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交游考略

作者:杨廷福遗作
考查杜甫交游,明瞭其社会关系,是亦"论世知人"①,为研究杜甫所不可少者。老友李春坪同志,曾自《杜少陵集》(下简称集)中拈出杜甫交游名氏,惜未成篇②。兹师其意,为作《杜甫交游考略》,备翻捡耳。杜甫生平交游,情谊自有亲疏深浅之别,如房琯,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与之交往友谊较深,颇见肝胆,但亦不乏"点头之交",此于集中酬应之作,略能明之。为节篇幅,交游人物之生平从略;凡诗只录其题目,原句尽量少引,凡不可考知者,无证不信,宁付阙如。杜甫交游连同亲戚,共得三百十八人,按姓名笔划为序,考略于下。于休烈见《旧唐书》(下简称旧)一四九、《新唐书》(下简称新)一○四本传。案集二《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于指于休烈,崔为崔国辅。《杜工部年谱》(下简称杜谱):"天宝十一载,公在长安,送隶有司,参列选序。"黄鹤注:"公献三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崔于二学士,当是试文之官。"《读杜心解》五之一谓:"殆由召试不遇,意将辞别而归。二学士特集贤院长耳。"考杜甫于天宝十载献赋后,待制集贤院,从此"奉留赠"诗题与全诗意旨而言,浦起龙与仇兆鳌《集注》(下简称仇注)之说是。据闻一多先生《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下简称闻笺),此诗为杜甫四十一岁四月前作,然则杜甫于三月暂归洛阳时,投赠诗篇,而与于、崔交游。

大觉集二十《大觉高僧兰若》,仇注据原注谓大觉当是高僧名。大历二年,杜甫在夔州游巫山寺院,投赠大觉者。

巳上人集一《巳上人茅斋》:"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巳上人,即巳公,东都诗僧。当为开元廿九年杜甫在东都与之交游所作。

卫八处士集六《赠卫八处士》,卫八蒲州隐士。似即卫宾。《唐史拾遗》:"杜甫与李白、高适、卫宾友善,时宾年最少,号小友。"朱长孺注以为"伪书杜撰",然未有反证;一说疑为唐隐士卫大经之同族,亦未有确证。

卫伯玉新一四一、旧一一五有传,见集二十一《江陵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又作此奉卫王》、《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等。阳城郡王即卫伯玉,大历二年六月封阳城郡王。三年杜甫至江陵,宾主投分,诗简奉酬。而从游。

卫钧集二二《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钧》,杜甫于大历三年移居公安,贫病交迫,得卫钧之助,故诗首云:"卫侯不易得,余病汝知之。"结云:"交态遭轻薄,今朝豁所思。"

王十二(一作二十)集十五《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王十二,名无考。仇注"王判官盖在云安",就此诗而言,则似为杜甫自永泰元年秋移居云安至大历元年春去夔州时所友者。

王十五集九《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遣营草堂貲》,王十五,名无考,据"他乡唯表弟",知为杜甫之表弟,唐人沿南北朝遗风颇重中表,故特点出,又与集十八《王十五前阁会》,玩"邻舍烦书札,肩舆强老翁"句,似为一人。

王十五集十二《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仇注以为即《王十五前阁会》之人,岑仲勉先生《唐人行第录》疑非。案此诗顾注:"王判官本黔阳人而官于蜀者,时奉母归养,故作诗以送之。"杜甫戚谊无黔阳人,岑说是。

王十六集十八《送王十六判官》,王十六,名无考,似为杜甫在夔州时所友者,诗送其赴荆南。

王大录事集一二《汉川王大录事宅作》,王大,名无考,是否即《全唐文》三三四陶翰《送王大拔萃不第归睢阳序》之王大,待考。

王录事,名无考,集十三《王录事许修草堂貲不到聊小结》,朱注疑与上条为一人,仇注以为前诗"言才名权,盖公尊行也。后诗直云嗔王录事,知其别为一人矣"。案此诗愤懑溢于词表,岂止直嗔,仇说是。

王司直名无考,集二一《短歌行赠王郎司直》,钱笺:"赠友诗官有王司直,即其人也。"

王季友集二一《可叹》"酆城客子王季友,群书万卷常暗诵"云云,叹其怀才不用,见毁众口。王季友尝为洪州刺史李勉幕府判官,据潘淳《诗话》载《唐江西新幢子记题名》有兼监察御史王季友,而于邵《送王司议季友赴洪州序》,题称职衔;岑参《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送王七录事赴虢州》《送王录事欲归华阴》,原注:"王录事自华阴尉授虢州录事参军,旬日郤复旧官。"其经历大抵如此。此与殷墦《河岳英灵集》所谓"白首短褐"不侔。仇注认为"止是虚衔,未尝官于朝也",想当然耳,犹待考定。《唐诗纪事》(下简称纪事)二六:"季友,肃、代间诗人也。"与同时代诗人多有往还,钱起、郎士元亦有赠酬之作。《河岳英灵集》、《箧中集》均收有王季友诗,《全唐诗》得其诗十一首。

王侍郎集九《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原注"王时牧蜀",其名无考。

王承俊集九《寄赠王十将军承俊》:"缠结青聰马,出入锦城中。"知王为驻守成都之武将,与集二十《久雨期王将军不至》当为一人。二诗均叹息时事而惜将军之不能用,并兼叙友情。

王使君名无考。集二二《宴王使君宅二首》,大历三年杜甫流寓江陵与王使君相友作。邵注、"王必荆州人,闲居邑中老。"

王契字佐卿,即元结《次山集。送王契之西蜀序》之王契,京兆人。集十三《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仇注黄鹤注作蜀人,非。又集十四《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似为一人。

王砅杜甫重表侄,王珪之后,大历五年时为评事,见集二三《送重表侄王冰评事使南海》。

王宰画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宰,蜀中人,多画蜀山,玲珑嵌空,巉嵯巧峭。"钱笺据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王宰家于西蜀"。上元元年杜甫在成都时相友,见集九《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王倚集三《病后过王倚饮赠歌》,杜甫作于天宝十三载,困居长安时,赠歌极道王倚敦笃交谊。

王抡据集一○《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集十一《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集十七《哭王彭州抡》等诗,知王抡行十七、历侍御史,终于彭州刺史、与杜甫交情颇深。

王峑夔(信)州刺史,大历二年杜甫在夔州送王崟归朝有作,见集十九《奉送王信州崟北归》,为蜀中所友者。

王阆州名无考,集十二《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借别之作》、集十三《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陪王使君晦曰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等,系杜甫于广德元年秋后至二年春在阆州时酬应之作,与王某相友。

