是即使不被抓住也没有活路,否则他们也就不为盗了,正是基于这点认识,我们可以知道盗即使头已经落地,也没有一句求饶话的原因了;即使颈已折,英雄之气犹能喊出“好快刀”。

反抗中愈见不屈的意志。“好快刀”仅仅是为了表现刀快?不,他还告诉我们“气”强!中国有很多神话传说,所反映的就是人的“精、气、神”。人可以失败,但人的“气”(精神)要延续!炎帝女儿死了,精气化为精卫;夸父死了,其气化为邓林;刑天死了,其气支撑着他继续战斗;而“盗”死,用一声“好快刀”,宣告着气未绝!

中华民族,创造着这样的神话传说,也受着这些神话传说的浸染,将阳刚之气、英雄之气渗透到每个华夏子孙的骨子里,反抗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反抗霸权,朝鲜扬国威。

所以,敌虽强,吓不住中华人;刀虽快,斩不断英雄气!即使明知失败,也凛然前往,头落地了,也要转几圈;颈脖断了,也要喊一句。无所畏惧。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虽千万人吾往矣”!

然而近观时事,发现美国人似乎有意当“快刀手”,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意欲攻伊郎,其凌厉之攻势足以为当代之“快刀手”,拿世界人民练“刀”,足以见残暴。今天又借“天安舰”事件黄海军演,威胁中国的安全。他们忘了,朝鲜,美国进行核讹诈,毛泽东一句“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轻轻拂过;黄海,美国想进行航母讹诈,中国人民又岂会屈服?想当年,外国列强众黄海侵我中华,这样的历史岂能重演!

面对刀剑,一声长笑。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