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不当回事儿?

●在这个时代,守住散文的特质和界限,把散文像小说一样来经营,内心里认同“散文是个人文学之尖端”,就是对散文真正的尊重了。

●好的散文,带来好的阅读,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暂时忘记时间中人的孤独。在这个自我即将溃散殆尽的影像时代,文学应该有责任将真实展现为人类自我有意义的存在,展现为内在生存所需要的情感,价值和信仰的实现与生长。反之,我们将会越来越沉溺于成为一个不思考的、被动接受一切影像娱乐的乐奴,主动地失去创造者的权利。

在人人都来写散文的时代,散文也还是在充当茶余饭后的小甜点,点缀日常生活的小花草,流行轻文化的含糊伙伴……我们有着悠久的散文传统,但不用讳言,散文的写作正在不当回事儿。跟小说的强势和受重视比起来,散文似乎只好屈居这样的地位。这当然多少影响了散文作家的心态,写的时候已知道是小甜点、小花草,如何肯花大心思大力气来经营呢。散文理论家们越着急越要喊散文的出新,因为散文的理论连戏剧都不如,各种重振散文雄风的口号、命名层出不穷。可后来仍然不过如此,你命名你的,我写我的。不因为命名了,散文就成了别的另一种东西———不是韵文的差不多就都是散文,散文不外乎叙事、抒情。散文这种基本定型了的写作,还能因为换了件衣裳就认不出来了吗?新新散文也好、大散文也好,各种各样的散文,她们穿什么衣裳都是散文,我们都不陌生。因此,在这个时代,守住散文的特质和界限,把散文像小说一样来经营,内心里认同“散文是个人文学之尖端”,就是对散文真正的尊重了。

在各种各样的散文中,能打动我们的,可能是大的散文,也可能是小的散文。评论家会公允地认为,散文的好,在于它知识丰富、文献广博;在于它词清句丽、文采卓越;更在于它情感丰沛、灵动机巧;还在于它能提供给我们思想和精神上的营养和感悟。我想说,散文的好,在于作家达到了“个人文学之尖端”以后,能心心相印地走进读者的内心。手里有一本《最散文》,通篇看完,贾平凹的《一块土地》、柴静的《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叶尔克西的《新娘》、安妮宝贝的《恋爱》、潘向黎的《看诗不分明》、萧云的《巴依娜》、铁凝的《桥的翅膀》等等,这个排序是按书的栏目排的。这些篇目在语言、结构及形式方面的经营给了我鲜明的印象,触动了我的心弦,用散文叙述的情致和智慧打动了我,让我看到生存中的力量。她们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散文能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绝不是作者急就章,小甜点地随便烘焙出来的。她们强烈地传达出阅读时应该有的快感;带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出神状态,让我的注意力被迫集中起来,她们的暗示性提升了我关于人生的意义;她们努力地在现实世界的对岸建造了一个象征世界,那些由她们掀开一角的未曾露面的事物得以呈现———文学难道不应该就是打开未来经验之路的那支神奇的笔么?

贾平凹的散文在早年就成就了他,他对散文的经营倒是从来尽心用心。《一块土地》,即可看出这种极致的尽心用心。首先是叙述的智慧。一块从太爷手上传下来的土地,经历了中国的几个时代,几代人的命运在此沉浮。以小见大,寓意深长。含而不露却悲悯无限。既有对历史中人的命运的追问,也有未来不知所终的迷惑。作者将他不能回答的未来提出,是对一段历史的总结与造相。从而体现出中国式生存哲学的天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柴静的《非如此不可》,大概先是从网上红起来的,但这并不影响这篇散文的持重风格。作者的叙述氛围营造,有历史现场感,而无轻浮、虚夸的滥情之风。叙述克制、深沉而有张力。顾准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新闻记者的身份在这方面成全了她,即在写这类纪实文学上,她们往往有着直面现实的勇气与赤诚。叶尔克西的《新娘》,以另一种质地的文化心理,细腻地传达出文学普世的价值情怀。这同样是一篇尽心经营的散文,作者试图最大限度地把哈萨克克列部最古老的婚嫁带到你眼前,不管你懂不懂。她的用心必定让你看到超越民族经验之外的另一些共同的微妙的理解与差异。而这种差异无疑是美的,“就好像人类看见星空里,一颗将要消逝的行星”。安妮宝贝大概是最懂得语言的非理性隐含的颠覆性功能了,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看过她的文字,不能轻易将之遗忘。她的文字有一种悲剧气质。正如尼采说的,悲剧在本质上是过度的狂热,所有的艺术本质上来说都是悲剧。这一篇《恋爱》,简直是格言警句的集锦。这种散文你能说她有多新,还是从英语散文、小品文里自然化来的。不同的是,她的情致和智慧融合在一起,在高处同时到达你的内心。她漂亮地演绎了人们羞于承认的、文学实际上是替我们上演了暴力时感受到的愉悦。安妮宝贝文字的颠覆性就提供了这种令人愉悦的暴力,这是她在当代文学格局中的位置。潘向黎的《看诗不分明》,外表乍看上去新,实际上还是传统散文。她的好也还在于,散文被认真经营了。在一个古诗行家遍地的国家谈古诗,若非有过硬的古诗学养,起码也得有超凡的颖悟修为。潘向黎不怵这个被专家学者垄断的领域,以她的诗心性灵,字字句句地从古诗的穷经皓首里突围。喜欢这种一意在自己的风雅精致上徘徊的难度写作。萧云的《巴依娜》,写得轻松、可爱。在当代散文格局中,得有人写这些陌生的领域,带给人们异域的经验和人生。铁凝的《桥的翅膀》,是在巴黎的中法论坛上的演讲。她的好,也在于作者的叙述智慧。她回避了直接去谈文学的寻常角度,因为那往往流于老生常谈。她选取了看似与文学关系不大,却分别关涉象征了文学核心层面的另一些角度。而行文在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上,也显示并代表了国际论坛的水准。

散文的海洋里肯定还有更多的好散文,以上列举的只是一本年选里的作品。里面也还有另一些好散文,不及细究。而散文评论家们的盘点又发现,一方面是散文的创作量之大,另一方面却是有大影响、可传世的精品不多。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时间和注意力组成的。时间是一个人的物理生命长度,注意力则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的横向干预指标。当我们的注意力成功地克服了时间的局限和悲哀时,幸福的光晕显现神性。好的散文,带来好的阅读,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暂时忘记时间中人的孤独。在这个自我即将溃散殆尽的影像时代,文学应该有责任将真实展现为人类自我有意义的存在,展现为内在生存所需要的情感,价值和信仰的实现与生长。反之,我们将会越来越沉溺于成为一个不思考的、被动接受一切影像娱乐的乐奴,主动地失去创造者的权利。不思想还意味着,人们的命运离开了自己的掌握,开始向不可测度的深渊下坠。全球资本主义叙事的到来,正在使一切于不知不觉中被宰制。人文艺术的创作不再被看作是一种高级活动,艺术家也难得再有全身心地投入创作的宁静和决绝。散文写作不被当作一回事儿,即是曲折体现之一。但散文这种陪伴中国人千年的文学存在,积淀着我们的精神密码和美感需求,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赋予自己的情感以形式,表达自己对于物与知相吻合后的喜悦或忧伤,并在此过程中使自己生命的无穷潜力得以呈现。这过去是,现在还是散文对于世俗人生的意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