王维见新二○二、旧一九○本传及《唐才子传》二、《王右丞集》等。杜甫于天宝五载归长安为郑潜曜之门客,并从汝阳王琎游,始友王维。集六《奉赠王中允维》为乾元元年之作,故起句云"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下即辩明其安禄山迫以伪署,凝碧池头之苦哀。集十七《解闷》"不见高人王右丞",即为追悼王维作,王、杜唱和诗今巳失传,二人集中仅存《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潜唐兴县令。集十《敬简王明府》、《重简王明府》黄鹤注:"上元二年,公尝为唐兴县宰王潜作《客馆记》,当即其人。此殆因诗而简之。"
王彻瑯琊徵士。集三《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原注"徵士瑯琊王彻"。杜甫困居长安时,即与王交游。
王翰见新二○二、旧一九○本传、《纪事》二一、《唐才子传》一等,有集十卷。《全唐诗》一五六存其诗一卷,十四首。杜甫少游翰墨场,"结交皆老苍"。王翰,景云元年进士,诗名甚著,为杜甫之前辈。集一《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盖纪实。

元二十一集十五《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集十八亦有二首呈元曹长。其名无考,李肇《国史补》:尚书丞、郎相呼为曹长,据呈诗,元喜烧炼服食者,均作于大历年在夔州时,为杜甫入蜀后所识之人。

元丹丘道士,集二《玄都壇歌寄元逸人》,卢注:"李白与元丹丘游,疑即其人。"据《李太白集》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元丹丘歌》,证以杜诗"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句,朱注:"公同太白访范隐居诗,’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此即在鲁郡作也。《昔游》诗,’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正指元逸人。"是可知元逸人即元丹丘,杜甫与李白游齐赵时所友者。

元持集二十《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州别驾元持(作"特"讹)宅"。
元二集十二《送元二适江左》,原注:"元常应孙吴科举。"仇注,疑与王维《送元二使西安》为同一人,待考。

元结见新一四三本传、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唐才子传》三、《元次山集》等。《元次山集·喻友》:"天宝丁亥,诏黴天下士人有一艺者,皆得诣京师就选。相国晋公林甫,……悉令尚书长官考试。……已而布衣之士,无有第者。"仇注"时公与结,皆应诏而退",是知元结与杜甫相友在天宝六年。集十九《同元使君舂陵行》作于大历二年,系和元结于广德二年在道州刺史任所为《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二诗,杜甫钦其所为,作诗称美。

韦十郎官名无考,集一二《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韦十六评事名无考,集五《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据:"昔没贼中时,潜与子同游"句,韦与杜甫为长安旧友,韦七赞善赞善东宫官名,其名无考,集十一《赠韦赞善别》、集二三《赠韦七赞善》,黄鹤注,据"尔家最近魁三象""乡里衣冠不乏贤"句,韦赞善必韦见素之后。

韦大少府杜甫侄辈,名无考,见集二十《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又《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

韦氏妹集四《元日寄韦氏妹》,至德二载元日作,韦氏妹,杜甫之妹稼于韦氏者,即同谷诗有妹有妹在锤离者。

韦之晋集二二《哭韦之晋》:"悽怆郇瑕邑,差池弱冠年。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韦为杜甫丈人行,据《闻笺》则为十九岁往郇瑕而从游者。

韦见素见新一一八、旧一○八本传,天宝十三载,韦见素为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杜甫困居长安,乃《上韦左相二十韵》,希望故旧汲引。

韦书记集二《送韦书记赴安西》,天宝十一载作,韦为封常清安西节度府书记,名未详。

韦有夏集五《寄韦有夏郎中》系谢韦来书而寄诗,当为旧友。据潘淳曰:"颜鲁公《东方朔碑》阴,有朝城主簿韦有夏。"似即其人。

韦郎司直集十二《送韦郎司直归成都》,名无考。
韦匡赞据集二二《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知其为韦夐后代。

韦济见新一一六、旧八八本传,早以辞翰名世,《全唐诗》存其诗一首。韦济系杜甫前辈,爱其才,曾频过访杜于偃师故庐,故有"逢人间孔融"句。天宝七载济再为河南尹,迁尚书右丞,时杜甫困蹇长安,奉诗请求援引,见集一《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韦迢京兆人,与杜甫友善,其出牧韶州,杜作诗送之,见集二二《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酬韦韶州见寄》。韦亦能诗,《全唐诗》存二首,《潭州留別杜员外院长》、《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即为酬答杜甫者。

韦班涪江县尉,杜甫在蜀之友,见集九《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学栽》,集十二《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韦偃集九《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作韦鶠,韦鉴子,善画山水人物。朱景玄《画断》云"京兆人,寓居于蜀,工画马韩幹之匹",当为杜甫流寓成都时所识。

韦续蜀中县令,见集九《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韦讽阆州录事参军,杜甫蜀中之友。见集十一《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十三《韦讽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孔巢父据新一六三、旧一五四本传,少与韩准、裴政、李白、张叔明、陶沔隐与徂徕山时号竹溪六逸。天宝二载,杜甫在长安应诏就试,友孔巢父,集一《送孔巢父归江东兼呈李白》可证。《李太白集》十六有《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文公蜀僧,集十一《谒文公上方》,杜甫子宝应元年在梓州时游山寺所识。

长孙九集五《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至德二年杜甫为拾遗时作,则当时相友。

长孙渐中书舍人,据大历四年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集二三)"衰年倾盖晚"句,可知是年相识。

马大名无考,见集二一《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马巴州集十三《奉寄别马巴州》,原注:"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仇注据本传谓广德二年作。

太易公安诗僧,见《唐才子传》三。集二二《公安留别太易沙门》:"丽藻初逢休上人",当为杜甫大历三年在公安所识者。

司马山人道士,杜甫在长安时曾相识,广德二年回成都耐作诗寄情,见集十三《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卢十四杜甫表弟,官侍御,名失考。集二三《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及集二二共存有寄怀诗五首。

卢琚集二二《奉赠卢五丈参谋琚》,原注:"时丈人使自江陵,在长沙待恩旨,先支率钱米。"知卢琚为杜甫之前辈;诗云"恭维同自出",据朱注"盖参谋之母与公母皆崔氏也。黄鹤引公祖母卢氏,非",知卢琚为杜甫之前辈并有戚谊。

田侍御集二一《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央津亭留宴》,作于大历三年春,侍御,名无考。

田梁丘见于邵《田司马梁丘传》,京兆茂陵人。《旧书·哥舒翰传》:"讨禄山,以田梁丘为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集三《赠田九判官梁丘》未及御史中丞、行军司马,当为杜甫在长安时投赠之作。玩诗旨,杜颇有望田汲引意,疑后投赠哥舒翰,即由田所游扬。

