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诗史建构的新框架—评许总《唐宋诗宏观结构论》

作者:朱丽霞
唐音宋调向为诗学研究中的两个持久热点,同时由于受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学术背景和文化心态的影响,历来的学术研究中逐渐形成了崇唐、宗宋的两大支脉,由此形成了旷日持久的唐宋诗之争。治唐诗者排斥宋调,治宋调者却始终以唐诗作为参照和评价标准。在唐宋诗的研究中,几乎形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潜规则:以辨异作为立足点,致使唐诗、宋诗的研究各自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领域,表现出带有敌对意识的隔膜,唐音宋调似乎永远水火难容。从文学自身发展的递擅规律看,并行不悖的研究格局显然不符合文学史事实。如何打破研究的僵局是目前唐宋文学研究者所面临的困惑。许总先生《唐采诗宏观结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打通了唐宋诗研究的僵局,为唐宋诗的深人研究开辟了新的坦途。

《唐宋诗宏观结构论》由上下两编构成,共分七章,既对中国古典诗歌从产生到唐诗宋诗的整个发展历程进行了明晰又细致的考察与描述,又对这一时期重要诗人的诗学成就与诗史地位做出深人的考证与探讨,并以此为基础,进而对历代唐音宋调的研究进行了学术史的初步勾勒与评述。这两部分,分而言之,或宏观评述,或微观考证,或总论群体,或分梳个案,都侧重于唐宋诗某一层面的深层挖掘与开拓;合而观之,又前后辉映,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许著不仅为唐宋诗发展史的研究做出了新的探索与铺垫,也为唐宋诗的学术史建构做出了成功尝试。

宏阔的学术视野和史的发展观是许著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体现于三个方面:

(1)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唐音宋调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座峰巅,唐宋两朝的时代环境固然是其决定因素,但先唐的诗史却是其不可中断的源头。许著对于这一点有深刻的体认,将唐宋诗置于中国诗学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不仅专辟一章(第一章)进行综述,而且这种宏观的意识贯穿全书,且精论叠见。他认为,唐前整个古典诗歌发展史,以诗骚范式的擅递、转型及南北文化因子的渗融、裂变为标志的演进,同时也表现为文人诗的最初萌芽过程,进而分析诗骚范式对后世诗史的规范首先表现于《诗经》的影响。许著认为,经战国至秦汉,伴随失落了文学本色的经典化的《诗经》对后世的全部文学史内涵与走向都产生了无可拟伦的支配与规范作用。《楚辞》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诗经》诗性精神的承传和发扬。“自唐代开始,诗歌创作显然进人以文人诗为主体的新阶段”(《第一章规范:唐代前期》)的繁荣正是中国文人诗的繁荣,深有卓见,应该说,这是唐诗研究史的新见解。许著将学术置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政治环境之中加以关照,从历时态上,将唐音、宋调对比整合,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持论公允而分析深刻。就其效果而言,对于唐宋诗的区别由模糊渐趋清晰,由零散机械渐趋系统辨证,反观过去的研究,问题本身进一步深化了。

(2)对传统进行解构,并重新建构新的理论框架。许著打破传统文学史中唐分初盛中晚、宋分南北的研究格局,将唐宋诗史视为从未间断的一个整体三个阶段加以重新审视,认为唐代前期为文人诗的规范时期,由汉魏风骨与齐梁词彩相融合构铸文人诗普遍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在多样化风格的诗歌中表现出完全统一的理想化的艺术精神;唐代中期至北宋为文人诗的裂变时期,由于大一统朝政的紊乱,政治社会危机不断出现,那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想化的社会心理与时代精神随之失落,文人的心理、行为走向多元,从而造成文人诗整体艺术精神由裂变而转向。伴随文学内质建构的演变,文人诗在功能、格调及审美趣味、艺术类型等方面也逐渐发生变化,在诗歌体格逐渐精密与分裂中孕育出与“唐音”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范式—“宋调”;南宋为文人诗的重构时期,表现为“宋调”中的“唐音”回归和重新定位。

(3)许著将唐宋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唐音宋调在显著的区别背后仍有其相通相融的特性。唐宋诗史演进的三个阶段并非孤立前行,而是相互交织,贯穿唐、宋两个朝代的始终。尚奇的诗学思潮,在唐宋诗史上形成了无数新奇的审美领域,努力贴近生活的写实思潮,产生了许多诗史名作,唐宋诗始终向着“以文为诗”的方向发展,使传统的诗歌功能与表现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生逢乱世的诗人的心灵悲歌体现了读书者的心路历程。这四个方面的诗学思潮贯穿唐宋两朝,同时将流变中的诗史整合为一体。许著在唐宋诗的动态递擅中架构了唐宋诗歌的宏观结构,揭示出一段经典文学史的整体进程。在这个整体的演进中,“唐音”、“宋调”的争论得以消解。这样的论述,层进层深,由诗歌的源流转向诗学本质,问题的关键和要义也在层层转化与深人中逐渐凸显。

求新求真的科学方法,尊重历史的学术态度,是许著又一显著特色,也是许著始终遵循的学术规则。如考证“宋调”的形成,许著认为宋诗的兴盛尽管与北宋的时代状况及文化特质密切相关,但真正具有“宋调”的宋诗在宋初并未形成,因为“在北宋初期的六十年诗坛相继出现的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三派诗人,即全然体现了唐代后期诗风的延续”独具风貌的“宋调”则形成于北宋中期,而“宋调”的艺术高峰则出现于“北宋后期”。从而总结出宋调区别于唐音的本质特征在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密集的人文意象”。由此,把唐音宋调的本质区别揭示出来。作为宏观的断代文学史,许著在建构唐宋诗结构时,事实上是对唐音宋调作出重新解读。从作者的著述目的看,旨在建构唐宋诗的宏观框架,也必须处理“求新”与“求真”的关系问题。而从学风来看,乃是尊重学术规范与应用规范的问题。从全书论述结构看,求新正以求真为基础,立足传统,把握其精神,批评其得失,旧说新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由批评而分析,进而深化问题。

许著通过多角度的文化透视与观照,既宏观地挖掘了唐音宋调的发展脉络,也揭示了其变化发展的深层动因。由此,许著不仅是对唐宋诗研究的总结,对中国诗史的研究也将产生极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