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希解读普鲁斯特五封信:"诗意从劳作中萌生"



新京报插图/许英剑

1
对我的内心生活来说,这两条路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既然这一卷整个都是以斯万家那边为背景的,我更觉得这个书名简朴、实在、不华丽、不抢眼,就像诗意得以从中萌生的劳作本身一样。

1912年底,普鲁斯特将《追寻逝去的时光》的雏形——《逝去的时光》和《寻回的时光》两卷本——送交出版商法斯凯尔,但被退稿。这时,作家路易·德·罗贝尔建议普鲁斯特去与奥朗多夫出版社联系。事情并没成功,但普鲁斯特很看重他与罗贝尔的友谊。6月份,他把在格拉塞出版社排版的校样第一卷寄给罗贝尔,请他提意见——这时,卷名已改为《去斯万家那边》。罗贝尔来信,说不喜欢这个新的卷名。普鲁斯特在回信中说:

如果您能帮我想一个书名,我真是太高兴了!不过我想要的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毫不抢眼的书名。您知道,总的书名是《追寻逝去的时光》(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第一卷(分成两部)的书名倘若叫《夏尔·斯万》,您大概不会反对吧?不过,如果第一卷不分部,出成500页一本的话,我不会用这个书名,因为对斯万形象的勾勒在这一卷中并没有最后完成,用这个书名有点名不副实。下面这个书名您喜欢吗:《太阳升起之前》?(我不喜欢。)我已经放弃了以下这些书名:《心灵的间歇》(最初用的书名),《受伤的白鸽》(les Colombes poignardées),《往事断续》(le Passé intermittent),《永恒的爱慕》(l'Adoration perpétuelle),《七重天》(le Septième Ciel),《在少女花影下》(A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

几天以后,他又去了一封信。里面写道:

我曾想把第一卷取名为《春天》(Le Printemps)。可我还是不明白,贡布雷那条在本乡本土很朴实地叫做“斯万家那边”(le coté de chez Swann )的路,一旦用做书名,为什么就不能像那些抽象的、词藻华丽的书名同样有诗意呢?如果您看过第一部,您当然知道,在贡布雷有两条路,即梅泽格利兹-拉维纳兹那边和盖尔芒特家那边,前一条大家都管它叫斯万家那边。对我的内心生活来说,这两条路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既然这一卷整个都是以斯万家那边为背景的,我更觉得这个书名简朴、实在、不华丽、不抢眼,就像诗意得以从中萌生的劳作本身一样。[……]不知您是否喜欢下面的这些名字:第一卷叫《茶杯里的花园》(Jardins dans une tasse de thé)或《名之纪》(l'Age des noms)。第二卷《词之纪》(l’Age des mots)。第三卷《物之纪》(l'Age des choses)。我最喜欢的,还是《夏尔·斯万》,不过,考虑到斯万的形象还没有完全展开,或许不妨改作《夏尔·斯万最初的几幅肖像画》(Premiers crayons de Charles Swann)。

2

这是一本非常现实的书,不过,为了模拟不由自主的回忆,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回忆往事的形式,从而使它有了优雅的形态,有了茎梗做依托。

普鲁斯特不厌其烦地给罗贝尔解释自己的想法,这并不奇怪。这位体质羸弱的大作家,写起信来常常下笔千言——如果写的是他感兴趣的事,而看信的人又是他乐于倾谈的朋友的话。(否则他也会惜墨如金。跟《尤利西斯》的作者、大名鼎鼎的詹姆斯·乔伊斯,普鲁斯特显然是话不投机,在一次晚间聚会上两人见面后,他一反常态地在给朋友的信件中绝口不提那个夜晚。)

令人惊异的是,普鲁斯特居然考虑过这么多书名,而且,有的书名还相当滑稽。信里提到他打算放弃的那个书名“在少女花影下”,后来用做了第二卷的书名——法国学者塔迪埃和作家格勒尼埃,在不同的场合不约而同地用ridicule(滑稽)来描述自己对这个书名的第一印象。

在普鲁斯特与格拉塞出版社的交往中,记者、作家勒内·布吕姆扮演了经纪人的角色。普鲁斯特在1913年12月给他的信中写道:

我把自己的思想乃至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倾注在这本书里了,所以在我心目中,它比我至今做过的所有事情都重要一千倍、一万倍,以前的那些事情跟它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我把总的书名定为《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叫《去斯万家那边》。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书名,在预告上分别为《盖尔芒特家那边》和《寻回的时光》,不过第二卷也可能叫《在少女花影下》或《心灵的间歇》,甚至也可能叫《永恒的爱慕》或《受伤的白鸽》,等等等等。

这是一本非常现实的书,不过,为了模拟不由自主的回忆,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回忆往事的形式,从而使它有了优雅的形态,有了茎梗做依托。

比如说,书中有一处写到一段我已经忘记,但在吃一块蘸过茶的玛德莱娜蛋糕时突然记起来的往事,[……]

书中还有一个地方写到刚醒来的感觉,这时你会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会以为还在两年前的异国。而所有这些,都只是这部书的茎杆,托在茎杆上的那一切,都是现实的,充满激情的,书里的我和您所认识的我很不一样,而且,远不像您所认识的我这么差劲,人家不会再老是说他“优雅”啊,“细腻”啊,而是会感觉到他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

3

倘若没有理性的信念,倘若仅仅是想回忆,想靠回忆重温过去的岁月,我是不会拖着病体费心劳神写作的。我不想抽象地去分析一种思想的演变,我要重现它,让它获得生命。

《新法兰西杂志》秘书雅克·里维埃是普鲁斯特的知音。《去斯万家那边》出版后,他给普鲁斯特写信,表达了自己的“惊叹和激动”。普鲁斯特在回信上称他为“一位猜到了我的书是有明确信念、有完整结构的作品的读者”。普鲁斯特饱含感情地写道:

不,倘若没有理性的信念,倘若仅仅是想回忆,想靠回忆重温过去的岁月,我是不会拖着病体费心劳神写作的。我不想抽象地去分析一种思想的演变,我要重现它,让它获得生命。为此,我不得不去写好些错的事情,还不能说明我认为那是错的;倘若读者以为我把它们都当成对的了,那当然很遗憾,但我也没办法。

查尔斯·司各特-蒙克里夫是普鲁斯特巨著最早、最著名的英译者。身为诗人的蒙克里夫灵光乍现,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觅得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作为英译本的书名。这个书名还有一个妙处,就是三个首字母R、T、P,正好对应于法文书名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中的首字母。第一卷的书名,则译为 Swann's Way。1922年,英译本的新书预告,在普鲁斯特去世前两个月刊出。普鲁斯特对这个书名做何反应呢?他在9月14日写信给出版商加斯东·加利玛:

英国的朋友——写信告诉我,说他们看到了新书预告,书名(我说的只是大概的意思)不是“追寻逝去的时光”,而是“往事的回忆”。这下子,书名全给毁了。更糟糕的是“去斯万家那边”被译成了“斯万的方式”,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当然无法苟同。

英文中的way,的确既可作方向、路途讲,又有方式、手段的释义。Swann's Way,在普鲁斯特眼里,成了“斯万的方式”这么个“荒唐的”书名。至于他对全书的书名,那个唯美的、精巧的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所断然表示的排斥态度,更是值得后来的译者深思的。

□周克希(著名翻译家,普鲁斯特译者)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