田澄集三《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纪事》二九,田澄条:"杜甫《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诗,即澄也。以舍人奉使入蜀,肃宗时人也。"《全唐诗》二五六存其诗一首。

任华见《全唐诗》二六一小传,存其诗三首,《纪事》二二载其《杂言寄赠杜拾遗》,惟仇注认为"此诗起段,似杜旧友,又似杜乍交,……俱属可疑",但任华为李、杜同时人,宋人已载其事,与李、杜相识,似亦可能。

刘九法曹集一《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杜甫青年时在兖州所结识者,其名失考。

刘十判官名失考。集二二《亿别行送刘判官》、《重送刘十弟判官》,似为杜甫晚年所结识之后辈。

刘主簿名失考,集十《逢唐兴刘主簿》,上元二年杜甫为唐兴县令王潜作《唐兴县客馆记》,刘主簿当于此时相识。刘伯华峡州刺史,能诗,集十《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迟暮嗟为客,西南得良朋。"当为杜甫入蜀后所交游。刘单集四《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文苑英华》注:"奉先尉刘单宅。"《草堂诗笺》定为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杜甫自京赴奉先之后所作。

刘叟集十《军中醉歌寄沈八刘叟》,广德二年杜甫在严武幕府作。仇注:"沈刘盖草堂同饮者。"刘叟,名不详。

刘颢乾元元年冬,杜甫自华州游东都,集六《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散因为醉歌》,刘颢为杜甫之旧识,孟云卿是杜甫之新交。

玄武禅师宝应元年杜甫在梓州所谒禅师,见集十一《题玄武禅师屋壁》。

宇文晁石首县令,集二一《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据王道俊《博议》,"题中宇文石首即前宇文晁也。"

许八集二四《进三大礼赋表》:"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是知杜甫游吴越乃在开元十九年。据《朱注谱》、《闻谱》考定杜甫二十岁至江宁与许八、曼上人游。见集六《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等,岑参亦有《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觐》诗,其名不详。

许主簿名失考,杜甫早年之友,集一《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黄鹤注;"许即任城许主簿,当是开元二十五年至兖州与许游南池相先后。"

许损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与许损论诗,见集三《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朱山人上元元年杜甫卜居成都浣花溪营建草堂之南邻,名不详。集九《过南邻朱山入水亭》:"看君多道气",又《绝句》:"梅熟许同朱老吃",即朱山人,似为习道之隐者。

祁录事集十二《短歌行送祁录事因寄苏使》,祁,名无考。

杜十五杜甫从弟,名无考,集一七《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杜四杜甫族兄,名无考,集一四《狂歌行赠四兄》。

杜丰杜甫弟,集十七《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杜亚见新一七二、旧一四六本传,杜甫从弟,历官评事、侍御史、东都太守,集五《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杜佐杜甫从侄,官至大理正,《新·世系表》:"佐是襄阳房殿中侍御史玮之子。"集八有《示侄佐》《佐还山后寄》三首。

杜位杜甫从弟,李林甫婿,江陵行军司马,《新·宰相世系表》:"杜位出襄阳房为考功郎中,湖州刺史。"集二《杜位宅守岁》,集十六《寄杜位》,集二一《乘雨入行军六弟宅》,黄鹤注:"甫以大历三年抵荆南,时卫伯玉方为节度,故位为行军司马,六弟即位云。"

杜观杜甫弟,集中与观诗篇颇多,十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外,一九,二一尚有多首。

杜使君杜甫侄辈,名不详,见十四《宴忠州使君侄宅》等。

杜使君杜甫孙辈,绵州刺史,名不详,见集十一《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十二《陪王汉州杜绵州泛房公西湖》。杜济杜甫从孙(一云从侄),东川节度,集三《示从孙济》。

杜崇简杜甫从孙,据《新.宰相世系表》曾为益州司马参军,集十八有《寄从孙崇简》。

杜勤杜甫从侄,集三《醉歌行》,原注:"别从侄勤落

第归。"

杜颖杜甫弟,集十四《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又集二一有一首。

杜鸿渐见旧一零八、新一二六本传,杜甫从叔,官东西川副元帅,黄门侍郎。集十九《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杜韶杜甫族弟,苍水使,参见上条。

严二别驾名无考,据集十一《从事行赠严二別驾》,严二为梓州从事,杜甫永泰元年至梓州时相识,故云"垂老逢君未恨晚",而此赠诗则作于宝应元年。

严二奉礼名无考,见集十二《与严二郎奉礼别》。

严六侍御名无考,见集十四《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
严侍御名无考,集二一《江陵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同作》,大历三年夏杜甫至江陵时作,严侍御似在江陵所结识者。

严明府云安县令,名无考。大历元年杜甫在云安居其水阁时相友,见集十四《水阁朝霁奉简云安严明府》,又十七亦有一首。
严明府大昌县令,名无考。集十七《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大历元年作。

严武见新一二九、旧一一七本传,挺之子,于杜甫为世交。严武善视杜甫,其复镇剑南,甫往依之,集中与严武唱和赠答诗最多,计二十六首。严武亦能诗,《全唐诗》存六首,如《酬别杜二》、《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巴岭答杜二见忆》等,均为与杜甫酬唱之作。《纪事》二十、《云溪友议》上均有记载。

严挺之名浚,见新一二九、旧九九本传,集十六《八哀·赠左仆射郑国公武》:"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大贤即指严挺之。杜严世交,杜甫早年即已从严挺之游。

严震见新一五八、旧一一七本传。集十二《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考严震梓州盐亭人,至德乾元间屡以家财助军需,授州长史王府咨议参军,严武移西川署为押衙。故知"咨议诸昆季",指严震、严師兄弟。杜甫诗作于广德元年,自梓州赴盐亭时,而严氏兄弟,似前已相识。严?见新一四四,旧一一七本传。

花敬(惊)定集十《戏作花卿歌》、《赠花卿》。据《旧书·肃宗纪》:"上元二年四月,梓州刺史段璋反,……五月成都府尹崔光远,率将花敬(惊)定拔绵州,斩子璋。"又见《高适传》。时杜甫愤花惊定"既诛子璋,大掠东蜀",投诗讽之,参见《纪事》及《扪虱新语》三,《心解》谓"结语于言外见非重用之器,即赞为贬"。

苏源明见新二○二本传,与杜甫、郑虔、元结为摯友。《朱注谱》《钱笺谱》据《壮游》诗"苏侯据鞍喜"句苏侯注云’监门冑曹苏预’,即源明也。开元中,源明客居徐兖,天宝初举进士。诗独举苏侯,知杜之游齐赵在开元时,而高、李不与也。《闻谱》举《八哀》"结交三十载"句,阐明钱说。以此知杜甫自开元二十四年自东都出游齐赵,取道省亲(时其父杜闲任兖州司马),友苏源明,有集三《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十四《怀旧》有"地下苏司业,情亲独有君"句,及《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十六《八哀·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苏亦能诗,《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苏使君合州刺史,名无考。杜甫在广德元年春于梓州有《短歌行送祁录州归合州因寄苏使君》(集十二),可知苏使君固旧识者。

苏遂州遂州刺史,名无考。集十二《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作于广德元年春在梓州时,苏遂州当时聚首者。

苏涣大历四年,杜甫在潭州,集二三《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苏大侍御涣,静者也。旅於江侧,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矣。肩舆江浦,忽访老夫舟楫"云云,是为杜苏订交之始。苏涣能诗,《全唐诗》二五五存其诗四首。

苏徯桂州兵曹,大历元年杜甫与之相遇。集一八有《君不见简苏徯》、《赠苏四徯》等,二三有《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苏端集四《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雨过苏端》。黄鹤注谓天宝十五载正月初旬作。朱注据《旧书》"杨琯谥文汇,比部郎中苏端持两端",即此苏端。卞圜谓苏端时白衣,据《唐科名记》端来春始及第。

苏缨杜甫表弟,集二○有《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

阳济集二三《入衡州》:"中有古刺史,盛才冠岩廊"。朱注,时阳济为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大历五年杜甫避臧玠兵乱入衡州,阳济接纳,并欲由衡州至郴州依舅氏崔伟。又有《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中丞,即阳济。

阮防秦州隐士,集七《貽阮隐居》:"寻我草迳微,褰裳踏寒雨。"乾元二年杜甫自华州至秦州相友。

李二十五长史集二一《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唐人行第录》:"今考新七○下宗室世系表。适之有子霅,不知是此人否?"待考。

李七司马名未详。集十有《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等三诗,为上元二年之作,李七司马似当时相识者。
李义杜甫表戚。集二一《别李义》。卢注:李义,李炼之子。朱注:义与公为中表戚,故云"丈人嗣三叶,之子白玉温",丈人指其父,见《旧书·道王元庆传》。

李之芳见新八十,旧七十六本传,《新·宗室世系表》,蒋王恽之曾孙。杜甫与李之芳关系较深,天宝四载已有诗奉怀,见集一《暂如临邑至蜡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李员外,即李之芳,时为驾部员外郎。大历三年李卒,有《哭李尚书》二首,见集二二。又集一九、二一,均有怀李诗多首。

李文嶷杜甫同辈戚谊,官秘书监。集十五《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赠李十五丈别》,十八《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李白见新二○二、旧一九○本传、《唐才子传》二、《李太白集》等。天宝三年四月,李白放还途经东都,始与杜甫晤面,相约同往梁宋访道(据顾宸《杜诗注解·杜子美年谱》及《闻谱》、四川省文史馆《杜甫年谱》之说)。李杜交谊颇深,故云"怜君如弟兄"。杜集怀李白之作,凡十二首,李集有《鲁郡东石门送杜甫》《沙丘城下寄甫杜》诸诗,又"饭颗山头逢杜甫"绝句,真伪未定。

李功曹名不详,杜甫大历元年有《送李功曹之荆州》(集十八)。
李布集十三《寄李十四员外十二韵》,原注:"新除司议郎兼万州别驾。"诗作于广德二年杜甫在成都时,并邀李过庐,其相识似已久。

李明甫集一一《奉赠射洪李四丈明甫》,宝应元年作。诗云:"人生意气豁,不在相逢早。"可知于是年始订交。

李令问?集一《李监宅》二首,仇注:"李系宗室,故曰王孙。"顾注据《灵怪录》"李令问开元中为秘书监,好美服诊僎,以奢闻,有炙驴罌鹉之属,惨毒取味,今诗中有异味重之句,岂即令问乎?"未获的证,姑疑似置之。

李舟集六《送李校书二十六韵》"李舟名父子"云云。案《新·宗室世系表》:"舟字公受,虔州刺史,陇西县男。父岑水部郎中、眉州刺史。"柳宗元《石表先友记》:"李舟,陇州人,有文学。"《旧书》载"梁崇义递命,命金部员外郎李舟论旨以安。"此诗作于乾元元年春,时李舟年二十左右,故云"二十声辉赫"。

李龟年开元中乐工,见《明皇杂录》下,集二三《江南逢李龟年》,作于大历三年,抚今思昔,不胜盛衰之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范与崔九(崔涤)均卒于开元十四年,是知李龟年为杜甫少年时所聆见者。

李炎集三《夏曰李公过访》,李公一本作李家令,仇注据《宗室世系表》蔡王房有炎,为太子家令,疑即是,诗作于天宝束。

李固集十四《观李固请司马弟作山水图三首》,广德二年,杜甫在严武幕府时,至李固家观其弟(曾为司马)山水图作。仇注。李固当是蜀人。

李使君梓州刺史,名无考,见集十一《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十二《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

李果州果州刺史,名无考,参见上条。

李判官见集十二《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其名不详。

李封集四《晦日寻崔戢李封》,据卢注断为天宝十五载与苏端薛复筵为一时作。诗有"晚定崔李交,会心真罕俦",可知杜甫与崔、李结交于当时。

李都督杜甫表丈,名不详,见集九《奉酬李都督表丈早
李勉见新一三一本传,集二二《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钱起有《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惟伯与仲有令誉因美之》诗。据朱注李勉大历三年十月拜广州刺史,充岭南节、度使,诗应是其年冬作。

李晋肃李贺之父,见韩愈《讳辩》,与杜甫相友,集二二有《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李哗据《新·宗室世系表》晔大郑王房淮安忠公琇之子,终刑部尚书。《新书·李岘传》:"肃宗诏刑部侍郎李晔,鞠谢夷甫事,忤旨贬岭南。"《全唐诗》存其诗一首,广德二年初春,杜甫有《送李卿晔》(集十二),送其返京。

李邕见新二○二、旧一九○本传,《宣和书谱》八等,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五载,奸赃事发下狱,六载被杖杀。天宝四载杜甫游鲁相从,集一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及集十六《八哀·赠秘书监李公邕》。李邕早擅才名,《全唐诗》存二首,其《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杜甫有和作。

李尊师玄都观道士,长安人,曾访杜甫,集六有《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李衔乾元二年杜甫与李衔同避乱至同谷,故大历五年作《长沙送李十一衔》云:"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李琎让皇帝宪子,封汝阳郡王,天宝五载杜甫自鲁郡经东都至长安,即从游,见集一《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壮游》:"赏游实贤王,曳裙置醴地。"贤王指李琎,又《八哀》之一,即为悼念汝阳郡王者。

李頊让皇帝第六子,封陇西郡公,汉中王。杜甫与之颇有往还,集中赠诗多首,如十一《玩月赠汉中王》、十五《奉汉中王手札》等均是。

李剑州剑州刺史,名不详,见集十三《将赴荆南别李剑州》。

李嗣业左金吾大将军、虢国公。杜甫于天宝十四年春有《陪李金吾花下饮》(集三)。

李潮杜甫之甥、善小篆。赵明诚《金石录》:"唐慧义寺弥勒像碑,李潮八分书也。"集十八有《李潮八分小篆歌》。李峄杜甫在长安时相识,相知较深,颇有诗笥往来,故大历三年《哭李常侍峄二首》云:"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答"。

李鄠县鄠县令,名无考,集六《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李曛《唐人行第录》以集十七《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十九《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与二三《奉赠李八丈曛判官》为二人,理由是"觉曛称丈,而此两诗只称秘书,复未反映其为宗室。"案李文嶷行十五,官秘书监,杜甫一则《赠李十五丈別》,一则《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丈与秘书未作区别,以彼例此,似为一人。

何侍御名未详。集十二《送何侍御归朝》,作于广德元年,而诗云"故人从此去",当为旧友。

何将军名无考。集二《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为杜甫在天宝十一,二载之作,赵访曰:"何于郑为旧交,因而并招及已。"

何邕绵谷尉,杜甫寓蜀自新津返成都相交游者,见集九《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十《赠别何邕》。

吴南卿即吴郎司法(司法参军录事),顾注:"吴必公之姻娅,故称为郎,亲之也。"大历二年杜以滾西草堂借吴寓居,颇有往来,见集二十《简吴郎司法》、《又呈吴郎》。

吴郁集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钱笺:"侍御名郁,见后成都诗。"集十有《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作》,时上元二年卜居浣花溪作。

辛升之眉州从事,见集十二《江亭送眉州辛别驾升之》,又《惠义寺送串员外》,似为一人。
宋大名无考,见集二一《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豆卢峰本姓慕容,赐姓豆卢,集二三《同豆卢峰貽主客员外贤子菜知字韵》,乃和豆卢峰、《貽李员外子诗》之作,《全唐诗》二○二收豆卢复诗二首,未知即其人否?

狄博济集十九《寄狄明府》:"梁公曾孙我姨弟",知狄为狄仁杰之后与杜甫有姻亲关系。
毕曜据《唐人行第录》应作毕耀,官监察御史,与杜甫友善,后流黔中,能诗,见《纪事》二六,《全唐诗》收其诗三首,杜甫与之赠答计有集六《幅侧行赠毕四》、《赠毕四曜》,八《秦州见救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宫兼述索居凡三十韵》等。

沈东美栓期之子(据《纪闻》),《全唐诗》存其诗一首。天宝十三载,杜甫在长安与之从游,见集三《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

岑参见《纪事》、《唐才子传》三、《岑嘉州集》等。天宝五载,杜甫返长安与岑参相友,嗣后颇多唱和,集二《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岑参即诸公之一,岑集一有《与高适薛璩登慈恩寺》,此外见集三《九日寄岑参》、六《奉答岑参补阙见赠》、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十二《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十四《寄岑嘉州》,二十五《为补遗荐岑参状》。岑集二有《寄左省杜拾遗》。

武判官名无考,见集十二《城郪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角赴成都府》。

张二十参军名未详,见集三《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张之绪员外郎,见《高力士外传》。集十四《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张司马名未详,集六《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张舍人名未详,集十三《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张玠开元廿八年杜甫至兖州省亲与张玠从游。张玠,张建封之父,集一《张氏隐居二首》,一说即张玠宅,待考。集二三《别张十三建封》:"相逢长沙亭,下问诸业馀。乃吾故人子,童丱联居诸。"故人指张玠,叙张建封童年随父从游于兖州事。

张叔卿广州判官,集一《题张氏隐居二首》,一为七津,一为五律。浦云:"张即张叔明,隐徂徕山与李白等号竹溪六逸者。"案杜甫《杂述》(集二五)"鲁有张叔卿",仇注以为"卿与明有一误耳,不然亦兄弟也"。开元廿九年杜甫游齐,宿其山庄与之订交。

张垍见新一二五本传,张说次子,妻宁亲公主拜驸马都尉,《全唐诗》存其诗一首。天宝九年杜甫在长安识张垍,作诗投赠,希望汲引,见集三《奉赠太常张卿珀二十韵》。
张望行官,集十八有《行官补稻畦水归》等诗。

张建封见新一五八、旧一四○本传,历官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有诗文二三十篇,《全唐诗》二七五存其诗二首,参见张玠条。

张彪据《纪事》:"彪盖颍洛间隐者,与孟云卿亦友

善。"《全唐诗》二五九存其诗四首。集八有《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叙杜甫早年与张彪相识于历下,再遇于华州。

曼公即曼上人,集六《因许八奉寄江宁曼上人》:"不见曼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又有《怀旻上人》,可知其为杜甫弱冠时游吴越所结识者。

杨六判官集五《送杨六判官使西蕃》,名无考。

杨少府襄阳尉,名不详,见集六《路逢襄阳杨少府》。

杨长宁长宁县令,名未详,见集二一《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入京》。

杨奉先奉先县令,名未详,见集四《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杨监殿中监,杜甫故旧,见集十五《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等。相公,杜甫从叔杜鸿渐。

杨绾见新一四二、旧一一九本传,本杜甫在长安时旧识。集六《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员外绾》,乾元元年作,时杨绾为司勋员外郎。杜甫离长安时许寄绾华州所产伏岑,特以诗代简。

杨梓州名无考,梓州刺史,见集十二《答杨梓州》。

杨谭《唐人行第录》以为集三之杨侍御与集九《寄杨五桂州谭》为同人,其说是。杨为杜甫旧友。

孟十二仓曹名无考,见集二○《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送孟十二仓曹》等。孟氏兄弟为大历二年杜甫居东屯所友者。仇注:"孟居与公舍相近,不在城市中。"孟十四主簿名无考,为孟十二之弟,参见上条。

孟云卿见《纪事》二五,与杜甫、元结最善,元结《送孟校书往南海》谓"云卿与次山同州里,以辞学相友"。《全唐诗》收其诗一卷,凡十七首。集六《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颖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驻马偶识云卿面",鹤注:"当是乾元元年冬自华州游东都作。"然则杜甫于是年始与孟云卿交游。

孟浩然见新二○三、旧一九○本传,《纪事》二三、《唐才子传》二、《孟浩然集》等。集七《遣兴》:"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集十七《解闷》:"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为杜甫在长安时友人。

范十与《李太白集》二十《寻鲁城北范居士》为同一人,集一有《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乃天宝四年杜甫与李白在齐地东蒙所同访者。

范季明官郎中,长安旧友,见集十二《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

范邈员外郎,集十《范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待聊寄此作》。参见吴郁条。

陈兼即天宝十三载杜甫在长安所作之《赠陈二补阙》(集三)。据《全唐文》三七三小传及《陈留郡文宣王庙堂碑并序》知陈兼字不器,颍川人,由封丘县丞,累官秘书少监、右补阙、翰林学士,与独孤及、贾至、高适时有往来。独孤及有《送陈兼寄高适贾至诗》,高适集四《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辛酸陈侯诔",《纪事》引此句下注云:"陈二补阙铭即裴所为。"是可知杜甫之友陈二补阙即陈兼。
房兵曹名无考,集一《房兵曹胡马》。

房琯见新一三九、旧一一一传,《全唐诗》存其诗一首,杜甫挚友,集中怀念之作有集十三《别房太尉墓》等诗多首。

源少府鄂县尉,集三《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此诗当为与《镁陂行》同为天宝十三年作。钱笺:时岑参同游,得人字,云"载酒入天色,水凉难醉人。"

姚通泉通泉县令,集十一《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宝应元年作。

姜(秦)七少府阌乡尉,名无考,集六《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而同卷又有《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案唐制县主簿下设尉一人,又称少府或少公,见《国史补》,集六杜甫赠阌乡尉二诗,同时同地,并诗有"昨夜邀饮乐更无"句,以此知姜与秦必有一误,实为一人。

封五主簿名无考,集二一《送高司直寻封阆州》,封阆州即封五之父,见二一《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却赴通州主簿前阆州贤子余与主簿平章郑氏女子垂欲纳采郑氏伯父京书至女子已许他族亲事遂停》。

封阆州见上条。

柏二别驾柏茂琳之侄,集一八《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位》,王道俊《博议》谓柏二是中丞之弟,案二一《题柏大兄弟山屋壁》:"叔父朱门贵",十八有《览柏中丞兼子侄数人除官制》一诗,述柏氏父子兄弟四美,是可知柏大柏二为兄弟,乃柏茂琳子侄辈。

柏大见上条,名无考。

柏茂琳杜甫在蜀亦依靠柏茂琳,集中奉诗颇多,如十六《览镜呈柏中丞》等皆是,又二五有《为夔府柏都督谢上表》文。

贺知章见新一二一、旧一九○本传,《唐才子传》三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凡十九首。天宝三载贺知章自请度为道士,还乡里前曾与杜甫有往来,见集二《饮中八仙歌》,七《遣兴》:’贺公雅吴语"一首。

贺兰杨集二《乐游歌》、《文苑英华》题作.《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歌》。天宝十载,杜甫待制集贤院,贺兰杨邀游乐游园作诗称道。

贺兰铦据集十二《赠别贺兰铦》、十四《寄贺兰铦》,知贺兰钴寂寞向时,为一怀才不遇者,开元盛时已与杜甫相结交。

郑十七郎郑贲之兄,集十四《答郑十七郎一绝》,各无考,鹤注以为即郑十八贲之兄。

郑典设典设郎,东宫官名,名不详,见集十八《江雨有怀郑典设》,二十《郑典设自施州归》。

郑泛集二二有《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泛》。

郑审杜甫与之颇有交谊,见十九《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又二十《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二二《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监审》。

郑南史南史或系官称,杜甫前辈。集六《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乾元元年为拾遗时作。

郑贲云安人,县令。集十四《赠郑十八贲》、《云安九日携酒陪诸公宴》,似为杜甫在云安时所友者。钱起有《客舍赠郑贲》诗。

郑虔见新二○二本传、《唐摭言》四、《唐才子传》二等。天宝九载春郑虔自谪所还京师,始与杜甫订交。杜甫倾倒其三绝才华,又哀其不遇,二人交情极笃,杜集二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三《戏简郑广文》至十六《八哀》、《存殁口号》,凡二十首,郑虔诗已亡伕,《全唐诗》仅存一首。

郑潜曜新一九五本传,郑虔之侄,妻临晋公主,天宝五载杜甫在长安与之相识,为其门客,见集二五《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又集一有《郑驸马宅宴洞中》、三《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四《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郑炼集十《赠別郑炼赴襄阳》、《重赠郑炼绝句》、宝应元年杜甫在浣花溪作,郑炼曾为使臣,系旧识者。

郑谏议名不详,天宝十一载杜甫作《敬赠郑谏议十韵》自叙沦落,求其汲引。

郑瑕丘瑕臣县令,见集一《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作于开元廿五年。
赵十七明府名无考,见集二三《送赵十七明府之县》。
赵太常名无考,见集十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段功曹名无考,见集十一《广州段功曹得杨五长史谭书功曹却寄聊寄此诗》、《送段功曹归广州》。

柳少府华阳县尉,名不详,大历元年柳少府在夔州,杜甫访之赠诗,见集十五《貽华阳柳少府》。

柳司马名无考,集二一《柳司马至》夔州,告以两京乱况,杜甫诗以伤之,可见柳司马系旧识者。

柳侍御名未详,见集二五乾元中杜甫所为《前殿中侍御史柳公紫薇仙阁画太乙天尊图文》。

郝使君名未详,广德元年春杜甫在梓州回忆宝应元年十一月至通泉时,郝使君招饮出二姬以侑酒事,作诗简之,可知杜

甫系旧识。

胡侍御名未详,见大历三年春在江陵所作《宴胡侍御书堂》(集二一)。

南卿集二一《将别巫峡赠南卿见瀼西果园四十亩》。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离蜀举果园四十亩以赠,可见与南卿非泛泛之交。

闾邱集九《赠蜀僧闾邱师兄》,原注:"太常博士张均之孙。"则与闾邱为通家之好,据诗知其已为铜梁人。

颐戒奢书法家,集二二《醉歌行赠公安颜十少府请顾八吩题》、又《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据仇注,知杜甫于天宝七载在长安与顾戒奢相友。

真谛禅师似为杜甫入蜀所谒见者,见集二十《谒真谛寺禅师》。

贾至见新一一一、旧一九○本传、《唐才子传》三等,杜甫在长安时相友,集五有《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贾至为起居舍人有《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王维等均有和作。又集六有《送贾阁老出汝州》、《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十四有《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等。

哥舒翰见新一三五、旧一○四本传,天宝十二载杜甫在长安,有《投赠哥舒翰二十韵》,希望置身幕府。《闻谱》作天宝十一载,案十一载杨国忠奏以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赐爵郡王,《闻谱》似舛,兹从四川省文史馆编《杜甫年谱》说,当为天宝十二载。

徐九少尹名无考,见集十《徐九少尹见过》

徐司业司业即录事参军,名不详,见集二一《上巳日徐司业林园宴集》。

徐知道集九《诣徐卿觅果栽》,黄鹤注谓即徐知道,集十有《徐卿二子歌》。

殷六参军名未详,集二三有《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袁判官名无考,参见裴南部条。

班司马名无考,集十三《巴西闻收京阙送班司马入京二首》,广德二年春杜甫在阆州送别故人之作。

聂耒阳名无考,耒阳县令,集二三《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孙宰居白水同家窪,集五《彭衙行》:"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追叙上年携家避难白水,得孙宰款洽。

席谦集十六《存殁口号》二首,"席谦不见近弹棋"句原注:"道士席谦,吴人,善弹綦。"

陆宰名无考,大历五年杜甫至衡山时有《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集二三)。

唐十八使君汾州刺史,名耒详,集二一《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乐相送率题小诗留于屋壁》,《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均为大历三年正月作,据《左传》豕韦唐杜与刘氏,皆出于陶唐后,因之杜甫称唐使君为族弟,朱注:"唐十八先为汾州刺史,时贬施州。"前诗有"故人犹远滴,兹日倍多违"句,知唐为旧交。

唐诫集十四《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九载一相见,百年能几何?"诗作于广德二年,上推九载当为至德元年(天宝十五载),唐诫与杜甫曾聚首。

高式颜高适族侄,集六《赠高式颜》:"昔别是何处,相逢皆老夫。"《高常侍集》一有《宋中送族侄式颜》《又送族侄式颜》诗,是知杜甫友高式颜,当在宋中。

高适见新一四三、四一一一本传,《纪事》《唐才子传》《高常诗集》等。高适与杜甫为挚友,据杜《寄高诗》"汶上相逢年颇多",知初相识在兖州省亲时,并从《闻笺》定于开元廿八年。集中酬赠高适之作,凡十五首,而高集则有五《人日寄杜二拾遗》、六《赠杜二拾遗》等。
陶少尹名无考,集十《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焦校书名无考,宝应元年杜甫在成都有《戏赠友二首》"郎有焦校书,自跨足膂力"(集十一)。

崔卿二翁名无考,集二十《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据黄鹤注,当为崔姓,杜甫舅氏。

崔十一杜甫舅氏,名无考。见集十二《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氏惜别之作》、《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

崔十六评事名未详,见集十五《毒热寄崔评事十六弟》崔十七杜甫舅氏,名无考,见集一八《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崔二十四杜甫舅氏,见集十二《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名无考。
崔四侍御杜甫舅氏。集十九《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澧朗》,又见二一,名未详。

崔五侍御集九《因崔五侍御即寄高彭州一绝》,名未详,王维有《送崔五太守》,崔五守蜀,是否即崔五侍御,待考。

崔公辅杜甫表弟,集十五《赠崔十三评事公辅》,仇注;"据诗篇所云,当先为评事继膺幕僚,后以元戎之荐补羽林军职。"

崔光远见新一四一、旧一一一本传,据肃宗纪上元二年成都尹崔光远率将花惊(敬)定拔绵州,斩段子璋,而花又大掠东川,乃斥罢光远。时杜甫居成都与光远亦相稔。集十《戏作花卿歌》于崔亦有所讽。

崔伟杜甫舅氏,郴州录事参军,见集二三《奉送二十三舅録事之摄郴州》。

崔尚杜甫前辈,早年所从游者。集十六《壮游》:"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崔国辅见《纪事》《唐才子传》二、《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凡四十三首,参见前于休烈条。

崔彧《新·宰相世系表》宫太子少詹事,杜甫旧交,集二一《宇文晁崔或重泛郑监前湖》。

崔潩杜甫舅家子弟,见十八《别崔zy氵异因寄薛据、孟云卿》。

崔顼白水县令,即崔十九少府。杜甫舅氏,见集四《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崔涣见新一二○、旧一○八,道州剠史,集二二《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崔即崔涣。

崔惠童妻晋国公主,驸马都尉,《全唐传》二五八存其诗一首。杜甫在长安时从游,见集三《崔驸马山亭宴集》。

崔戢杜甫在长安时所交游者,参见前李封条。

崔漪杜甫旧识,上元二年作《所思》:"苦忆荆州醉司马",原注:"崔吏部漪。"蔡梦弼曰:"崔漪盖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也。"

寇锡杜甫十九岁往郇瑕与之从游者,见集二三《酬寇侍御》:"往别郇瑕地,于今四十年。"诗作于大历五年,上推四十年则为开元十八年。参见韦之晋条。

曹霸左武卫将军,善画,据集十三《丹青引》:"开元之中常引见",当为杜甫早年之友。又见《韦讽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

斛斯融集十《闻斛斯六官未归》,十四《过故斛斯校书庄》,《文苑英华》注:"斛斯名融,即斛斯六。"又《寻花七绝》原注:"斛斯融,吾酒徒。"据以上诗,是知斛斯融为杜甫之"南邻酒伴者",系一贫病老儒,以制碑为活。

陶少尹名无考,集十《赴青城县出成都因寄陶王二少尹》。

章彝官梓州刺史、东川留后、侍御史,为杜甫入蜀后所依靠者之一。见《国史补》上。集中酬赠之作颇多,凡《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等九首。

程录事集五《送率府程录事还乡》:"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诗作于天宝十五载,是新识而赠诗。

萧十郎中集十一《赠比部萧郎中十兄》。原注:"甫从姑之子。"

萧十二使君集二三《奉赠萧十二使君》:"昔在严公幕,俱为蜀使臣。"当为杜甫入蜀在严武幕府相友者。仇注:"玩诗意,萧盖先为郎官,后出为县令,在严武幕中,后为郎官,后在湖南又为刺史矣。"

萧实集九《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上元元年春杜甫营草堂时以诗代札,当为入蜀后相友者。

萧遂州名不详,见集十三《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

萧尊师道士,杜甫童时相识,见集十六《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郭三十二明府郪县令,名未详,见集十二《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顾注:"此广德元年从梓州往阆州时作。"

郭使君华州刺史,杜甫为司功时长官。见集二十五《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

郭受据《纪事》大历间郭受为衡阳判官。《全唐诗》二六一存其诗一首。集二二有《酬郭十五判官受》,而郭受有《社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诗奉答。

郭英义见新一三三旧一一七本传。集五《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为至德二载秋八月作,诗中颇叙二人交情并以恢复之事厚望于郭。

郭给事名无考。集四《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天宝十四载作,郭为杜甫在长安时所友。

常少仙县尉,集十《野望因过常少仙》,名不详,当是常徵君之后,上元年间相友者。
常徵君名不详,集十四《别常徵君》作于永泰元年,诗有"故人忧见及"句,当为旧友。

常正手名不详,集二一《夏日送崔侍御常正字》。

惠二名无考,集一八《送惠二归故居》。

储光羲见《纪事》二二、《唐才子传》一等,有集七十卷,《全唐诗》一三六存其诗四卷,凡二一九首。储有《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作,与杜、高、岑、薛相唱和,可见早已相友。

董颐集二二《别董廷页》,大历三年作,玩诗意董系旧识。
董嘉荣武将,集十四《寄董卿嘉荣十韵》,广德二年秋所寄赠。

董炼师道士,与元逸人、范十均为杜甫、李白游齐鲁时访道求仙之友。

敬超先昭州刺史,据集二三《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集注:"公《追酬高蜀州人日诗序》有昭州敬超先,当即其人。"

覃二集二二《送覃二判官》,名无考。

覃山人夔州隐者,见集二二《覃山人隐居》,名无考。

虞十五司马集十《赠虞十五司马》有"远师虞秘监,今喜识玄孙"句,知其为虞世南之后。

路六待御名未详,集十二《送路六侍御入朝》有"童稚相亲四十年"句,诗作于广德元年五十二岁时,上溯四十年,則为杜甫十二岁,开元十一年时与路六为总角之交。

路使君陵州刺史,集十二《送陵州路使君主任》。

路十九曹长集一九《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大历二年作,时路为拾遗。

窦十五使君名无考。集一二《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又呈窦使君》,系广德元年春在绵州作。疑当时与杜甫相友者。

窦九名无考,集十二《送窦九归成都》,据仇注似为成都窦少尹之子。

窦少尹成都少尹,见广德元年《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集十二)。

窦侍御名无考,见宝应元年《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集十)。

裴五集十《送裴五赴东川》,名无考。

裴虬韩愈《裴复墓志》"父虬,有气略敢谏诤,官谏议大夫,有宠代宗朝,屡辞不拜,卒赠工部尚书",《浯溪观唐贤题名》"河东裴虬字深源,大历四年为著作郎、兼侍御史道州刺史。"裴虬与杜甫颇有交谊,集中有三《送裴虬尉永嘉》二二《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等。

裴使君名无考,集二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黄鹤注,必为岳州守。

裴迪见《纪事》、《唐诗品汇》等,与王维、李颀、杜甫为诗友,《全唐诗》存其诗二十九首。集九有《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均为上元年间杜甫在蜀州时作,疑杜甫到蜀州之前与裴迪无甚交往。

裴南部南部县令,名无考。集十二《赠裴南部》,南部属阆中。黄鹤注:此广德元年,公至阆时所赠。

裴冕见新一四○、旧一一三木传,集二十有《寄裴施州》,据《唐书·代宗纪》:"宝应元年九月右仆射山陵使贬施州刺史",而诗有"廊庙之具裴施州","三岁为客宽边愁"句,可知其为裴冕。

鲜子仲通见新二二二,旧一九七本传,颜真卿《鲜于仲通碑》、《鲜于向集》。集二《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据颜碑,天宝十一载鲜于仲通为京兆尹,杜甫于翌年正月投诗,希其汲引。

鲜于炅仲通第三子,官万州巴州刺史、秘书监。集十八《送鲜于万州迁巴州》。

蔡十四著作名耒详。集十四《别蔡十四著作》:"安知蔡夫子,高义迈等伦。……忆念凤翔都,聚散俄十春。"黄鹤注:"至德二载,公在凤翔,至大历元年为十春。……公与蔡相逢子巴道,当在云安也。"诗称蔡夫子,当长于杜,以此推知为旧交。
蔡五侍御名未详,集二三《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观省》:"佳士欣相识,慈颜望远游"。可知当为大历四年秋在长沙所识者。

蔡希鲁官都尉,集三《送蔡希鲁(一作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原注:"时哥舒入奏,勒蔡先归。"

颜十少府名无考。集二二《醉歌行赠公安颜十少府请顾八题壁》、《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大历三年杜甫在公安与颜相结识。

樊二十三侍御名无考,集五《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仇注:至德二年作。

薛十二判官名未详,集十九《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大历二年杜甫在东屯作,薛十二系旧识。

薛华右金吾仓曹,见集四,天宝十五载正月《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薛明府石首县令,景仙之弟,见集二一《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裴然之作三十韵》。

薛景仙见上条,据杜诗及《旧书·吐蕃传》,大历二年十一月和蕃使捡校户部尚书薛景仙自吐蕃使还",则知尚书为薛景仙。

薛复见薛华条。

薛璩见《纪事》二五、《唐才子传》二。韩愈《薛公达墓志》等,《全唐诗》存其诗十二首。薛璩与杜甫、高适等交游,为杜甫故友。集二五《杂述》:"虽岑子薛子,引知名之士",薛子,指薛璩。集二《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原注:"时高适、薛璩先有作。"集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耀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遇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又十八有《寄薛三璩》等二首。

赞公长安僧。集四《大云寺赞公四首》,七有《西枝村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又八有《寄赞上人》、《别赞上人》。乾元二年七月,杜甫自华州至秦州意欲在西枝村置草堂,赞公亦房琯门客,固杜甫旧交。

韩十四名无考。集十《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韩注韩为杜甫故旧,大历元年秋在夔州有《寄韩谏议注》(集十七)。叙怀思而希其老成宿望,再出济世。

魏二十四司直名无考,集二三《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韶州》。

魏十四待御名无考。集十《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

魏十八仓曹名无考,集一二《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

魏佑集二三《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杜甫于大历四年在潭州相送赠,魏佑系旧交。

魏启心杜甫之前辈,年十四五即从游,见前崔尚条。

魏将军名未详。见天宝十四载《魏将军歌》。

注释

①章学诚《韩柳谱书后》。

②见李春坪《少陵新谱》,1935年来薰阁书店出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